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常常见母亲被同事欺侮了回家来哭,我就问清原因,努力教导她反击。
文/施 玮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过去我是极为欣赏人的“自私”的,但因为我表面上的一些修养,和较为良好的教育,我的自私蒙上了层层面纱,以至于我自己也不能看清自己有多么自私。可是我并不因为觉得自己不太自私而高兴,反倒愤愤不平。认为自己混得不够风光,在社会中常常吃亏,甚至整个人生的不够成功全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自私。而我能安全度日、略有所成,全是自己对“自私”钻研学习的成果。
当我还在国内时,每次回家与母亲相聚,都不只一次地批评她的教育方法,说她把我们姐妹俩教育成了没有拼搏抢夺的劲头,没有处心积虑的智谋,没有警戒防御的能力;总之成了不够自私的人,使我们“先天”不足。我母亲总是老老实实地听我“教训”,然后检讨自己当时不懂。其实我很喜欢我的母亲,她非常美丽,并且单纯到了过于天真的地步。但我一边享受着她的“不自私”,一边下决心不做这样的人。记得小的时候常常见她被同事欺侮了回家来哭,我就问清原因,努力教导她反击。渐渐地我就靠着自己在学校里学来的一点自私而在母亲面前有了权威,这就使我更加羡慕“自私”,以至到了对它崇拜的地步。
因为我觉得自己“先天”不足,所以就致力于后天补足。当然我努力学习的目标不是赤裸裸的“小自私”,而是温文尔雅的“大自私”。我甚至认为生命的整个意义就是艺术地、轻巧地、“优美”地利用一切人与物,来使自己活着,并活得舒服。当我写诗的时候我表现和追求的还是一种纯洁的美,可当我开始写小说时,我就从梦幻的天上落到了地下,我后天自学所得的人生观全部表露无疑。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就是一篇歌颂自私的“华章”,我以上天赋予的美丽文字来粉饰人类丑陋的自私。我是那样津津乐道地描述里面的女主人公,描述那个以葬送丈夫生命、葬送女儿幸福来换取自己的生存与“美丽”,换取自己的舒适与不经劳苦的“修养”的长命的女人。我把一切自己虽然做不到但无比向往并欣赏的自私放在这个笔下的人物身上,让她代替我“成功”地活了一生。我曾是那样地喜欢她,欣赏她优雅含蓄的自私,不同于市井女人的自私。可是如今这本令许多人着迷的畅销书成了我过去灵魂的照片。我没有把它扔掉,仍旧把它放在书架上,只是为了我现在每次看到它,都会重新思想耶稣基督,我的救主对我灵魂的拯救。
当我刚信主时,我万分后悔自己写过这么一本小说,可是今天我也为这事感谢神,因为它白纸黑字地放着成为我新生命的对照。让我时刻记住神救了一个怎样的人;让我时刻警醒地明白我的这个“己”是怎样地败坏与虚伪;更让我看到无论怎样美丽的艺术外壳都不能将丑恶的灵魂装饰成美丽。它也让我和所有读它的人都看到一个似乎很“大方”、很有修养、很有文化的人,一个行为合乎道德规范的人,她灵魂中的恶与罪;看到一个人是怎样地以丑为美而不自知;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价值取向是如何地一步步趋向丑恶。
难道不是这样吗?当你听到一些年轻的父母,一些吃一堑长一智的爷爷奶奶们在教育孩子千万别吃亏的时候;当你听到姑娘们的择偶标准是一个爱自己的人,而不是一个自己爱的人时;当你一边骂着那些专门利已的人,一边暗暗羡慕他们的发达时;当你也像过去的我那样怨叹自己不够自私的时候,你不为这整个社会的腐烂而心惊吗?你不为这整个人类心灵的萎缩丑陋而痛心吗?我想你和我一样有心惊的时候,有痛心的时候,可是我们都会说一句话,那就是“我有什么办法呢”,然后在一声长长的叹息之后,立刻唯恐落后地去随波逐流。
哦!我们的“己”是这样地强大,它强大到使我们看不见神、看不见神所造的美好,看不见我们自己生命中的美丽,看不见那给予了我们爱的人,也看不见那渴望着我们给予爱的人。我们的“己”使我们活着就如同被孤独地囚禁!我们有什么好夸耀那爱“己”所带来的“利”呢?它不过就是为我们人生的囚牢添了一根柱子、增了一道高墙罢了,或者是根雕梁画柱,或者是道锦绣彩壁,那又怎样呢?我们又有什么好玩味那高处不胜寒的孤傲清高呢?孤独的人实在是没有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心中绝不是孤独的。即使他在人的囚牢中独禁十多年或者更长,他却不是孤独的。他与他所惦念、所爱的人为伴,他与惦念他,爱他的神为伴。人的“己”若不那么盛大,就能看见围绕着他的一切美丽,享受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息息相通,享受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亲密相连。
若你已被这“己”囚禁得甚苦,若你实在也厌恶这卷裹着你的世风习俗,若你面对这一切无能为力,那就回转头来!求你的父神为你换一个新的生命;一个真正自由、清洁的生命;一个充满爱的生命吧!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现旅居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居家写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