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上帝的歌者──悼念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作者╱玛歌

 

 

 

“当今,世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灵魂深处,他的心怀──常常不甚熟稔。他对自己在世的意义也不确定。他饱受困惑的侵袭,绝望感之而来。我以谦卑和坚定的意念恳求你──容许基督向世人说话。唯独他藏有生命的言语,永恒生命的言语。”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就职典礼讲道

 

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今年四月二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那是他最后一次在圣彼得广场主持复活节弥撒一星期之后。生前精力充沛的教宗,热爱登山,滑雪,足球,游泳等运动,他的足迹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较不为人知的是,他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诗人。他于1994年出版的信仰随想《跨越希望的门槛》(Crossing the Threshold of Hope)在全世界有五十种版本,销售量达2000万本,使得他成为历史上唯一荣登畅销作家宝座的教宗。

教宗一生服膺他自己的训词:“建立你的信仰,撼动你的声音”(Build your faith──Activate your voice)──他以语言文字,以戏剧表达,以肢体手势,以真实生命,试图真实地记录自身对人性,历史和真理的深思与感怀。

 

 

艺术家的背景

 

教宗原名卡洛尔.沃迪拉(Karol Wojtyla 1920-2005)。他出生于波兰南部小城华达维斯(Wadowice)。故乡的土壤,孕育他细腻而敏锐的艺术气质。而斯拉夫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他心灵镌刻出深邃的人性关怀。他对上帝和故土的挚爱,乃是他一生的创作动力和灵感泉源。

早在1978年成为举世瞩目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之前,沃迪拉就已是一位殷勤不懈的诗人和剧作家。他在1960年完成的剧作《珠宝商店》(The Jeweler’s Shop),内容探讨婚姻和真爱的奥秘,二十年后还被好莱坞拍成电影。他诚挚地相信,诗人、作家、雕塑家、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和演员等于新世纪的普世宣教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尽管在他之前,也有几位教宗,曾经撰写一些诗词和戏剧;但惟独他,从不间断地藉由文字,抒发他对信仰的思考与理念。他的艺术家背景与特质,也特别塑造他成为不断反思和突破桎梏的宗教领袖。

他心目中的英雄,乃是《波兰民族和波兰巡礼者之书》的作者──十九世纪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Mickiexicz 1798-1855)。他还热爱另一位领导波兰浪漫主义运动的诗人,斯沃瓦茨基(Slowacki 1809-1949)。斯沃瓦茨基所写的一首预言性诗歌“斯拉夫的教宗”,是他反覆背颂的。诗中提及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宗,他“并不逃离刀剑……如同上帝一般,他勇于面对刀剑。”在那时,有谁能预料到,这诗后来竟在若望保禄二世身上应验了呢?!

沃迪拉认为:“在这些爱国诗人身上,波兰的美好与痛楚如此栩栩如生。”这些伟大的波兰诗人,坚信上帝赐予波兰一个重要呼召:她在政治上遭受的重重磨难,乃是代表基督受苦的奥秘。她犹如背负着欧洲的罪孽,为要有朝一日成为西方灵命复兴的领袖。她是一个等待救赎,并且将要见证救赎的国家。

正是如此信念,在二十世纪初为波兰造就出一批年轻的演员和艺术家。他们带着使命,追求艺术上的突破以及与信仰的对话。而沃迪拉就是身在此潮流中、全心投入的其中一人。

他的诗集《内在的地域》(The Place Within),搜集了他从1939年至1978年所写的诗。在这段期间,他当过采矿石工人,学生,演员,修士和主教。他的诗集反映出他对上帝的全然委身,同时也流露出他个人的生命转折和省思。

他的最后一本诗集《罗马三部曲》(The Roman Triptych),于2003年出版,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开端描写一束耀眼的阳光,渐渐转移到梵蒂冈的西斯汀礼拜堂。诗中最后显现的一个异象,乃是多年以前,亚伯拉罕在耶路撒冷城外献儿子以撒为祭的事迹。这是教宗去世之前,对他自己顺服神的呼召,奉献己身成为上帝仆人的回顾和感念。

现摘录三首教宗的诗。前两首诗摘录自《内在的地域》,最后一首则选自《罗马三部曲》。这些诗句流露着饱经风霜的教宗,对人性尊严与意义的深切关怀。

 

 

于你白色坟上

 

“就在此地,于你白色坟上

白色的生命花束绽放──

你已逝去多年──

花朵又历经几番枯荣?

于你白色坟上

经年封盖,却有一阵风动

在空气之中,跃跃欲飞

有如死亡,超乎人的理解。

于你白色坟上

哦,母亲,如此挚爱怎会烟消云散?

惟将一腔孺慕深情

化作祷词:

愿你永远安宁──”

──《就在此地,于你白色坟上》

 

教宗的母亲是一位温厚而坚毅的妇女,柔美的面庞上却有一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眸。她体弱多病,却从不抱怨。她在教宗八岁时便与世长辞。而教宗深爱并且仰慕的医生哥哥,也在四年之后也因患猩红热突然离世。教宗在他的书《不要惧怕》中,说到:“母亲的过世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哥哥的去世更是刻骨铭心……因为我已更加成熟。很快我即成为一个失孤的独子了。”

但是,从儿时简陋的住家向山坡上仰望,却巍然伫立上帝的殿堂。每一天,小沃迪拉都会从他家跑向教堂,那已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地方。在那里,他稚嫩的心灵得到安慰,他对人生的遗憾,亦藉由祷告向上帝倾诉。

他和父亲俩相依为命,严谨的父亲,十分疼爱他。父亲是一位全心信靠上帝的人,经常跪地祈祷。日后教宗回忆起家中敬虔的父亲,他说那是生命中第一所神学院。

可是没想到,1941年的一个冬日傍晚,父亲却因心脏病发,猝死床上。沃帝拉和友人整夜陪在父亲遗体前,他们谈到死亡,也一起祷告.“在我二十岁时,我已失去一切我所至爱的人。”教宗说。

这首悼念母亲的诗,写于沃迪拉二十岁时。早熟的情怀,透露出淡淡的悲愁,但却充满无限温情。一位法国修士后来追溯:“教宗的童年并不快乐……他经常默想受苦的意义……”然而,人世间的无常和痛楚,却促使心思细密的他更加仰望上帝,花许多时间在祷告上。而父亲死后,心碎的沃迪拉开始认真考虑,神在他身上的召唤和引领。

 

 

性情中人

 

“当爱的浪潮淹没你,受苦即不算什么:

那乃是热情,愉悦和平浅的浦地;

若浪涛退尽──你是否想到那片空无?

