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哀痛,圣经怎么说?/欧雨虹

我们的哀痛,在与上帝互动中,能塑造我们的心,使我们更贴近天父的心,效法耶稣的情感。

 

文/欧雨虹

 

在众多情绪中,哀痛从表面看是一种既难受又负面的情绪。“害怕”能让人远离危险,“愤怒”能让人对抗不对的事,但“哀痛”有什么意义呢?

哀痛容易被标签为“负能量”或是“软弱”。哀痛的人可能会听到“节哀顺变”“不要难过”“打起精神来”“要振作”这些看似正能量的话。然而,这些善意的鼓励却容易让我们忽略哀痛要告诉我们的讯息以及哀痛的重要性。

哀痛是一个人人都不想经历的情绪,因为它迫使我们去面对这世界的破碎。哀痛告诉我们,需要慢下来,花时间哀悼我们所失去的人、事、物。圣经上说:“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参《传道书》3:4)。在圣经里,不只人会哀痛,旧约中的上帝和新约中的耶稣也会哀痛。

圣经对哀痛的表述,能帮助我们知道该如何看待并处理这个情绪。

 

上帝的哀痛

圣经里第一次关于哀痛的记载,是在《创世记》6章5至6节:“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上帝所造的一切原是“甚好”(参《创世记》1:31)、是令上帝喜悦的(参《诗篇》104:31)。但因为人的罪,上帝所造的美好世界败坏了,人以暴力彼此相待(参《创世记》6:11)。上帝的哀痛好比艺术家看到艺术品被破坏、父母看到手足相残而产生的伤痛。

上帝没有让自己免于哀痛,圣经也不避讳形容上帝的哀痛。上帝的哀痛让我们看到这是面对罪恶应有的情绪。上帝的哀痛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原本不是败坏的,当罪恶破坏了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帝为他所失去的而哀痛,而且是长久持续的哀痛。圣经形容上帝为他百姓的悖逆而哀痛(参《诗篇》78:40;《以赛亚书》63:10),为他们离弃上帝去追随偶像而哀痛(参《以西结书》6:9)。圣经也形容上帝的心为摩押即将面临的摧毁而哀号,上帝与摩押的人民一同哀哭,以眼泪浇灌她(参《以赛亚书》15:5、16:9)。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位会流泪痛哭的上帝,但这是上帝对我们的自我启示。他并没有为了维持面子而羞于让人看见他的哀痛与眼泪。上帝的哀痛让我们看见他的心是柔软的、热烈的,他对于人所经历的痛苦不是无动于衷。上帝因罪恶而审判,他也因罪恶所带来的种种后果而哀哭。

上帝会哀痛,是因为他在乎他所创造的人,上帝是因为爱所以哀痛。只要上帝还爱着人,他的心就会一直因着人的罪以及罪带来的后果而哀痛;直到有一天,不再有罪恶,才不再有眼泪、哭号、痛苦。(参《启示录》21:4)

在这个破碎败坏的世界,我们必然经历哀痛。上帝是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耶稣的哀痛

耶稣来到世上之前,先知就已经预言他会饱受痛苦,历尽忧患(参《以赛亚书》53:3)。他在拉撒路的坟墓前哭(参《约翰福音》11:35)。他为耶路撒冷因弃绝他而要面临的灾难而哀哭(参《路加福音》19:41-44)。耶稣并不避讳流泪。耶稣的哀哭不只出于他的人性,也出于他的神性。

在拉撒路的死这段记载中,耶稣不是在听到拉撒路病了,或是知道拉撒路已经在坟墓4天时哭(参《约翰福音》11:3、17),他是在看见马利亚和与她同来的犹太人哭,以至于心里悲愤难过而哭(参《约翰福音》11:33、35)。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都是耶稣所爱的人,当耶稣看到他们经历骨肉分离撕心裂肺的痛时,他用眼泪与他们共情,他愿意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他也用眼泪抗议死亡的权势以及死亡所带来的分离,这不是上帝原本的心意。虽然在新天新地,有一天会不再有死亡(参《启示录》21:4),但在那之前上帝会在死荫的幽谷中与我们同哭。

耶稣也经历了死荫幽谷。他上十字架前,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极其忧伤痛苦(参《马太福音》26:37)。耶稣是怎样面对他最黑暗与脆弱的一刻?他向身边的人诚实地表达他的感受,寻求他们的陪伴:“我心里非常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参《马太福音》26:38)他没有为了故作坚强而压抑他的哀痛。他也毫无掩饰地把内心真实的渴望向上帝表明:“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参《马太福音》26:39)他的坦诚是他对父神的信任,他相信父神能接纳他的挣扎。对人对神,耶稣都没有隐藏他真实的感受或渴望。

 

你我的哀痛

圣经里不只描述圣父与圣子的哀痛,也描述了无数人的哀痛。撒拉死时,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参《创世记》23:2)。大卫多次因哀痛放声大哭(参《撒母耳记上》30:4;《撒母耳记下》3:32)。耶利米甚至说他愿他的眼为泪水的泉源,好为被杀的人昼夜哭泣(参《耶利米书》9:1)。圣经不带贬抑地记载着他们的眼泪,他们的哀哭被写进上帝的启示里。

