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斗?从考古学看人类起源

对待考古学数据,正确的态度是像对待一般自然科学的态度一样,既不要过分神秘,也不要依据主观立场加以剪裁……

 

 

 

文╱恩瀚

 

 

 

想和大家讨论几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是考古学?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人类究竟是怎样起源、又是怎样遍满地球的?考古学的成果,是支持进化论的,还是支持圣经的?

 

 

 一、考古学简介

 

考古学是通过考古发掘的手段,获取古代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并且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达到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因此考古学属于历史学的分支学科。

一般来讲,文字出现以后的时代,是历史时代。在历史时代之前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中国历史自从商朝以后进入历史时代,在此以前就是史前时代。以色列人的历史,摩西以后是历史时代,摩西之前的时代是史前时代。

与此相关,考古学研究的领域,分为历史考古与史前考古两个大的研究领域。无论是进化论还是神创论,从考古学上看,都属于史前考古的研究范围。

从考古学角度看,进化论的弱点是:

  1. 错误的把工具的进化,当成获取物质数据的增加和社会进步的证据。1836年,汤姆森依据博物馆资料,提出了把人类社会分三期的“三期论”,即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人类工具的进化是否意味着人类社会的进化?或者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答案是否定的。
  2. 进化论把知识的累加,当成智能的增加。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成就,后一代人无法超越。例如,“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象”,夏商周时期,人人都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今天只有少数天文学家才知道。再比如,宋元时期,市井小民,都会填词,今天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会填词的也是凤毛麟角。

 

 

二、考古学方法

 

考古学的方法主要有:

  1. 器物类型学。

借鉴生物分类学的方法,将考古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以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苏秉琦教授通过对古代瓦鬲的对比,总结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瓦鬲,从而得出了“商周不同源”的结论。

苏秉琦教授在他临终前几天,完成了《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这本书,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虽然是给普通读者的书,却是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书籍,是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全面总结。

苏先生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划分为六大区域,且他把六大区域的起源,推溯到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因为过分强调了各个区域陶器的形态差异,忽视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环境造成的。

例如,北方黄河流域的袋足炊具,和南方地区的瓦足炊具,形态差别明显。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易于生火,甚至可以利用余烬加热,所以采用袋足,尽可能增加炊具的受热面积。南方地区潮湿,要用较长的火焰加热,所以用高足支起炊具。这些陶器,应当有共同的起源。

同样,各地农作物的不同,是因为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造成的。因此,新石器时代,尽管可以划分为六个大的区域,但是其起源应当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尽管这个中心未必就一定在中国。

  1. 地层学。

根据地层堆积颜色、硬度、包含物等的不同,将堆积自上而下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地层越靠下,年代越早。反之,年代越晚。

地层学对考古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上个世纪初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依照对黄河流域彩陶的调查,发现了黄河沿岸分布着一系列的彩陶文化遗址。他说中国彩陶文明从西向东,时代越来越晚,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1944年,夏鼐教授在甘肃新石器墓葬的填土中,发现了东方风格的彩陶残片,从而说明,中国的彩陶的发展是自东向西展开的。

夏鼐教授的这个发现,五十年代以后,成为大规模批判“仰韶文化西来说”的证据,与反对帝国主义的社会舆论互相呼应。在考古学上进一步形成了中国文化起源问题的“本土中心论”。

五十年代提出的是黄河流域中心论,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提出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论,九十年代以后,更多的遗址被发现,苏秉琦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满天星斗”论。其实既然是起源,就不可能是“满天星斗”的。“满天星斗”论,背后深藏的依然是单一中心论。

  1. 断代学

主要是C14   断代 radiocarbon dating(即利用同位素确定年代)。上文所提的地层学解决的是遗物的相对年代关系,而断代法,则确定了遗物的绝对年代问题。

考古数据的年代推定,往往是类型学、地层学、年代学这三种方法互相参照。因此,可信程度相当高。中国考古学家们经过最近五十多年的努力工作,基本确立了七千五百年来中国各地物质文化演变的序列。

例如河南地区物质文化的演变序列是:前仰韶文化(裴李冈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

过去,中国有明确记载的历史开始于共和元年(前841年)。近年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一起,把明确的纪年范围上推到周武王灭商的年份(大约前1200年),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称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随着这个工程的结束,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共同的起源

 

