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只是精神寄托!

 

从这些来看,我的亲朋好友的“精神寄托论”完全出于好意的,既有鼓励和慰藉,也有支援和赞许。

 

 

 

文/史济彦

 

 

 

 

2001年去美国探亲期间,我信了耶稣基督。2002年回国后,觉得作为一个基督徒,不管在何种状态和环境,要表明身份,要广传福音。因此,我一有机会,就情不自禁地去传福音。

人们听后反应剧烈而各异。基督徒们听了都非常高兴,相互祝福,有的激动得掉下眼泪。非基督徒的反应则是多种多样:有的支持;有一位老师帮我说话,补充我的一些观点;有的感到新奇和兴趣,不断提出问题;有的心里支持,嘴上不敢表态,比如有一位领导暗示他读过圣经,了解基督教的教义;有的表示淡漠;有的表示惊讶:想不到我会信了基督;还有些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年老了,在精神上有个寄托也好……

这个“精神寄托论”比较普遍。领导如是说,朋友如是说,亲人也如是说。我当时听了,觉得有点道理,但又觉得不完全尽然、有点不是滋味或缺少点什么。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一笑置之。

但是后来我不断思索,为什么听到“精神寄托论”时我有如此的感受?信仰只是精神寄托吗?向谁寄托、寄托什么、如何寄托呢?与年龄又怎么联系起来了呢?……

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共同勉励。

 

 

 二

 

信仰是一种信念,是属于精神范畴,很能说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既然信仰是精神性的,那么,信仰与精神寄托就产生一种密切的关系。

“精神”者,据辞典的解释,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那么,精神寄托就是人们在思想茫然、空虚和无措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托,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平衡和慰藉。从这点看,人生中如没有一定的精神寄托或精神支柱,就会茫然和消沉,也就不会有所作为。

显然,精神寄托与信仰有直接关系。比如与人关联最密切的就是生活信仰、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三种。而在信仰上的精神寄托则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这个精神向谁寄托,另一个是寄托些什么精神。

拿基督教信仰来说,精神上向谁寄托呢?显然是上帝,是耶和华,是耶稣。寄托些什么呢?进天国、得永生。有了这样的精神寄托,人才会得到平安、喜乐和丰满。

从这些来看,我的亲朋好友的“精神寄托论”完全出于好意的,既有鼓励和慰藉,也有支援和赞许。

 

 

 

信仰虽然是属于精神的领域,但决不是有了一种信仰就万事大吉了,决不是这样!精神寄托仅仅是信仰的一个开头、一个基础,是重要的一步。紧跟着的下一步,是对信仰上的追求。这是信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追求,就要有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实际行动。如光有精神寄托而无追求,这个寄托将逐渐冷淡下来,甚至最终甚至最终趋于零、消于无。如果说,精神寄托是理论性的,则追求就是实践性的了。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获得完善的结果。同样的,只有把精神寄托和追求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当我听到“精神寄托论”时,会产生“不是滋味”、“不完全”、“不完整”的感受。

我们作为基督徒,既然愿意或敢于把自己一生命运托付给主耶稣,就充分说明我们对主耶稣的依靠和信赖。依靠谁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接着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依靠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明确追求的目标和追求的方法。作为基督徒来说,追求目标会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追求目标,由此会产生不同的方法和要求。但我想以下四点是基本的、共性的。

 

1、永生

主耶稣不是说了“信我得永生”吗?既已成为了基督徒,为什么还要去追求永生呢?

不错,信了耶稣是得到了永生,但这个永生是神的特别恩赐,让你进了永生的大门,却不表示你已经是永生了。就像你信了耶稣获得了新生命,但这个新的生命如刚出生的婴儿,需要你去哺育和喂养。否则它就不会长大。

因此,虽然神赐给了我们永生,但只是让我们进了永生的门,还要走生之路,或成圣之路,或天国之路。这段路是漫长的,也是艰巨的。要走完这条路,就一定要按着神的旨意去不断追求。不但要有追求的意念,还要有追求的信心、意志和勇气。这追求全靠我们在这短短的有生之年来做。

在这一生的追求中,仍要像起初那样,坚持一个“信”字。“因信得永生” (《约》3:36)、“因信得救”(《可》16:16)、“因信称义”(《罗》5:1)、“因信成圣”(《林前》6:11)。保罗说的好:“信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前》1:9)。

信,只是一个心意、一个意念。这个意念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某种心血来潮,或某种情感冲动,或出于一定积累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这个“信”自觉不自觉地会有所变化。因此,“信”是有限度的、有量的、有时间的,我们特别要予以高度警惕!因此也要求我们在“信”字上,时时处处不断地予以求长进才对。

 

2.与神沟通

我们要记住,是人因私而远离了神,种下了罪性,断绝了与神的沟通,结果只有死路一条。现在圣灵进驻我们的心,使我们恢复了与神的沟通。我们要千万珍惜,不能堵塞这沟通渠道,更不能自行割断。

