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谎言

 

 

 

 

文/晓子

 

 

 

据报导,九一一事件后,英国经济很不景气,有一家公司为振奋人心,使出怪招,给全体员工“升职”。各人的工作,薪水保持不变,但职位却高了一截:科长变处长,副经理变总经理等等。调查表明,此举深得人心,绝大部分员工表示,升官之后,比发财还要开心。钱虽然没有多赚,却有了说起来动听体面的头衔,每天上班的心情都亮丽许多。

虽然我不是中国中心论者,但看了这则新闻后,我还是想拿出一个中国中心论者的贯有腔调,嗤之以鼻地说,这算什么新鲜事儿,这发明我们中国早就有了。没看过中国人的名片吗?自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名片之风越刮越烈以来,我们中国人早就想到,要对自己的头衔、官职做意味深长的联想,并且堂而皇之印在名片上,广而告之。

对此我是深有感触的。仅举一例,几年前在中国,我参加了一个英国大使馆举办的鸡尾酒会。会上的西人,不管是大使,还是参赞,都是提名不带姓地介绍自己,随便聊聊天气饮食之类,碰碰酒杯就走开了。唯独中国人一见面就立正鞠躬,双手托举递上名片。其中有个相貌堂堂的年轻人,给我递上一张烫金的名片,其头衔是某教育部的“项目助理”。我一看很激动,因为当其时我在一个大学作教书匠,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很关心。忙拉过一个教育部的熟人打听。她茫然地看着我,说:“他?他是我们部里的司机啊。”

语言真是魔术般的东西。好像蛋糕上的奶油,或者一个漂亮的礼品盒,能把人和事物包装得面目全非。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对语言的修辞作用当然是暸如指掌,使用和发挥自然也不遗余力。你上网站聊天室看看就知道了,“北方的狼”,“柠檬小点心”,“麻婆豆腐”……你能从这些名字里,想像得出邻居家那个愣头愣脑的小男孩,或者办公室里那个凶悍的出纳员,或者酒店里那个温柔可人的小姐吗?

再看看大街小巷的广告词,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是古人“布以遮体,食以裹腹”之类的训语,可以解释得通的吗?你要是没有念过文化学硕士,或者至少业余钻研过现代符号学,你能读懂那一条短裤、一瓶饮料或浴室里的马桶,所蕴含的“后现代派”、“BEYOND精神”和“简约主义”吗?

我深信现代人对语言包装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事物本质的探求。媒体热衷于炒作,个人讲究自我包装。美丽就是胜利,现代人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皇帝,热烈地追求一件比一件更炫耀的服装,对自己本身却从不反省。几年前有一部好评如潮的影片,叫“English Patient”(中文有译为“英伦情人”、“英国病人”、“别问我是谁”的),讲的是二战时一个英国士兵,爱上了战友的妻子。国难当头,两人沉醉于缠绵的爱情。后来为了解救困在沙漠里的情人,这个士兵将绝密军情卖给了敌国,累及无辜,英军也受重创,自己的情人也还是死了。

影片末尾是这个士兵抱着自己的白衣情人,在沙漠的蓝天丽日下徘徊,悲歌四起,整个非洲大地都在为这惊天动地的爱情哭泣。电影感动了无数人,也捞了很多大奖。所有的评论都是这片子如何如何好看,制作怎么怎么新颖,却没有人在乎,其实这娓娓动听的爱情故事,伪装了两个从前一定为人所耻的罪:通奸和叛国!

其实用美丽的词语包装情欲(包括肉体和物质上的),绝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创造。夏娃贪恋智慧树上的果子,没花多长时间,就找出了三大理由:这果子“好作食物”,“悦人眼目”,而且“使人有智慧”。多棒,身心的需要都兼顾到了。现代人有此遗传,加上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真可谓“欲美其罪,何患无词?”

到了博爱权利自由满天飞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对语言上的修饰早已习以为常,甚至不加思考地套用信奉。听听这些常见的豪言壮语吧:

“我只崇拜自己。”

“我活着,就要追求爱。”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自强不息,出人头地!”

“人生若不能成功,就是失败的一生。”

你相信这些美丽的誓言吗?Kurt Colban(美国流行歌星)也相信。不仅相信,他一口气把这些誓言全部都实现了。可是,这个过上无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的偶像,却在生命的巅峰,抛弃自己所爱的事业、家庭,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这些美丽的誓言不是虚空,他为什么要死呢?

童话里那个痴迷漂亮新装的皇帝,在厌倦了无数件新服后,最终选择了华美绝伦的虚无,去遮盖自己的愚蠢无知。

现代人呢?在又一件新的电器,又一辆新的汽车,又一个新宅之后,会不会也像那个皇帝,要被最最美丽的谎言彻底欺骗后,才发现自己的愚昧?

在这眼花缭乱的世代,我庆幸自己有一本圣经。虽然圣经上的话有时很不中听,但良药苦口,让我能藉以分清,在这满世界似是而非的做人道理中,哪些是真善美,那些只是美丽的谎言。

 

 

作者来自上海,原任大学英文教师,英美文学硕士,曾住英国数年,现居中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