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善痕迹尽在生活中 / 傲洁

 

文/傲洁

 

今年难得返港,与娘家人共度短暂而珍贵的相聚时光,发现这弹丸之地秘境处处,怎也玩不完。

香港一直是个急匆匆的城市,街道车水马龙,行人来去匆匆,无时无刻不在跟时间竞赛。娘家特意为我和儿子的归来请假,陪我们游历香港。寻常无奇的生活地,有什么好玩?细细挖掘,实在珍爱此生于斯长于斯的袖珍原乡!

 

原始奇景乐趣无限

千万不要被旅游书框住视野。香港的迷人,在金碧辉煌的购物商场和游客热门地以外,真是别有洞天。必须诚意寻找,才能挖出隐身东方之珠的绝世风华。

某个天朗气清的早上,全家一行五人,在地铁里左转右转,来到国际机场附近的东涌站,搭巴士前往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大澳水乡,峰回路转近一小时,把我们带到香港最古老的渔村,仿佛时光倒流。阵阵鱼腥与海水咸味扑鼻而来,人们放慢步调悠然自得,缓缓前往店家云集的市中心。

早年大澳渔民以船为家,继后于岸边兴建棚屋(当地人称高脚屋)做固定居所。一间近四百尺的简陋屋子,只靠数十根木柱支撑,历经潮汐涨退和雨打风吹仍坚固稳定。问村民个中因由,他们自豪地解释:这些屋脚是源自印尼的坤甸木,木质密度之高等同岩石,而防海水与石蚝侵蚀的能耐远胜石头,可用上百年。渔村居民多半是老人,年轻人早已移居都市。大澳的纵横水道与密集棚屋成了保留香港原生态的人文奇观,见证上世纪这座亚洲金融城,着实是从一个破旧渔港演变而成。

响午时分,我们搭船往水深之处赏鲸。船夫航往港珠澳大桥的方向,吆喝大家瞪眼前方:“就在那边,快上来了。”果然,一尾白里透着粉红色的鲸尾巴跃上来,瞬即消逝。船夫将船转了方位,直指:“在那里。”我们全体望过去,兴奋高呼:“在那边、在那边!”船夫不断转换看得见白鲸出没的位置,大伙被乍露海面的鲸逗得不亦乐乎!我向船夫准确判断白鲸的所在表示敬意,他回我:“没什么,不过是生活而已。”

 

懂生活有情趣

生活本身蕴含无限智慧与情趣,在乎人们如何去享受和体验。

返港固然要回味道地的港式饮茶,陪年近八旬的母亲享用粤式点心,不禁忆起父亲生前天天早起饮茶,我有时抵着惺忪睡眼陪他前往,在宽敞明亮的酒楼无精打采地饮啖热茶吃盘点心,然后移步“大家乐”快餐店,买杯香浓甜滑的港式奶茶,展开忙碌高压的一天。

年轻的我,不识父亲的茶滋味,抱怨港式饮茶像菜市场般嘈杂,无品味可言。今日重返,喧嚣依旧的港式饮茶酒家,放眼尽是清一色银发族。我们坐下来,点了一壶普洱,勾选特价点心。香港茶客习惯先用热水烫过所有餐具才酌茶,点心会陆续送上。昔日平淡无奇的虾饺烧卖叉烧包,今又入口,竟成人间美食,带我回到与父亲饮茶的时光。

乐天知命的父亲比我更懂生活,饮茶是他用好心情启动打工仔日常的一把金钥匙。港人饮茶多半意不在茶,而在乎茶客间天南地北相互闲聊,一旦搭起友谊桥,会成为麻雀台的上下家、逛街看戏的伙伴和平日互助的好友。香港基督徒深明此理,结伴饮茶向陌生茶客谈笑聊天,一直聊到耶稣,邀请对方到教会来,总能结些福音果实。

父亲一生清贫但知足,周末假日会带母亲外出用餐,让她不用下厨就饱尝美味菜肴。我因长期煮食和操作家事,肩脖终至劳损而受伤,必须服药及接受物理治疗。每当脖痛难忍苦苦呻吟之际,便会听见父亲劝我:“不要煮了,爸爸带你外出饮茶、吃点心。”眼前旋即浮现父亲为我酌茶的情景,一股热浪在体内翻腾,平息了肩脖的痛楚。

 

老旧楼群成观光景点

那日主日聚会结束后,家人一起亲临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冠军的《变形金钢4:绝迹重生》(Transformers:Age of Extinction)的拍摄场景。这儿是正宗“石屎森林”,是由五座旧楼(海景楼、福昌楼、海山楼、益昌及益发大厦)相连呈E字型,外型庞大的稠密住宅区,犹如一头怪兽,被称为“怪兽大厦”。置身其中,立刻被密集的老旧高楼包围,最能体验香港住屋的压迫感。