如何与神沟通呢?圣经教导我们,要向神祷告,要赞美神感谢神,要敬拜神,要把身体献给神,要事奉神。

圣经教导我们祷告时,要用灵(《林前》14:15)、用悟性(《林》14:15)、要儆醒(《太》26:41)、要专心(《林前》7:5)、要恳切(《路》22:44)、要恒切(《徒》1:14)、要不住地(《帖前》5:17)、要在圣灵里(《犹》20)。

圣经要求我们在赞美神和感谢神时,要常常(《诗》71:6),要站着(《拉》3:10),用极大的声音(《代下》20:19),要口唱心随(《弗》5:19),要唱歌(《耶》20:13),要传扬(《诗》102:21),要祷告唱诗(《徒》16:25)。

圣经要求我们在敬拜神时,要屈身(《诗》95:6),用以圣洁的装饰(《代上》16:29),用心灵和诚实(《约》4:24)等。

圣经要求我们将身体献上作为活祭(《罗》12:1),无瑕无疵地献上(《来》9:14)等。

在事奉方面要殷勤(《林前》7:35),要忠心(《弗》6:7),要甘心(《弗》6:7),要热心(《徒》22:3),要谦卑(《徒》20:19),要用虔诚和敬畏的心(《来》12:28),要用清洁的良心(《提后》1:3),要圣洁和公义(《路》1:75),要按着心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来》12:28)。

 

3.跟从主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而且一再强调要“跟从我”、“跟随我”。这是神给我们指出的道路和方向,简捷而明了。在这充满罪恶的花花世界中,我们只有紧紧跟从他、追随他,才能走正道,不迷失方向;才能掌握真理,明白是非;才能一直走在天国之路上,实现永生的盼望。

在跟从主的问题上,不但要把主耶稣作为敬拜的对象,而且要把他作为我们学习的目标、行动的楷模。圣经说得好:“向着标竿直跑”(《腓》3:14),就是要我们以最简捷的路线、最快的速度接近他、亲近他。我们心里要装着耶稣的形像,脑子里思考耶稣的话语,行动上体现耶稣的品质、品行和品性。

要跟从他,必须“顺服”(《但》7:27)、“舍己”(《太》16:24)、“背十字架”(《可》3:24,《路》9:23)、“撇下所有的”(《可》10:28)等。

 

4.做完全人

神是圣洁的,因此,神对基督徒必然要提出严格的、明确的要求。在旧约中已提出了“你当在我面前做完全人”(《创》17:1)。在新约中同样提出了这个要求:“我们所要求的就是做完全人”(《林后》13:9)。什么叫完全人呢?在神的眼里就是“没有过失”的人(《雅》3:2)。

从一个罪人改变成一个完全人,是多么大的变化啊!能吗?能的。因为“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可》10:27)。一个基督徒,从他一开始确认耶稣是主和救主的时候起,就建立了这个信心,因基督的降世就为我们担当了罪(《赛》53:6,《来》9:28),赦免了罪(《徒》26:18),赎清了罪(《可》10:45,《来》9:15),洗脱了罪(《彼前》1:18-19,《启》1:5)。使我们这些罪人身上根除不了的罪性,有了洗净根除的可能。

而且圣灵进驻我们心灵,使我们获得了新的生命。只要通过健康的哺育和喂养,这个新生命就会逐渐长大,最后长成“满有基督身量”(《弗》4:14)。

并且,神通过圣经指出了成圣的道路、要求和方法。只要靠着耶稣基督,照着神的旨意去做,就会结出丰盛的果子。

 

 

 四

 

信仰与年龄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例如婴儿、幼儿啥也不明,不会形成真正的信仰。成年了,懂事了,开始思考人生问题了、生死问题了、命运前途了,这时,必然牵涉到信仰问题。不论是生活信仰、政治信仰还是宗教信仰,都是这样。

当然,年龄越大,经历越丰富,其思维力、洞察力、判断力也越成熟。不过,这些能力与生长、生活的社会环境、民族历史、以及政治制度等都有密切关系。比如,像我这样活动面比较广的“高级知识份子”,就长期对基督教孤陋寡闻!直到2001年在美国探亲时,才和基督教有接触,最终认识了基督。

那时,我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我虽抱怨自己认识基督太晚了,如果早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的生命、生活一定不同。但又感到,虽然晚了一些,但能在结束生命之前,找到了主,蒙主悦纳,还是很有福分的。

正因为这样,我怎么能仅满足于“精神上的寄托”呢!我只有快马加鞭,多方追求,弥补前失。我所在的教会曾用“在后的将要在前……”(《太》20:16)这句经文,对我进行鼓舞。我倒不在乎在前和在后,我担心的是有生之年已不长,死的时候,肯定不会走完天路、成为没有过失的完全人。但我已尽心尽力了,神是公义的,会体谅我的。

 

 

作者现居中国哈滨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