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要真理问答(十)——什么是洗礼?

 

 

 

文╱骆鸿铭

 

 

 

难道你们不晓得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与他同葬,为的是要我们过新生命的生活,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人中复活一样。(《罗马书》6:3-4,圣经新译本)

 

问:我天生不喜欢仪式,总觉得那水也就是普通的水,洗完了也没见有什么不同。所以一直也没受洗。到底洗礼有什么意义?不是说只要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受洗呢?

 

答:洗礼是基督的教会举行的两个圣礼之一(另外一个是“圣餐”)。

所谓的“圣礼”(Sacrament),是上帝与人立约的一个外在“记号”(sign)与“印记”(seal)。(《罗马书》4:11)新约的圣礼是由主耶稣基督在世时亲自设立的(《马太福音》28:19;《哥林多前书》11:23)。藉由这些外在可见的记号与印记,来代表、保证神在基督里无形的恩典,将之施行在信徒的心里(《哥林多前书》10:16;11:25-26)。

因此,圣礼的主要功能,便是将上帝的祝福,藉着感官所可感受到的,赐给在恩典之约里的信徒,使他们确知自己已经得着;信徒则藉着圣礼,来表达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与顺服。领受圣礼的意义则是“在属教会的人,与世界其余的人之间设立一可见的区分;并且按照上帝的话,在基督里严肃地服事上帝”(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27章第一节)。

圣礼之所以有这些功效,不是因为执行圣礼的人有什么能力或美德,而是因为赐下这些圣礼的神,乐于藉着这些仪式来表明他的信实,见证他已完成的工作。因此,当基督和使徒说到这些圣礼的记号时,不只是说它是实物的“象征”,而是说领受到这些记号的人,就如同“真的领受到实物一样”(注1)。

既然圣礼是上帝恩典之约的记号与印记,而约牵涉到立约的双方,因此人在执行圣礼时,就不只是我们在作给上帝看,上帝也具体地参与在其中,亲自作见证。而一个以信心和悔改与上帝立约的信徒,也就是愿意认真严肃地事奉上帝的人,必定会遵守耶稣基督所吩咐的一切命令,包括他所设立的圣礼。

 

问:洗礼的形式有哪些?

 

答:基督教导他的门徒,要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洗。新约圣经并没有规定洗礼的模式。受洗可以用全身浸入、点水,或用洒水的仪式来执行。这三种模式都可以满足希腊文Baptizo的意思,都可以表达其象征,也就是从清洁的水中经过,并出来。

 

 

问:洗礼代表了哪些神要给人的祝福?

 

答:刚才说过,圣礼是神的恩典的记号与印记。在旧约时代,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是用割礼作为因信称义的记号(《创世记》17章,《罗马书》4:1-12)。而在新约时代,外在的割礼虽然已经被心里的割礼所取代,神仍然设立了外在的仪式(洗礼)来代表了这个心里的割礼(《歌罗西书》2:11-12)。

基督教的洗礼是给初信者一次且永远有效的礼仪(注2),代表 :

 

  1. 内在的洁净与罪得赦免(注3);

 

  1. 圣灵所生发的重生与新生命(《提多书》3:5);

 

  1. 圣灵的内住同在──这是神的印记,保证一个人在基督里永远蒙保守、得平安(注4)。

 

洗礼之所以有这些含义,是因为它印证了我们在基督的死、埋葬、复活上,与他联合(注5)。这种联合是我们得着救恩每一个要素的源头(《约翰一书》5:11-12)。

凭信心接受洗礼的人,可以得到一个确认:神在基督里所赐的礼物──新生命──已经白白地赐给他们了。同时,这仪式也象征着信徒的委身,愿意进入恩约的团体之中,一如过去委身基督的门徒,过教会的新生活。因此,洗礼表征人生命的一个分水岭,代表一个与神立约的人,进入基督复活的生命,是“披戴基督” 的人(《加拉太书》3:27)。

不过,这个外在的标记并不会自动地或魔术般地传递基督内在的祝福,因为准备受洗者的认信未必是真的。彼得就曾告诉行邪术的西门,他虽然受了洗,他的心未必得到更新(《使徒行传》8:13-24)。事实上,神在人心中的工作,可能在施行洗礼之前、之后,甚至可以在施行的过程中进行。不过,这些都并不会改变洗礼的意义。

洗礼虽然是“一次就永远成就的”(所以,人不需要受两次洗礼),然而,威敏斯特大要理问答(问答167)却说:我们应该一生“善用我们的洗礼”。也就是说,当信徒每次参观教会的洗礼仪式时,需要思考洗礼的意义,并使我们更能知道上帝在我们身上的工作,回味他的恩典,向他献上感恩。

 

注:

  1. 请参考巴刻所著,《简明神学》一书。经文参考:《马太福音》26:26-28;《哥林多前书》10:15-21;《彼得前书》3:21-22。

      2.《马太福音》28:19;《加拉太书》3:27。

  1. 《使徒行传》22:16;《哥林多前书》6:11;《以弗所书》5:25-27。
  2. 《哥林多前书》12:13;《以弗所书》1:13-14。
  3. 《罗马书》6:3-7;《歌罗西书》2:11-12。

 

 

作者为本刊执行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