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同苏
谷歌的“阿尔法狗”用“master”之名,在中国的两大网络弈棋平台上,共下了六十盘棋,以全胜之势“团败”了几乎所有世界顶级高手,其中包括中韩日等级分第一的柯洁(也是世界等级分第一),朴廷桓,井上裕太,以及年过六十的聂卫平和才十几岁的申真胥(韩国等级分第二)。
围棋玄妙多变,细微处蕴含全局,须臾间颠倒胜负。连胜数人是绝难之事;在顶级高手中连胜十数人,一定是世界棋坛上的称霸者,即使艺高如此,其一生也不过偶然一次。能够遍杀天下弈者的,已经非人为可言,只能是天纵奇才了。在围棋史上,这种天才仅出现过两位:被尊为“十三段”的四世本因坊道策和有“让天下一先”之誉的昭和棋圣吴清源。前者全盛时将天下高手都赢得要让子且多为让两子。在围棋界,相差一段的对手间下棋,高段位者要让对手先手;相差两段时,要让一子;道策既可让多数高手二子,故被人誉为“十三段”。其所留棋谱一百五十三篇,执黑全胜,执白输棋寥寥,能论上输赢的,都是让子棋。后者则在日本“读卖新闻”举办的十次升降十番棋上,将当时日本围棋的第一人都依次下得降格为让先或让子,故有“让天下一先”之说。当时,能到十番棋局上输给吴清源已经是一种荣誉,因为那得有日本第一棋士的资格才行。遍杀天下,已不仅仅是棋力使然,其中必有革命性的对局思维。
道策革命的标志是“手割”理论。古时的围棋对局以杀子与占地为主旨。行棋的路径直接固着于当下的时空,可以说是物化的思维。“手割”理论让对局的棋手,从盘面的当下形体中超越出来,在脑海里面,以刚下的一子为起点,向后依次去除以前双方所下的数子,或者凭空向前虚拟双方可能摆下的数子,由此判断与比较该子的效力。“手割”理论奉行的是透视的思维。“手割”理论不拘泥于一子当下的直接形体,而透视到一子对局面的影响力;一子不再是直接的形体以及形体的力度,此子可以依据对其它棋子的关系而展开自身内在的各种可能性。这就是说,一子不再是直接的物化形体,而是内含各种可能力度的灵意之子。物化的棋子仅仅是自己直接占据的空间和对直接连接空间的影响力;灵意的棋子却可以超越当下盘面的空间,对未来的棋子及其所辖空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灵意棋子的超越力量就是棋子的内涵,棋界称之为“子的效力”。不过,“手割”的超越只是局部的展开。
(图:吴清源)
吴清源革命的核心则是“中和的精神”。“中和精神”的围棋就是“六合之棋”;所谓“六合”就是“东西南北上下”,也就是整个宇宙。“六合之棋”就是整全的围棋。“中”就是“一”,就是整体,就是无限的综合;对于围棋,“中”就是全局。“和”就是整体内在于一个有限的具象里面;对于围棋,就是实际对局中的一子具有走向终局胜利的最佳效力。一子内含全局,全局寓于一子。实战中的每一子都以全盘的平衡为最佳效力背景,这就是“中和的精神”。另外,“中和的精神”并不是一种单边胜利的直线机械程式。“中和”是在对局者均衡对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中和的精神”,盘面上永远存在着两个最佳落点,从而,胜负的可能对于对局双方是平等的。由于对局双方可能同时争取到自己的最佳,在这种彼此对立却各自都可能争取自己最佳的对抗中,才可能激励出无限趋近于真正“中和“的名局。“中”就是作为对局终点的末世;“中和”就是以棋局末世为背景而产生自身效力的一子。
“阿尔法狗”的革命发展了“中和的精神”;如此说,不仅仅因为某些“阿尔法狗”的奇招重合了吴清源的棋谱,更是因为它以最终的结局做子力参照系的立点。“阿尔法狗”的革命在于对时间变化的强调。“中和精神”指出:一子的落点以调动盘面上每一子的效力为最佳;也就是说,一子不仅仅是形体上的一子,而是棋局整体关系的载体;这种整体关系不仅仅拘泥于当下盘面的形势,而是着眼于调动每一子的内在可能性;当下盘面上的每一子仍然是活的,是对未来开放的,仍然具有多样变化的可能性;对局者就是以一子之落而激发所有子的最大内在活力。但是,“中和精神”常常被棋手形体化,从而,将每一次的最佳凝固化了。最佳只是当下盘面的最佳,不过是通向终局的一个片刻;只要终局未到,对于开放的棋局发展,当下的最佳仍然只是可能性中的一种,其效力依然处在变化之中。真正的最佳不仅仅取决于盘面的横向整体关系,更取决于走向终局的纵向整体关系。以盘面当下局面为基点的横向整体思维,依然是面向过去的直线思维;其前瞻仍然被过去坠着呢,所以,无法调动子力的全部可能。“阿尔法狗”的思维是基点向未来移的路子,是面向未来的纵向思维;唯有未来具有了自在地位,从未来基点回观的思维才可能发现超越被过去棋局决定走向的飞跃棋路。这大概是“阿尔法狗”革命的真正启示。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