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牧世
在旧约圣经的人物当中,约瑟是最能预表基督的一个人。
约瑟是雅各晚年生的第十一个儿子。约瑟的母亲拉结生了约瑟之后又怀便雅悯,且因难产而死在往以法他去的旅途中。
《创世记》自37章到50章写约瑟的生平,共用了14章的篇幅,可见约瑟在希伯来史上及圣经人物当中占很重要地位。当年雅各因迦南地饥荒,带着一家大小投奔在埃及当首相的儿子约瑟时,全家族只有70人,到了摩西带领这一族离开埃及,那时候的以色列已经不是一个家族,而是一个人口繁盛的民族。
约瑟的生平极富戏剧性。《创世记》描写约瑟生平及处理整个故事的技巧,对西洋传统文学有深厚影响。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认为约瑟的故事替西洋文艺创作树立了一个典范,也就是说它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模式,故事中有人性上善恶两种势力的对抗:爱与恨,仁慈与残暴,饶恕与报复,情欲的诱惑与信仰的坚持,都从故事中的角色巧妙地表现出来。约瑟那一件染了血的彩衣反映出雅各生平经历过的苦难。为了误信约瑟已死,他撕裂自己的衣服,披上麻布说,“我就是下到阴间,仍要为吾儿悲伤!”。以后在法老面前又说,“我寄居人世的岁月又短又苦!”(参创37:33~35;47:9)。
约瑟是他父亲的宠儿;非但因为约瑟的母亲拉结是雅各最爱的妻子,约瑟容貌英俊,品格高洁,在众弟兄中有如鹤立鸡群。对父亲的孝顺更是诸兄所不及。然而约瑟的生平颠沛坎坷,一个灾难接着另一个灾难不住地打击他。他十七岁时被自己的哥哥们抓起来,当作奴隶卖给外国人,被带到一个完全陌生,但见异类,连一个认识的或使用同种语言的人也没有的埃及去。在埃及虽有短暂的安定生活,又遭遇一个严重的诱惑 那风流的主母看上了他;及至目的不达,就老羞成怒地诬告他,向丈夫控诉说,“你带回来的那一个希伯来奴才进我房间侮辱我……”让丈夫把约瑟下在监里。
可是这许多灾难并没有动摇了约瑟的信心和他对神的忠心。一般解经家认为旧约圣经的人物当中,约瑟是最能预表基督的一人。某解经家说,约瑟一生的言行遭遇,以及所表现的品格,约有三百处与耶稣在世表现的相似:约瑟在家受自己的哥哥们嫉妒,耶稣在家亦受兄弟们妒忌;约瑟被诸兄以奴隶身价(二十块银子)卖给外邦人,耶稣亦被以三十块银币卖给外邦人;约瑟无辜系狱,耶稣无辜受死;约瑟三十岁出任埃及首相,耶稣三十岁出来传天国福音;约瑟被诬告非礼主母,却未为自己辩护,耶稣被诬告亵渎上帝,亦闭口不言;约瑟与司酒长及膳务长二人同囚,耶稣被钉死在两个暴徒当中;约瑟不念旧恶,饶恕诸兄的罪过,耶稣在十字架上求天父赦免杀害他的人;约瑟和诸兄相认后,用好话安慰诸兄,叫他们不要忧惧,耶稣复活后多次向门徒显现,安慰鼓励他们,叫他们不要害怕。以上所举不过是众多事例的一小部分,但从这里我们看出圣经中再没有另一人物,能比约瑟更完全地预表耶稣,更充分地反映了耶稣的生平的。
美国普杜大学的宗教文学教授施波德(D. A. Seybold)对《创世记》作者描写约瑟生平所表现的文艺技巧极为赞赏。他认为作者拿约瑟在不同时期穿的衣服暗示一生的处境这一点,最为难得。约瑟在家是父亲的宠儿,他身穿彩衣,享受特殊恩宠,及至被诸兄出卖,这件彩衣变成血衣,显示了他不幸的遭遇:自己的人弃绝了他,贬他为奴。在波提乏家约瑟虽被主人重用,但他的身份仍然是奴隶,这件奴隶的衣服因他拒绝犯罪而落在主母手中,等于约瑟脱掉了奴隶身份,把奴衣还给了主人。及至他身陷囹圄,穿的当然是囚衣。在狱中他和在波提乏家一样被看重,圣经说因为上帝与他同在,接触到他的人都喜欢他。上帝赐给他特别智力,叫他有解梦的才能,终于被埃及王法老召见并重用,成为埃及位极人臣的首相。这时候他穿的不是囚衣,而是宫庭最荣的袍服,等于再度披上了当年的彩衣。
