,

编辑部的故事 | 暖心家书,与你同行 / 编辑部

 

撰文/ 编辑部

 

【编者按】

自2022年6月开始,《海外校园》编辑部不定期给一直关心我们的读者及作者朋友,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家书。一来聊聊近期的一些对于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感想,二来也希望大家了解我们的近况(包括最新的主题约稿和活动预告),盼望邀约更多同路人加入。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家书的摘录,这些片段式的表达,盼望你喜欢。

***

文字不死,必有复活?!

在这个疫情蔓延不平安的日子,平安是一件奢侈的事。更不用说基督信仰的平安,还不只是内在的安稳和平静,更是一个与神、与人、与宇宙万物和谐丰富的状态。

我是毛叔,您可能还不认识,我是新任的OC主编,在这个极度不平安的日子,跟大家问安。

这第一封家书,我们发给上百位曾经参与我们的作者,希望能够重新连结,彼此鼓励。在这个影音泛滥、娱乐至死的文化氛围中,细腻和有深度的文字有时就像班上那个安静的孩子无人闻问。我们团队同工,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会觉得孤单和气馁,也会焦虑、没有平安。

对我来说,支持我继续下去的小小火苗,是那个对文字力量的信念:不管是透过阅读别人的文字,找到了在这世界的定位;还是透过写作安静了自己,更意外地成为别人的助益……

不晓得你的火苗是否也忽明忽暗、闷闷地快要缺氧?如果你自认是文字人,我想邀请你来彼此打气,和我们联络,让这个火苗能够聚在一起燃烧。

2022年6月

***

写作,从阅读开始!

上一次发出第一封作者群的家书,有收到一些回信,很开心,知道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不管您多久没有写作了,我猜想大概大家多多少少意识到,上帝有给我们一些写作的恩赐与负担。但就像任何运动或是技艺一样,若要保持好的状态,就必须不断地锻炼。若有刻意练习,普通天赋的人也能做得挺好;反之,若没有练习,技术就钝掉,浪费了天赋。

当然,若要有纪律的练习,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有队友,才能对抗自己强大的惰性。

2022年7月

***

来吧,一起来运动!

8月依然炎热,怎样来振作怠惰的身体?那就来运动吧!或者可以三五成群,每日打卡,相互督促。终究,我们还是需要陪伴的。

有些人的运动经历或许是这样的:在意念中已经跑了八百圈儿,可身体还没挪窝呢。为什么明明知道运动有诸多好处,却就是不动?是单纯地懒得动,还是另有原因?如同《创世记》第一章,已经读了n多遍,可下面的内容却一直停留在计划里。

运动和读书、写作都可以是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据说需要3个月每天坚持。我们需要一些良好的习惯,让日子过得更精彩,或者更有意义。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意义?

生活可以很哲学,当然也可以很神学。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实践信仰,养成习惯,应该是神所乐见的吧。

2022年8月

***

操练身体,也操练敬虔?

台湾超马运动员陈彦博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在大自然里,脚下的一粒沙、一块冰,它存在的时间可能比我们任何人都长久,上帝仿佛用沙,用冰,用草芥万物显示他的存在。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宗教信仰?自然就是我的信仰,天地就是我的礼拜堂,我在沙漠里,在冰原上祷告。

他虽然不是基督徒,却可能比我们任何人都懂得在大自然中与神圣相遇。

我不是什么厉害的运动员,但是每次我对着计算机工作身心疲惫时,我会试着逼自己去户外跑步或骑车,一边跑步,一边发出我对上帝的吶喊。在大自然中运动时,我发现我的祷告比其他时候都还真诚,不再是例行公事。

……

近年来不少圣经学者和神学家提醒我们:人不是分成灵魂、身体两部分(或三部分),我不是“拥有”身体,而是“我是我的身体”。学者Nancy Murphy说,我们是圣灵同在的身体(We are Spirited Bodies)。把灵魂和身体拆分,甚至看灵魂高于身体,不是出自圣经的身体观,而是出于柏拉图的二元论、甚至有掉入诺斯底主义的危险。二元论把身体贬低,偏离了基督教的创造论──上帝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的身体、并称之为“甚好”。

……

在一个堕落的世界中,每种好的事物,都有误用的危险;但基督徒可以专注在把事物美好的面向更多发扬出来,给众人带来祝福。而运动本身的好处,不待多言:促进身体健康、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预防慢性病,等等。基督徒除了自己保持运动的习惯,还可以借着组织运动,促进彼此交流和带来健康的群体。透过组织爬山、露营、打球的活动,其实就能够很自然地结交不同的朋友。

2022年9月

(炎热的暑期是最佳的减肥季。因此我们围绕“运动”来聊,诞生了《海外校园》160期的运动专题。https://ocfuyin.org/oc160/

***

恩典在哪里?

