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到头终不论——“美与丑”座谈会纪实

1998年初,五位旅居纽西兰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就“美与丑”主题座谈。今整理成文,与大家共享。

 

 

 

文/陈曙明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方也(以下简称方):我来自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我认为随年龄、阅历的增长,每个人对美与丑的认知与体验会不同。小时候觉得一些比较耀眼悦目的东西就是美。但年龄大些后,发现生活中另有一种美,虽然他们并不具备外在的美感,但内在焕发出来的那超越时间的强大生命力,同样使人震撼。在国内有一对传道人夫妇,身处极度贫病之中所展现出的生命的美,不仅冲破了当时的压力、拮据与苦痛的表象,还成为许多忧苦患难之人的安慰和帮助。

他们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在外部条件(可以说没人敢羡慕),而是他们的生命在逆境中所折射的美丽与光。现在他们都已安息,但如此美好的生命,至今留给后人激励,使人怀念。

陈竟(以下简称陈):我毕业于北京师大历史系研究生院,专攻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从我的角度来看,美与丑的定义满难。

陈曙明(以下简称曙):是否美与丑至少区分于三个领域或层面:

1.艺术的,如诗词歌赋、绘画、音乐、雕塑。

2.道德的,属人文领域的,如孔子说:里仁为美。

3.灵性的,如基督教信仰中要人由罪恶中超拔,成为圣洁。

靳军(以下简称靳):我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国邮电科学院研究生。我从小在内蒙古穷山恶水间长大,现在纽西兰是现役警察,在第一线工作。谈起美,大概说不出所以然(笑);但说起丑恶,尤其是人性方面,感触颇深。我觉得善就是美,圣洁更是美。当然,就人性的多变与复杂看,有时美丑又是交相混杂着的。比如对一个大家公认的罪犯,我们仍需承认在他里面,可以偶尔看到人性美的闪光……

西门刘(以下简称刘):我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在纽西兰从事美术教学。我觉得美可以用爱来概括,包括一切形式上的、道德的或心灵方面的。因为爱,人才与外界产生美的交往,也给人美丑的认知。比如在学术领域中,人们可以用几千几万字来谈美,但美不会从那几千几万字中出来。当我们有爱时,我们心中同时就有了美的感觉与认知,尤其是在神那绝对永恒和纯洁的爱中,美也更绝对、永恒和光彩了。所以说,爱才产生了美,包括美的体验,认识与追求。

曙:我完全同意,这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道理。

刘:风景的美是一种形式的美,但靳先生强调的是内在实质的美。美不能只是外在的,比如说对于故乡景物,我们觉得它美,因为是我们自幼生长的地方,了解它的内在。别人纵使不以为美,但我们感觉它真美,尤其离乡多年后,会觉故乡更美,因为内心多了份游子情怀。

靳:对,美不能只是外在的,好像人真正的美不是靠穿衣打扮,而是里面焕发出来的。

陈:难怪你很久没买新衣,反正美不靠外在装扮(大家笑)。

刘:不论内在的美,心灵的美,回过头来,我仍要说:是因为有爱才有美的追求和认识。有些画,画的是鸟语花香,虽然我们感觉到它色彩并不真实,但我们仍觉得它美。有些画,甚至表现的是人间的痛苦,我们仍觉得它美,因它不是表现美景而是表现爱。

方:许多文艺作品,例如歌剧,不少场景,都有表达所谓“悲壮的美”甚至是“苍白的美”,这都在传达美的意涵,对心灵是能产生震撼力的。甚至维纳斯雕像,手臂残缺,我们仍然觉得她美极了。有些摄影作品也是。例如有一幅得奖作品,拍的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人之所以觉得它美,主要不在光影和色彩的把握,而是图片中,老人脸上满布的岁月刻痕,激荡人的内心。所以一个人的审美观是与其心灵的内涵,包括他的文化素养和人生经验等,有绝对相联性的。

 

 

美的实质是爱

 

曙:如此说来,美是否必须依存于人、事、物……中,不能独立自存?简单地说:美有依附性吗?更贴切地说,美是否客观地存在?还是必定是人主观情怀的投射?

刘:美一定是依附的。比如说葡萄,有人觉得它美,有人只觉得它好吃。觉得它美的人,今天和明天也有不同的感觉。完全看他当时的心情。

方:我同意。比如台湾有位牧师叫吕代豪,当他还是黑道杀手时,他觉得白手绢擦拭匕首上的鲜血,是人间最美的图案之一。但当他悔改信主,成为基督徒后,他就觉得是罪恶。同样的事物,因当事人心灵的变化,会得出美与丑两个极端的感受。

曙:美感是主观的,那么,另一个问题是:美有客观标准吗?

刘:美还是可以有某种程度的公共准则的,比如外表形式上的比率和色彩,人的仪态和内在道德修养,乃至灵性等,是有一些公认的标准,大家可以去追求的。道德的美也是可以修饰的,但有两种修饰。一种是伪装的修饰,比如有些政治人物,他们在外表会有一种雍容的气度,但骨子里全不是那回事。另一种是真实的美和爱的修饰。

曙:这就像耶稣斥责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他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表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像这种伪装的修饰,是很可憎的。

方:这也是基督教义的可贵处,要把整个堕落罪恶的人性,从本质上更新,而不是加以修饰。当生命如同水管接到洁净的源头,所流露的自然洁净。若源头不洁净,再努力洁净水管,或在水中添加色彩,终是枉然。主耶稣来,就是要转变我们生命的源头,接通神的圣洁。认识上帝是美善的起点。

刘:爱,其实就是最朴实,最纯真,最自然的美。

陈:这个爱,必须是神所赐的,而不是人间一般的情爱吧?因人间一般的情爱,总不免带有自私的,功利的色彩。

靳:是。另外,我觉得人与生俱来就有善恶两方面的双重性。每当我们做恶时,里面就有个力量督责我们不可以。我认为,这个督责我们趋善避恶的力量就是爱。比如我们包容做错事的孩子,我们包容的是孩子,但不是包容他的错误;就好像耶稣爱罪人,但恨恶人的罪,要人悔改。善恶不能和稀泥。

刘:有了爱,也就有了对丑的恨。我所说的爱是极广义的,涵盖灵性的、道德的、人伦的,也包括对真理的爱。爱的人生,就是真善美的人生,一个真正美的人生。

曙:如果我们谈“美与丑”如何在人生应用的话,总括一句话,就是活出爱的人生。

陈:是的,而且还不是我们的私爱,而是上帝那圣洁纯全的爱,从我们里面自然流露出来。如此,我们生命美、行事美、待人接物各方面也都美善了。

 

本次座谈会由陈曙明组织并记录、整理成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