约瑟故事中的“梦”与“做梦”~I;亦是《创世记》作者叙述的重点。当约瑟诸兄在多坍的野外牧羊时,远远看见约瑟走来,他们彼此说,“那做梦的来了,来吧,杀掉他!”可见他幼年做的两个梦说出来后,很使诸兄憎恨。到了约瑟在埃及被囚禁时,同牢中的司酒长和膳务长也做了两个梦(各有一梦)。以后法老也做了两个梦。这三对的梦几乎都具有相同的意思,约瑟亦都给解释出来。正如他在狱中说的,“解梦的才能是上帝所赐的。”(创40:8)
约瑟幼年的两个梦表示上帝要叫弱小的小弟弟胜过强大的诸兄。法老的两个梦同样表示弱小的要胜过强盛的,所以瘦弱的七头牛吞下了肥壮的七头牛。七个枯瘦的麦穗吞下了七个饱满的麦穗,同时表示埃及全地将有七年丰收和七年荒年。至于同牢中那位司酒长是表示勤劳和丰收,而膳务长的梦则表示他浪费粮食,竟让飞鸟在他头上啄食面包。这正暗示七个丰年临到时要努力耕种,储存粮食,以救七个荒年之灾。
学者从文学观点论,认为故事的写作者用约瑟的彩衣和梦来衬托整个故事的背景和经过,这样的巧妙手笔称之为“神来之笔”是很恰当的。
约瑟故事中高潮迭起,使读者深受感动。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在主人家中,主母看上了他,天天勾引他,处境之难,岂是容易对付的。可是约瑟坚决拒绝了主母,对她说,“主人把他所有的一切都交给我管……在这家庭里,我跟他一样当权,除你以外,他没有什么不交给我的,因为你是他的妻子,我怎可做这种不道德的事,得罪上帝呢?”(创39:7~10)。
“我怎可做……”只是从伦理道德的立场上说。“不敢得罪上帝”才是约瑟有所不为那坚定立场的根据。人要抗拒外来的压力需要有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乃是从接受神的最高标准衍生出来的。离开了神的最高标准而谈道德毕竟是徒然的。
约瑟在埃及和诸兄相见的那一段描写是故事的另一高潮。当约瑟看见了前来埃及买粮的诸兄匍匐在地向他跪拜,手足之情使他禁不住数次退入内室痛哭,他幼年所作的梦此时必映现眼前,更增加了他的伤感。及至和诸兄相认,他说,“我就是你们卖到埃及的弟弟约瑟,但是你们不要为这件事焦急自责。上帝为了保存大家的性命,亲自差我先到这里来,用这方法解救你们……”(参创45:1~8)。到了雅各去世,约瑟诸兄怕约瑟复仇,跟他们算旧账,一起来到约瑟面前,求约瑟宽赦他们。约瑟又安慰诸兄说,“不用害怕,我不能替代上帝。你们本来想害我,但是上帝却化恶为善,为的是要保存许多人的性命”(参创50:18~21)。约瑟心中信赖的上帝乃是一位善于“化恶为善”的上帝,他生平遭遇无数恶事,而上帝却使这些恶事一一化为善事,有了善的后果。历史上无数事例证明,撒但的儿女们尽管做害人的恶事,但是神往往化恶为善,这叫我们记起《马太福音》11章26节主所说的一句话,“天父啊,你的美意原是如此!”你的儿女们的一切遭遇原来都是你安排的,都是出于你的美意!
作者是福建人,曾任大学教授及负责《现代中文译本》圣经之翻译,现住波士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