2014年以来,这些香港居民视为拥挤普通的旧楼群,成了许多外国游客拍照留念的必到景点。我也慕名而来,亲睹“怪兽”风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站在大厦天井,从不同角度取景摄影。五座旧楼肯定有不少劏房(一个普通住宅单位割成几间几十平方尺的独立房,分租给不同住户),人们挤压在窄小的空间,过着困窘的生活,这才是香江最写实的居住奇观。

离开怪兽大厦,到了另一处特色旧楼群,颇富色彩感的土瓜湾十三街。这一带60年楼龄、全无电梯的唐楼群,是香港昔日的工业重镇。如今遍地是车房,楼群则为商住两用。十三街以传统吉祥动物命名,有龙图街、凤仪街、鹿鸣街等。旧日的十三街邻里们守望相助,凝聚深厚的社区情谊,同心协力改善居住环境,充满人情味。时至今日,十三街成为代表香港旧时代的特色景点,不少访港旅客到此一游,顺道移步往毗邻旧楼群、前身为牛只屠宰场的牛棚艺术村去。

 

狮子山下的幽默文化

走过残旧的街道,耳边蹦出母亲昔日的怨声:“这种地方连狗也不肯住!”想当年,我们一家五口,屈居比十三街更穷困的深水埗区,忍受贫苦窘迫的日子。父亲爱家,假日带我们外出游玩,暂离狗窦般的斗室;全家常到俗称“马骝(即猴子)山”的金山郊野公园、旧名“十一咪半”的汀九湾泳滩、海洋公园等地。畅游时,全家忘却一切、快乐无比;玩累了,父亲带我们吃街头小吃,个个肚子饱饱才笑瞇瞇返回狗窦,满足无限。

旧时代的草根港民,懂得在简朴生活里找乐子。狮子山精神不朽至今,港人苦中作乐的幽默本领居功至伟。过去的港式幽默文化极尽嬉笑怒骂及讽刺时弊之能事,且经香港影视圈发扬光大,成玩味人生百态的素材,借此揭露都市人心丑态,反击不平现象及讥讽权威,极富娱乐价值。从70年代的许氏兄弟(许冠文和许冠杰)到90年代满嘴无厘头的周星驰,港式幽默渗透香江演艺娱乐事业,进而深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里,成为普罗大众调剂生活及面对强大压力的神奇解药。

 

喜乐的升华力

当港式幽默渗透到香港各教会,不少基督徒将之升华成高贵的信仰情操,就是喜乐。“耶和华的喜乐是我们的力量”“喜乐如旗正飘扬从我心中的城堡”“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是我当年在九龙闹区的教会经常颂唱的诗歌;会众欢喜雀跃、又唱又跳,在基督的爱里尽情享受从天父而来的真喜乐。教会不少会友来自贫寒的基层家庭,住的是旧楼密集的穷区;但基督的喜乐释放一切枷锁,大伙满脸笑容,浸泡在救主的荣光里,显得高贵自信,溢盈幸福感。

经过近几年的风霜雨雪,我随娘家人来到九龙贫区一间大厦顶楼的教会,有多间不同宗派的会堂,分布此大楼的不同楼层。踏入电梯,人们相道:“感谢主”“主日平安”“耶稣爱你”,我的心与眼都热起来。唱诗赞美时,“喜乐如旗”依旧在会众脸上飘扬;伯叔婶姨辈的死忠会友热心准备会后爱宴,留住各人的胃在教会用餐谈天,增进彼此情感。用过午餐,牧师策划“居家修理”“健康操”“按摩治疗”等与生活日常息息相关的活动,不少人参加完才离开。

对于这贫区的街坊信徒,教会生活乃苦闷日子里最精华的养分。遥想少年的我,与许多家里没有书桌的学生会友一起埋在教会会堂,祷告、灵修、读书,很晚才回家。大家读累时,会不约而同讲些幽默笑话调剂身心,让精神放松;教会对于我们这班草根学子,是生活的全部,是繁重课业里最纯粹的快乐。

基督真理在帮助人享受生活,喜乐可以扫荡悲情,信心足以超越苦难,爱心鼓舞人同舟共济,盼望能远眺永恒的家乡。天父的美善与慈爱,已在平常生活有迹可寻;只要以心灵和诚实贴近他的脉搏,必能感受悸动生命的点滴惊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