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玩乐的另类想象 | 《为什么基督徒的吃喝玩乐可以改变世界?》/ 朱慧安

基督徒的吃喝玩乐,好像是比较少在教会被讨论的话题。于是带着好奇心,读了《为什么基督徒的吃喝玩乐可以改变世界?》的第二章“玩耍之道”。发觉跟我预期的观点不大一样,但是有不少启发。

说到玩耍,你会想到什么?我马上想到旅游、逛街、看电影和表演,但是作者所谓的“玩”,主要是play game的“play”。作者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描写我非常不熟悉的体育赛事,包括高尔夫球、棒球、篮球、美式足球和马拉松。作者透过这些赛事,阐述游戏是伦理的操练,例如看重按照规则公平的比赛,而非胜负;在玩耍/比赛中展现勇气。

书中另一个有关玩耍的阐述是:“玩耍也关乎效法上帝。”作者的解释是,“在玩耍之中,我们实际上在仿效上帝的行动。我们创造出一个游戏,又参与这个游戏。它自成一体,有其规则、吸引人之处。……上帝乐于创造和玩耍。”

作者也谈到另一种玩耍:演出(play)。他认为不管是透过音乐、视觉艺术、舞蹈还是话剧,敬拜都需要这些形式的玩耍,帮助我们全人沉浸在对上帝的爱、惊异、赞美之中。

作者也从终末论或国度的视角讨论玩耍。作者认为“玩耍预示了某个时刻,那时我们……成为群体,能够享受共事,包括礼赞生命:这些事无关生死,也无关生命之危在旦夕,而是映照出那和谐、合作、相交、具团队精神、契合的日子。玩耍既不存于工作的时间,也不存于休息的时间。玩耍是上帝国的预示。”某次,他去纽奥良正巧碰到狂欢节,他在街道上看到许多人在庆祝、开派对、演奏乐器、歌唱,享受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他不禁想象在国度之中,也将会有许多类似的景象,“众人沉浸在爱、惊异、喜乐之中。”“玩耍”预示终末时更美好的日子,那时一切事物都重回正轨。

作者提到好的玩耍还有其他正面的收获,例如“领悟到自己是蒙福的人,所以能够玩耍。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么做,有的人太严肃对待事情,欠缺玩耍意识,把损失看得太重”。另外,“有些比本人更大的力量,使好的玩耍成为可能;很多变量影响比赛的结果。因此提醒我们除了个人自身的极限和身体潜能,也需要帮助才能玩得出色,而这帮助并不仅仅来自队友。”

作者最后把玩耍和喜乐连结在一起。“基督徒应该……现在就自发地、无私地、自由地活在喜乐之中,就像在玩耍。”这是因为“玩耍有一种内蕴,可以叫人进入出神狂喜(ecstasy)的状态。”“玩耍使一个人向喜乐开放自己,……喜乐与欢欣自然而然出现。……上帝能透过玩耍使人敞开自己,与人亲近、相交。”

作者最后的结论是:“若从国度、终末的角度看待人生,便不会轻视玩耍,而是会视玩耍为一种调整人生迎接国度降临的方式。现在玩耍,是为了迎接永恒。当我们玩耍时,我们能预先稍微体验到跟那位独一的主相交所带来的喜乐。所以让我们现在就抓紧时间玩耍,好预览那将要到来的美景良辰吧!”

虽然这一章针对玩耍而举的例子,主要在于运动赛事和演出,但作者对于玩耍的探讨广泛且深入,要应用在其他的玩耍项目也完全没有问题。我自己在教会应该也算个“玩咖”。别误会,没有不良的意思,而是我相较其他弟兄姐妹,算是非常爱“玩耍”的。也因此,在受清教徒观念影响颇深的教会中(书中也有讨论到:清教徒认为成年人应该花极少时间玩耍,甚至无法容忍玩耍),偶尔会招致批评,自己也会有些许罪恶感。这本书带给我许多的拓展:认真且正确地玩耍是符合圣经的!

这一章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对于玩耍过度世俗化的危险没有着墨。走笔至此,适逢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全球无数民众,一齐在现场或屏幕前玩耍,享受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然而,奥运毕竟是世俗化的活动,表演中许多表现手法和传达的价值观,不都和我们的信仰相符。基督徒在这样的“玩耍”中,如何享受喜乐,却不被世俗所同化,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

(本文首发《海外校园》167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