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抱新世代:“活水茶堂”创办人沙龙牧师专访

【编者按】

沙龙牧师出生于1985年。来自中国大陆的他,先后创办“活水茶堂”,也参与组建“荆棘火敬拜团”。他透过富有创意的形式(例如喝茶、音乐敬拜等),与年轻一代交朋友,分享福音。

在这些服事背后,他的一些理念和故事,或许会让我们看到新世代另一种言说福音的可能性。

采访者:《海外校园》编辑部

受访者:沙龙牧师(本名 姜少龙)

Q:很高兴沙龙牧师接受《海外校园》的采访。可否聊聊你是如何接触到基督教信仰的?你信主最大的挑战和障碍是什么?

A:我是家里的第四代基督徒,因为祖父没有好的见证,直到高中时期我都非常抵触,甚至是敌对基督信仰。高中一年级的暑假,邻居家的姐姐向我分享福音,我就像找到了可以抬杠的对象,与她争辩了整整一天。辩论之后,邻居姐姐说,“我不能说服你,但我可以为你祷告。”我则回答,“为了证明你的神不存在,我和你一起祷告。”我仍旧清楚记得,邻居姐姐祷告说:“求主耶稣临在在少龙的生命中”,而我重复了这句祷告。从那刻开始,到第二天,我在不断地经历着一些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太过私人和复杂,无法一一描述。就是那天,我突然意识到神已经临到我的生活,这已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也成为我信主最初的契机。

信主最大的挑战和障碍,除了比较典型的成长环境,应该就是个人的骄傲和内心的刚硬。现在我经常会跟慕道友分享,我们其实需要一个被上帝打败,甚至是征服的过程。粗浅一点讲,就是上帝“专治各种不服”。我曾经就是那个特别悖逆的慕道友,后来成了被神彻底制服的人。

Q:是什么情况下,去美国读神学?你觉得在神学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神学院所学,对和你后来作原创音乐和开茶店,有什么影响?

A:2005年我在马来西亚读酒店管理,那时唐崇荣牧师在吉隆坡举办布道会。在大会上我因为乱问问题而被唐牧师大骂一顿,而神奇的是在被大骂的当天晚上,在大会呼召环节我竟然不能自控地站了起来,领受了上帝对我的第一次呼召。然而因为缺乏信心和勇气,我没能真正跟进这个呼召,选择回到忙碌又虚浮的学习生活中。

一年之后,在一个安静而私密的情景下神再度呼召了我,我虽满心感动,却仍无法做出实际的回应。直到我回到自己家在青岛经营的酒店实习。一次在乘坐去教会的公交车上,一位同堂聚会的老弟兄叫住了我,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不是想当传道人?我劝你不要走这条路。”之后在公交车上,他苦口婆心地向我说明他在国内经历过的宗教逼迫,以及中国糟糕的服侍环境,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善意,但却让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直到我独自到了教堂,在大堂里的十字架前大哭了一场,第一次回应神说:“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但如果你真的要我去,我便为你去。”而就在此后的第二天,一位在美国牧会的华人牧师联系我,询问我来美国读神学院和在这边教会服侍的意愿,我深知那是神为我开出的道路,所以当即就答应了。回头看去,那已经是15年前的事了。

Q:你2015年创办“活水茶堂”,为什么会想到有这样的尝试呢?只是兴趣使然,还是有其他原因?活水茶堂是盈利性质的吗,有什么你重视的理念?

A:最初在教会搞茶空间很大程度上是让穷逼的。建堂的时候,母堂并没有给植堂经费,也就是没钱做事工,只允许我用教会里的一些空间。所以我就搞了一个茶室,邀请学生来喝茶。有20个人稳定来喝茶的时候我就建堂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在大家传统的观念里,教会周末才开门,若没有事是不会在周间去教会的。茶空间就是要重新把教会塑造成社群的中心,改变教会现在的单一功能,营造一个友好的欢迎人的氛围,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的需要。后来我们把这个空间搬到了教会的附属楼,每周开始在礼拜后举办福音茶会,也邀请教会里的弟兄姐妹来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福音话题。那时候应该说在教会空间的改造和教会文化的更新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芝加哥这样的城市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更有开拓性的尝试,建立一个真正有信仰底色的开源社群,让根本不会去教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福音。

活水茶堂是一个独立的LLC(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四年了钱是真的没赚到。我经常开玩笑说,这个茶堂本质上就是“地上没盈利,天上有回报”。曾经也计划过要在美国中西部的大学旁边都做一个这样的空间,用来从事福音活动,开始一个校园事工的新类型。但现在我已经不太执着于这个方向了,因为做太大可能跟传福音并没有什么关系,我的呼召并不是让这个茶堂在商业上“成功”,而是创造一个自然正常的福音场景,能引起一些好的对话,建立一些能存到永远的关系。

Q:活水茶堂除了传统的茶文化,还加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奶茶文化。可否简单介绍下茶的具体种类?哪些是最受欢迎的?客人知道你的身份吗?会主动聊信仰吗?这样的空间和教会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A:这真是问到了我的心痛处。所有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不喝奶茶的,但是为了让年轻人能来我不能不经营奶茶,还让我朋友的茶园特别给我准备了定制的材料,让茶堂在芝加哥的奶茶市场里面有一点特别的地位。后来我想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就买了一个意大利淇机,做茶风味的gelato。现在茶堂奶茶、冰淇凌、传统茶各占业务量的三分之一,比较有趣的是过去这一年坐在吧台上跟我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也借着这个形式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