透过《诗篇》,我们看见上帝的百姓是如何在哀痛中与上帝互动。诗人会向上帝描述他的哀痛:“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篇》6:6)。诗人向天父诉说他的感受,因为他相信上帝在乎。他在哀哭中呼求上帝的怜悯、医治与拯救。

诗人也向上帝发出质问:“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诗篇》22:1)。耶稣在十字架上引用这节经文表达他的心情(参《马可福音》15:34)。《诗篇》让我们看到,我们在哀痛中与上帝的互动,可以帮助别人在他们的哀痛中与上帝互动。

我们的哀痛,在与上帝互动中,能塑造我们的心,使我们更贴近天父的心,效法耶稣的情感。哀痛与喜乐不是对立的,我们不需要强颜欢笑,我们在哀痛中仍然可以因为上帝的同在而喜乐,因为知道哀痛有结束的一天而喜乐,哀痛与喜乐是可以并存的。我们的眼泪,上帝都记数,他装在他的皮袋里,记在他的册上。(参《诗篇》56:8)

 

陪伴哀痛者

教会既是基督的身体,那么教会应如何像耶稣一样与哀哭的人同哭?

首先,我们需要从圣经认识哀痛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很多关于哀痛的观念来自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成长背景。在一个重视高效益的社会,哀痛是没有价值的,是一个应当尽快摆脱的累赘。看到别人哀痛时,我们可能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情绪,会想要尽快让对方不要难受,也想让自己不要难受。

面对哀痛,需要勇气和决心。教会可以在讲道、主日学、小组中带领会众一起从经文感受上帝的哀痛,看上帝的百姓如何在哀痛中参与上帝的计划。除非我们看到哀痛的价值,否则我们很难愿意给予时间去拥抱自己和他人的哀痛。

其次,我们可以在崇拜设计中融入哀歌。

敬拜要以上帝启示的方式与上帝互动,而上帝启示的方式包括哀歌。教会的敬拜歌曲大多是在感谢、赞美、尊崇上帝。有些牧者甚至强调敬拜歌曲的歌词要描述上帝的属性和作为才是以上帝为中心,描述人的感受的诗歌是以人为中心。但如果我们细看整部《诗篇》,其中除了感谢、赞美、尊崇,也有很多形容个人和集体哀痛的哀歌。

这些哀歌不会避讳描述敬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在我们看来对上帝很“不敬”也不“神学正确”的感受,都被写进上帝启示给他百姓的敬拜诗集。这些感受不但是上帝允许的,这些诗篇让我们看见:合上帝心意的敬拜,不是只有一个模式。真诚地把我们真实的心情诉说给天父听,在诉说的过程中让上帝向我们说话,引导我们的心,也是合上帝心意的敬拜。教会的集体崇拜需要帮助、引导会众向上帝表达各种情绪,哀痛者才不会觉得在教会格格不入。

除了描述感受,哀歌也会质问上帝这样的景况还要到几时?(参《诗篇》13:1-2)。当会众经历一些集体性的哀痛时(例如疫情、天灾、社会动乱、集体杀人案,等等),教会可以透过哀歌一起为苦难中的生命向上帝申诉。申诉是一种信心的表现,相信上帝在乎,也会垂听。当教会对于天灾人祸只字不提或草草带过时,会给人一种教会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哀痛者会怀疑教会是不是不在乎,上帝是不是不在乎。用哀歌向上帝申诉是合上帝心意的敬拜,因为上帝也与我们一同为失丧的生命哀痛。

最后,教会可以提供会众表达哀悼的机会与仪式。

每个人都有经历失去所带来的痛。我们的哀痛可能来自我们失去的人,也可能是我们失去的健康、梦想、能力,等等。哀痛者常常有很深的孤独感,想要有人陪伴,但又怕别人无法接纳他们的哀痛。当我丧失双亲后,能够与弟兄姐妹一同哀悼,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大海中的孤岛。当教会给予我们时间分享我们所失去的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就在我们当中被延续,我不再是一个人捧着这些沉重但又不想失去的回忆,有弟兄姐妹与我一起捧住这些回忆。

教会也设计了简单的仪式,让我们把哀痛中想对天父说的话,写在水滴状的纸上,放进水里融化,象征上帝接住我们的眼泪,我们也接住彼此的眼泪。我们也把写上我们的挣扎的纸,折成鸽子,串起来,象征上帝要从这些哀痛中创造出美丽。在折的同时,带领者从圣经中讲述一个个上帝如何在破碎中成就他美意的故事。

当哀痛的感觉实在太痛时,我们有时会想要与我们的感觉脱节。但当我们与弟兄姐妹一起,透过各种简单的仪式向天父倾心吐意,我们会发现除了感受到痛苦,也能感受到天父医治的爱。

 

本文选自OC161。

《“关于哀痛,圣经怎么说?/欧雨虹”》 有 1 条评论

  1. […] ▸关于哀痛,圣经怎么说?   / 欧雨虹   […]

回复 《海外校园》161期 - 有盏灯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