恩典为什么消失了?福音为什么变成了“祸音”?

这是北美著名作家杨腓力一直在挣扎的问题。他成长在美国南方的保守教会中,把禁烟酒、禁止看电影、不准化妆戴珠宝当作“十诫”般地遵守。他很讶异,明明活在恩典的时代,基督徒却非常的“律法”。甚至在讲台上听着许多爱与饶恕的道理,却行着种族歧视、仇恨之实。

杨腓力有记者的背景,他的写作特色是非常真实地直面一些问题。他会问:生命伤痛时,上帝在哪里?如果教会问题这么多,为什么还要上教会?……而这次我们要探讨的,正是为什么人们喜欢耶稣、不排斥基督教,却讨厌基督徒?我们可以怎么做?

我想直面问题是我们很需要学习的,我们常常以和为贵,但是和谐下面却是藏污纳垢,甚至充斥着暴力和伤害。更需要学习的是,我们如何在这个无恩的世界当中,一起成为有恩典的人,让我们的生命与生活真正与福音的好消息相称。

2022年10月

***

你是否也在借着某个“远方”逃离?

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旦被湮没在各种琐碎为难中,那就很难期待远方了。但那颗常想逃离的心却是拦不住,不能到现场的,就用脑补,日子过得有些分裂。有时候像瓷器,一碰就要碎;有时候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感知系统出了毛病,凡事打不起精神。

想逃离的若有九成,逃掉的怕不足半成,生活就是这么现实。有干不完的工作,学不完的习,或有人需要你照顾,有欠的债需要你还……没完没了。想暂时逃离这拥堵的生活,实在情有可原。

问过自己么,你想逃去哪儿?哪儿才是舒心之所?这世上,到底有没有这么个地方?

都说基督徒有最美的家乡,未来总有一天能去到那个地方。但今生呢,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今生,要何以指着那还去不成的远方,聊以自慰。虽然眼下的种种烦扰,真的没那么容易应对。想安稳度日,也确实没那么轻松。

坐在一个叫人忧闷的十字路口,身外的世界一片狼藉,内心的天空呢?使徒保罗曾经被囚禁在一个狭小冰冷的牢房里,他或许也曾闭上眼睛,仰望内心的长空,而他却是个最自由的人,且有大喜乐。是的,无论世界如何,我们终究还是得安住在属于自己的家园。让我们共勉吧。

2023年2月

(PS:关于“逃离”的讨论,诞生了《海外校园》162期“润”的主题。https://ocfuyin.org/oc162/

***

看见真实

最近有个感觉,基督徒虽然把圣经真理挂在嘴上,但对于真实和真相却不见得能清楚认识。

《真确》这本书谈到人常有的十个直觉偏误,我们并没有免疫,反而更容易以为自己站在真理上,忽略了自己的偏误。比如书中谈到的“负面偏误”,就是我们常常会有的。前阵,我问一群在美国的华人基督徒,我问他们世界变好还是变坏了?几乎全都觉得变坏了(没有人觉得变好)!不过,我提出在《真确》这本里有一些基础的数据,比如平均寿命、生活医疗水平提高、教育水平、男女地位的平等、华人在北美的处境,等等,其实都比一百年前好了不少。……如果我们常常忽略生活中的小恩典,将之当作理所当然。却看到新闻媒体充斥着的负面消息(特别是在美国),加上生活中的不顺遂,我们的“负面偏误”很容易慢慢被放大,屏蔽掉看到美善的可能性。

其实生活中不乏许多极丰富的小恩典,像是一杯香醇的咖啡、郁金香花开、美丽的夕阳、狗狗单纯的眼神、有家人的陪伴……如果我们只注意到坏事而看不到任何美事,很快就会被压垮了。

最近和朋友聊到托尔金的《魔戒》,我特别喜欢“哈比人”这些矮小不起眼、胸无大志的族群。他们没有什么强大的武力,只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一天吃七餐(不包括点心),喝啤酒,善于园艺……但是在小说中,他们反而比起人类、巫师、精灵却是较能抵抗魔戒诱惑之人。他们好好生活、享受恩典的能力,却更能不被恶所胜、成为魔戒远征队的主要成员。

对于这个看似变坏的年代常常也会力不从心,但是我们无法靠组织“远征队”去打击邪恶。或许,正如哈比人,是在每天生活中看见恩典、活出美好,就是对邪恶最大的嘲笑了。

2023年4月

(PS:因着看见真实,我们聊起了奇幻文学。而谈到奇幻文学,就不能不说起想象力的重要性。《海外校园》163期“想象力”的专题,带你进入不一样的世界。https://ocfuyin.org/oc163/

……

最美的尚未到来。未来,仍需您持续地关注、支持和代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