来喝茶的客人大都不知道我的身份,也有一些人因为我是牧师才来喝茶。每天跟不同的客人聊天,我逐渐整合了自己几个不同的身份,也锻炼出跟大部分人都能有效沟通的能力。现在我已经不再认为牧师和茶堂老板之间有什么矛盾,也不觉得信仰要刻意地聊出来。我几乎不刻意说教,但只要坐下来跟我喝个半小时,我不太可能不让人知道我真正的职业,以及做茶堂的目的。我们刻意聊客人想聊的任何话题,这些话题中总有一些和信仰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只需要等待这些话题出现。

茶堂和教会的区别,我想在于它是一个比较“外围”的空间。我经常拿耶路撒冷的圣殿做比喻,因为圣殿的空间实际上有非常明确的功能性设计,从至圣所到圣所,再到内外院和所罗门廊,圣殿的空间帮助以色列人实现了不同层面的信仰需求。所罗门廊常有门徒在那里论道,因为那里有讨论问题的空间。我认为传统的教会的功能和意义是不可替代的,但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应该有“从外到内”满足不同信仰需求的多维空间。如果传统教会并没有外围的空间,我们不妨就去创造一个,目的无非是帮助离中心很远的慕道友认识神。

Q:创办活水茶堂这种新形式,是否遇到过质疑、批评?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

A:我说我没遇到过,你会相信吗?从第一天开始就伴随着各种质疑和批评。开始我会比较气愤,也写文章做出一些回应和辩解。时间久了,我发现实际上没这个必要,因为茶堂说到底不是为这些人搞的,我要服事的群体终归也还是一个很小众的人群。在现实的事工中,我几乎不再消耗精力去解释这个事工的价值和它的必要性,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就是把神带到这里的人招待好,他们往往会给我强烈的明证,让我知道神今天也有与我同工,我要认真过好每一天的服事生活。

Q:印象蛮深的是,在“海外校园”主办的“校园复兴运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讲座上,你谈到复兴的两种面向:神学与文艺层面的复兴。可否聊聊你是如何理解和实践文艺层面的复兴?“荆棘火音乐事工”可以算是你们的尝试吗?你的理念是什么?有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A:神学与文艺层面的复兴是一个孤独且遥不可及的梦,但是过去这些年,我在反复跟我身边的人说这件事情。我认为神学与艺术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性,就是都是被启示的,而不是人搞出来的。“搞神学”和“搞艺术”本质上都是“非信徒”才会做的事,作为信徒应该去求神恩赐神学和艺术,这个事情只能求,由不得自己。而现代教会的复兴又离不开神学热情和艺术能力上的爆发,让一代人的生命状况能有所突破,他们的生命也能成为后世的祝福。我们组建一个叫“荆棘火”的乐团,做一些福音诗歌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点比事工更重要的是,我们(人)被神改变了。每年作品都反映出我们当下的属灵状况。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神对我们的管教、给我们的恩典。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以身试道”的过程,把自己的诗歌、灵命、生活状态毫无保留交出来的过程。

我们的诗歌会经过荆棘火敬拜团内部好几轮地讨论,从神学上、音乐性上都有了一个比较专业化的要求,甚至我们经常会接触一些专业人士,如神学院的教授、还有一些牧者直接地批评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灵命得到非常的熬炼,创作团队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了灵命被神萃取的过程,也经历了神极大的祝福。

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是有一次教会来了一个慕道友,她的身份比较特别,是当时芝加哥一起校园枪击案遇难者的女朋友。我很希望在讲道结束后能跟她聊一聊,但她在礼拜后却一刻不留地走出了教会,我甚至都怀疑是自己讲道哪里冒犯到了她。意外的是,第二天她又来了我们在茶堂搞的原创诗歌分享会,其中唱了一首叫《归去来》的歌,那首歌的背景是《约伯记》。她当即嚎啕大哭,很久才能平复。音乐会后她擦干眼泪,拿起吉他,跟我们一起唱了一会歌。

文艺复兴和神学复兴,实际上并不是我能操心的事情,但怎样把福音以现代人能听进去的形式传开,引起他们在感性和灵性上的共鸣,这是我比较关心的事。

Q:你从在教会牧会多年后,到现在进入“海外校园机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期待?

A:我希望能少开点会,多做点事。我非常感恩“海外校园”给了我一个简单健康的环境去做事工。今年一月份在LA搞了第一次赞美音乐节,很多年轻弟兄姐妹都很享受这次一起敬拜的过程。我一直认为北美华人教会所领受的是“五千两银子的托付”,其人才储备、资源体量、环境优势,全世界无处可比;在照顾自身需求的同时,其眼光和责任应该放眼海外,为大洋对岸的同胞亲人寻求永生福祉,为天国造就能改变民族精神之人才,在危难之际能提出新的核心价值发光做盐。而今疫情之后许多校园事工萎缩弱化,传统教会与年轻一代对话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建立符合禾场需要的福音管道,营造更加真诚友好的慕道环境,成为我们共同的需要。

“海外校园”30年来积累下丰富的生命见证与培训资源,还有一群谦卑爱主、精诚合作的同工伙伴,必能在神的恩待下回应时代需要,做出一些有果有实的改变。诚挚邀请诸位主内朋友一同奉献代祷,共做主工。

(本文首发《海外校园》166期。本期更多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 “拥抱新世代:“活水茶堂”创办人沙龙牧师专访” 》 有 3 条评论

  1. […] 拥抱新世代——“活水茶堂”创办人沙龙牧师专访   / 沙龙  […]

  2. […] 拥抱新世代:“活水茶堂”创办人沙龙牧师专访 […]

  3. […] 拥抱新世代:“活水茶堂”创办人沙龙牧师专访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