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远
第一次听到“只要再多一点点(a little bit more)”这句话,是刚刚到美国不久,朋友带我们去教堂,听牧师说的。
那时我们一家挤在小小的公寓中,床是放在地上的一片床垫,沙发是捡来的,电视是从车库廉售中买来的,常得用手重拍才会显出画面。听了牧师“人心不足,总想再多要一点”的评判,自是很不以为然,我才不会呢。我只要有一个好好的电视,沙发不再是一坐就陷进去、爬不起来,床不是一翻身就“咯吱”、“咯吱”响,这样的日子我就会满足。
读书念到很累时,我会对自己说,咬咬牙,挺下去。只要毕业了,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在乎赚多赚少,就好了。
打工打得很委屈时,我会对自己说,看开点,这都是为了生活。只要顾客再多给一点小费,就多一点点小费,我就会很满足了。
孩子刚开始学琴,我们花了几百元给孩子买了一架旧琴。每每听着孩子在走了音的琴键上敲打时,我就对孩子保证,只要我们以后赚多点钱了,就给你换一架好一点的钢琴。
每到过年过节,想着寄些钱回家让年迈的父母、公婆高兴高兴时,我总是对自己说,以后条件好了,我会寄更多,让他们安享晚年。既然不能在他们身边侍候,就唯有如此尽些孝心了。
每次给教会奉献时,我就会对自己说,现在我们穷,只拿得出这点点,待以后条件好了,我一定多多奉献。
每每遇到我们的老爷车在路上罢工时,每每在夏天一家窝在没有空调的车里热得汗淌个不停时,我们就会一起盼着,等我们有钱了,我们就换一辆有空调的旧车,只要不常在路上抛锚,只要有空调就行了。
每当一家三口在高速路上,常会生起一丝孤独独,凄凉凉的感觉,好似一叶孤舟航行在汪洋大海之中。于是我们就商定,等我们的生活稍稍安定些,我们再“追个仔”,让孩子有个伴。
终于熬到了毕业,有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曾经很满足过,然而不久,就不满了,我如此卖力,老板得加工资才对。如果我念的是电脑就好了,就可以多赚点钱。其实我并不贪心,只要多一点点,就一点点就好。
终于有一天,拥有一栋房子成了现实。可每每去朋友家,每每听朋友告诉我们,他们买了什么样什么样的房子时,我总是会对自己说,如果我们的钱再多些,我就要搬一栋更大一点的房子。不要太大,就大一点,房间再多一个,最好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在楼上可眺望远景的书房。
终于有一天,我们买了辆有空调的新车。可开着开着,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再多些钱,我还是想要一辆新的小面包车,一家人坐得舒适些。
终于有一天,我们换了架钢琴,可还是想着,如果再多点钱,我就要买架大的三角钢琴,就那种不是很高级的三角钢琴,放在客厅里就多了些气派。
终于有了新电视,看着看着,就在想,如果再多点钱,就买一部五十寸的大屏幕电视,五十寸就够了,那看起来就带劲了。
终于又“追”了个孩子,看着孩子可爱的模样,也会想,如果我再年轻几岁,再生一个,不多,再多一个就够了。
每次奉献时,我还是会对自己说,等我们钱再多些,我一定多奉献点。每次寄钱回家给更年迈的双亲时,我还会想,只要钱再多些,我一定多寄点,让吃了一辈子苦的父母安享晚年。
那天又听牧师说“只要再多一点点”,心就触动了。是呀,自己不也正是“只要再多一点点”这一族,不也被物欲利诱得无法自拔吗?
作者来自上海,现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工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