考古学上,将农业的出现称为新石器时代,距今年代一万年至四千年。依据陶器的出现,划分为前陶时代(Preceramic age,pre-pottery Neolithic period)与陶器时代。

前陶时代的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西亚地区,距今一万年左右。希腊半岛发现了少量的前陶时代文化遗址,时代晚于西亚,一般认为是从西亚传播过去的。

前陶时代的特点是经营农业,但是没有陶器,将成熟的麦穗直接在火上烘烤后食用。后来出现了陶器,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最古老的书籍之一──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人类开始制造陶器,但是从《创世记》26章29节,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名分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在以扫之前,陶器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和埃及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均没有前陶时代的遗址。

新石器时代首先开始于西亚地区。在前陶时代的基础上,发展出陶器时代。经历了大约二千五百年的发展,突然出现了大洪水事件。

挪亚的大洪水事件,的确是发生过。距今七千五百年左右,全球气候开始变得温暖湿润,平均气温比现在高两度,持续到距今三千年。这四千五百年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从距今七千五百年开始,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前仰韶时代,仰韶时代,龙山时代,并且进入了夏商时期。中国没有前陶时代。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例如河北磁县老观台,河南新郑裴李冈、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都是有陶器出土。这些遗址的年代均晚于西亚的前陶时代。

诚然,中国古代的作物品种,与西亚不同,西亚的主要作物是麦类。中国南方是稻子,原因是自然条件的限制,没有越冬期,所以不能种植麦类。南方潮湿多雨,也不能种植小米这样的作物。

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土壤疏松,非常适合种植小米,而且小米对健康更好,所以西亚的麦类没有推广。唐宋以后,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小麦的种植才扩大了。

显然,人类从西亚开始,先有了种植作物的思想,然后在散居世界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加以培养。因此世界农业的起源,只有一个中心,不是多中心。

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人类会经营农业。依据圣经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后,生了两个儿子,就是埃布尔与该隐。埃布尔是牧羊的,该隐是种田的(《创世记》4:1,2)。如此说来,最初的农业遗址,应该就是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后的新家。

而该隐、埃布尔活动的地点,大约位于西起巴勒斯坦,东到伊拉克,北到小亚细亚,这样一个地域当中。而以巴勒斯坦地区的可能性最大。到了挪亚时代,人类已经广泛分布在近东地区了。大洪水之后,人类散居世界各地,其中一部分到达中国,因此中国出现了新石器文明。中国的文明连续不间断的持续发展,直到今天。因此中国人同样也是亚当的后代。

 

 

四、助力与阻力

 

对待考古学数据,正确的态度是像对待一般自然科学的态度一样,既不要过分神秘,也不要依据主观立场加以剪裁,歪曲考古学资料,胡乱解释考古现象。

根据考古数据,结合《创世记》记载,笔者认为亚当父子被赶出伊甸园后,开始了农业生活,属于前陶阶段。考古数据显示,这样的遗址仅仅出现在西亚,世界范围的农业文明是从西亚开始的。到了挪亚的时候,人类开始散居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出现了以农业为特色的新石器时代。

圣经是两千多年前,上帝借助于一个弱小民族,向古往今来人类所讲的话,具有永远的生命力。圣经本质上不是传达知识的书,但传达了如何解决人类自身的困境,因此我们说真理全在圣经里面了。如果仔细阅读圣经,就会发现现代人面临的困惑、苦难,圣经里面全都谈到了。这就是圣经最令人感到惊奇的地方。

考古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都是神对人的祝福,通过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圣经的真实可靠。

笔者无意否定旧石器时代研究的重要性,毕竟圣经是一本关于神的话的书,不是一门专业的历史书籍,因此神创造世界的具体细节我们不知道。但我相信随着考古学及其它学科的新资料的不断发现,神创论的可信性,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曾经是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受洗。居住在美东麻州,现在专心从事基督教在华历史的研究。

 

《 “满天星斗?从考古学看人类起源” 》 有 2 条评论

  1. 晓虹之约 的头像
    晓虹之约

    當初被赶出伊甸園的是亚当”夫妇”而不是”父子”.

    1. Sayah 的头像
      Sayah

      谢谢您的指正。这篇文章这里的表述确实有点欠妥,但本意是要表明人类犯罪之后在地上从事农业属于考古学上说的“前陶阶段”,重点在于父子从事农业,而不在于被逐出伊甸园。——小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