心与心之间总有一道隙缝。

你必须缓然进入──

直到眼眸擒住色彩,

耳朵辨认出节奏。

爱吧,直驱内心──揭露你的意志,

摆脱躲避的心灵和严酷辖控的理性。”

──《性情中人》

 

纳粹德军于1939年占据波兰。当时,年方二十岁的沃迪拉,写了一本三部曲戏剧,背景是波兰历史上几个具关键性的时刻。他藉由圣经人物大卫、约伯和耶利米之口,复颂一节圣经经文来讲述故事。

大卫的部分现已流失,沃迪拉将他塑造成波兰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而约伯和耶利米的部分也含有政治色彩。

他藉着这部剧作揭发人性深处的叛逆与需要救赎。当年以色列因为不遵守上帝诫命,而遭国家被侵、人民流亡国外的命运.沃迪拉认为,如今波兰也因其丧失真正的信仰而被严惩。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祖国犹如以色列一般倾覆,乃是因为她没有确认其弥赛亚的理念,那是她独特的理念……我们唯有藉由基督之门才可获取自由。”

沃迪拉在德军占领波兰期间被迫辍学。他开始在采石厂做工人,但却未停止写作和阅读。他于1941年和其他三位学生以及一位优秀的导演,创办了一个实验性的地下戏剧团,“吟唱诗人剧场”(Rhapsodic Theater)。他们的宗旨是“使剧场成为教会,让民族精神兴起。”他们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传递活泼圣言的剧场”。

“吟唱诗人剧场”的戏剧着重在表达思想理念、想像和内心挣扎,朗诵如诗般的语言,然后经由语言的力量传达真理,并激发人的情感。他们常在隐密的烛光中排演,正式演出是在私人家宅或公寓中。他们曾经秘密演出一百多场。

《性情中人》一诗,可以解读为在当时纳粹德军占领下,沃迪拉的心灵感受。他对人间和信仰的满腔热诚与细腻观察,并不因层层压迫而有丝毫减损,这乃是源于上帝之爱。如此丰沛的创作泉源与感怀,使他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演员。

 

 

创世记撷思

 

“你来自尘土,亦归于尘土;

曾经成形的躯体现已遁于无形。

曾经活泼的生命现已化为死寂。

曾经风华美丽现已衰退丑陋。

然而我却非全然灭绝,

在我内心深处依然存留那不能毁坏的!……

在我内心深处那不能衰残的

它如今昂然矗立与那自有永有面对面!”

──《创世记撷思:在西斯汀礼拜堂的门槛前》

 

沃迪拉在1944年离开剧场,开始准备献身当修士。1945年1月17日,德军离开波兰首都。次日,俄军进驻。而在当时遭受重重侵略下的波兰,沃迪拉继续成为自己诗中所描述的“吟诵隐密上帝的歌者”。

他的诗采用许多圣经的语言和意象。他通常以一幅圣经场景做为开端,这幅场景接着变为属灵的透视镜。他即以此透视镜,观照人间的挣扎和悲欢,至终在信仰与救恩的基调上,谱出人类历史与生命的永恒乐章。

<创世记撷思>这首诗,是教宗晚年饱受帕金森氏症摧残,面对生命终了的感言。尽管遭受两次暗杀、数次癌症手术,以及帕金森病症的重击,但是接近教宗的人都承认,他依然敏锐如昔。在2003年的圣诞节弥撒中,教宗还以55种语言,恭祝全球人民圣诞快乐。

教宗晚年佝偻的身躯和僵硬的举止,让人看了委实不堪,但教宗却不愿隐藏他肉身的受苦.藉此,他要与一切受苦之人,同担生命之艰难与困顿。

然而,这位一生热爱文字,精通六种语言,生命沉浸在圣经话语里的诗人,离世前却无留下只字片语。教宗离世前几三天,他出现在圣彼得广场的人群前。在那四分钟里,尽管已经无法言语,教宗竟然举起衰弱无比的右手,比出十字架的手式。而教宗去世后,他的所有遗稿也按照他的心愿烧毁。

“不-要-惧-怕。向基督敞开你的心门……基督深知人心的一切,唯独他能了解!”这是教宗26年前就职典礼上对世人的呼吁。我深信,必定是这个执念,促使教宗写出一首又一首永恒的诗篇。因他确知,上帝了解并且悦纳他以灵魂与血泪书写而成的祭物。

 

 

作者在美国获文化人类学硕士学位,现居美国德州。

 

编者按:身为福音派基督徒,我们无法认同天主教的某些教义和观点,例如:除圣经外也相信次经、过分高举马利亚、救恩在某种程度上倚赖圣礼和行为的功能、对某些文化习俗采取妥协的态度、向古代圣徒祷告、册封圣徒等等。但无可置疑,这位曾担任教宗职位长达26年的若望保禄二世,是当今世界极有影响力的人士之一。本文作者特别从其诗作和剧作中,来探讨他对信仰的体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