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丧的道德和复活的生命──在李思仪逝世一周年时所想到的

 

 

 

 

文/约联

 

 

 

成都三岁女孩李思仪,因为某些警察的失职和淡漠,活活饿死,死前“胃壁皱缩”,“心肝肺肾自溶明显”,显示出她是何其悲惨地离开人世的。一年后的今天,因为再次开庭审理,事件再次被媒体披露。惊讶者有之,愤怒者有之。但逝者已去,无法复生。人世间的冷暖,小思仪再也感受不到了。

正如一位为此而参加网络接力禁食的网友所说:“上帝张开双臂,对思仪说:孩子,我可爱的孩子,到我这里来吧……在天堂将不再挨饿、不再恐惧、不再无人陪伴……我相信,她现在躺卧在上帝怀抱中。”

导致悲剧发生的是因为对生命的冷漠,“中国新闻网”在报导中用的标题是“执法者首先要敬畏生命”。这种说法在国内是鲜见的,尤其是将敬畏和生命连在一起。“敬畏”一词对我们来说,是位久违的客人,早已不在我们的语汇中出现了。

“敬畏”一词,多次出现在圣经中。据统计,在圣经原文中共出现一百多次,对象多指向上帝。

因此,以我看,敬畏生命实际上是敬畏创造生命的主宰。因为,假如生命只不过是一种物质范畴的话,“善待”已经是很高的标准了。

敬畏一词,说出了已经开始在当今中国人心底涌动的一种情愫,即对生命本身和那些未知领域抱以尊重。重拾这个字眼,是国人沉睡的灵魂的苏醒,是国人在试图挣脱人性的藩篱,注目神性未知的光环。

如果没有上帝,没有天堂地狱,没有永远的审判,这一切“没有”的后果是可怕的。事实已经证明,对生命的漠视、良知的泯灭、做人准则的丧失等等,都是这些“没有”结出的果子。正如一位名人所说,“如果没有上帝,没有审判,我可以为所欲为。”确实,如果没有终极审判,道德的沦丧、人格的卑劣,难道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么?

要求执法者敬畏生命不错,但今天,又有多少人实实在在敬畏生命呢?看看外来民工的遭遇,听听弱势群体的呼声就可以知晓。当然不能说没有人关注这些问题、关注这些边缘化的群体,但就整个社会而言,这个比例微乎其微。照样,我们也应扪心自问,正如“思怡网”首页题记所说:“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因我们的冷漠有罪。”

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是惊人的,但同样,道德的沦丧也是惊人的。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弄虚作假、婚外性行为,色情和暴力等等充斥街头、书刊和网络,哪里还有敬畏之心?连廉耻之心都成为稀有物了。

于是,近年来,政府提出“以德治国”,继而发布了一系列,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文件。近来全国上下又开展清洁网络等运动。

一日,我在某大学的电梯旁看到一副标语,提倡学生使用十个文明用语,内容是“请”、“对不起”,“谢谢”……这些做人最起码的用语,早在幼儿园就应该学会的东西,现在竟堂而皇之地张贴在高等学府的墙壁上,谆谆教育着天之骄子。

改良社会,固然是政府、社会学家应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但社会的改良,究其根底,是人心的改良。但如果没有上帝,没有基督福音,那么其它的一切方法,如教育、立法,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当上帝看到,“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6:5)的时候,他用洪水审判了全地。但过不多时,人就忘记上帝的权柄,妄图建立人本社会。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创世记》11:4)人类历史证明,堕落的人性从来是背弃上帝。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摆在上帝的面前。

两千年前的各各他山上,竖立起一个十字架。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间,最终被他自己创造的人类钉在上面。就在那个时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切都被黑暗笼罩着……

但三天以后的清晨,当信徒马利亚赶到墓地时,她却只发现了裹尸布摆在那里,耶稣的身体不见了。所有的门徒都惊诧不已,但还是没有人知道那个故事的谜底,直到复活的耶稣向门徒显现。但当时仍有人不信。

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怀疑,因为复活的生命已经生根建造在他每一个门徒的心中,喜乐代替了忧愁,盼望代替了绝望,满足代替了虚空,死亡和罪恶已经失去力量……而那麻木冷漠的心灵,也终会懂得爱,懂得敬畏生命。

 

 

作者现住中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