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前言
【自2022年11月30日OpenAI推出GPT-3.5,特别是2023年3月14日GPT-4.0问世以来,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迅速影响各行各业。我称之为这个时代的“古腾堡时刻”。六个世纪之前,金匠约翰尼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约1400–1468)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彻底改变了教会的面貌:“多亏了印刷机,一位好辩的修士在萨克森(Saxony)能够一夜之间获得国际观众,并改变世界。没有印刷机,就没有宗教改革。”[1]
六个世纪之后,基督新教教会如何面对新的“古腾堡时刻”?如何介入关于生成式AI的实践和论述呢?】
实践
生成式AI主导的崇拜
教会界的生成式AI实践,包括生成式AI主导的崇拜以及生成式AI助手。2023年6月9日,德国Nuremberg与Fürth举行的“德国福音教会日”(Deutsche Evangelische Kirchentag)中,举办了历史上首场大规模的由AI主导的崇拜,由University of Vienna的Jonas Simmerlein教授筹办。这场崇拜在圣保罗福音路德教堂(St. Paul’s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举行,全程约37分钟,吸引了大约500名现场参与者,包含路德宗崇拜礼仪常见的元素,如问安、序祷、诗篇、垂怜经与荣耀颂、当日祷文、读经、哈利路亚颂、认信、讲道、代祷、主祷文与祝福。所有内容皆由AI生成,并透过数字化虚拟形象呈现。在技术层面,该崇拜利用了多种AI工具,包括ChatGPT撰写讲道稿与祷文、DeepL进行翻译、AIVA生成音乐以及Pipio创建可视化的数字化“牧师”形象。
根据后续研究显示,这场AI崇拜引发参与者的高度好奇,同时也带来两极化的反应:部分信徒认为AI讲道能够有效传递宗教信息,甚至表示产生了某种灵性体验;但也有许多人认为AI缺乏人情味,导致整体崇拜过于机械化。批评意见主要聚焦于技术限制、AI对神学的潜在偏见以及AI无法提供真实的社群互动与个人陪伴。特别是祝福与圣餐环节的缺失,更使人感受AI技术应用于宗教实践的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因素影响了信徒对AI崇拜的接受度——年轻参与者较能接受这种新型宗教体验,而年长者则普遍表现出更高的怀疑与不适应。[2]
生成式AI助手
生成式AI在教会界更广泛的实践,涉及与各种信仰实践相关的生成式AI助手。在此仅举数例。Text with Jesus作为一款聊天机器人app,允许用户与耶稣、马利亚或初代使徒等人对话。该app显然应用了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中为人熟知的角色扮演(role-play)技巧。从2024年7月开始,该聊天机器人依托的大语言模型是GPT-4o Mini。[3]
Bible Chat是一款以新英王钦定本(New King James Version)作为基础的聊天机器人,以互动的形式探讨与圣经有关的问题。该app未透露具体使用的大语言模型,只声称“由最先进的GPT技术驱动”。[4]
由加拿大多伦多联合教会委员会的创新事工中心(Toronto United Church Council’s Innovative Ministry Center)与美国弗吉尼亚神学院(Virginia Theological Seminary)的TryTank研究所(TryTank Research Institute)合作开发的聊天机器人AskCathy(“Cathy”是“Churchy Answers That Help You”的缩写),专门协助信徒探索圣公会的信仰,提供教义与信仰问题的解答。[5]
德国莱茵福音教会(Evangelical Church in the Rhineland)曾利用AI和元宇宙技术,打造马丁·路德的拟真3D化身,透过YouTube直播互动回答观众提问。[6]

论述
教会界关于生成式AI的论述也越来越多。脸书、X(前Twitter)以及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教会界如何面对生成式AI浪潮的网民意见。在中文世界,中国大陆的微信、台湾的《基督教论坛报》和香港的《时代论坛》等媒体均有相关的评论和访谈文章。本文仅以英国圣公会与福音派的正式文件作为代表进行分析。
英国圣公会
英国圣公会对AI的思考首先体现在《科技巨头》(Big Tech)这份政策文件中,该文件于2022年由该会的道德投资顾问小组(Ethical Investment Advisory Group, EIAG)与该会的国家投资机构(National Investing Bodies, NIBs)共同制定,旨在响应数字经济与科技企业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AI在数据收集、算法决策与社会责任方面带来的伦理挑战。该文件承认AI等科技的潜力,但强调其发展必须符合五大具有指引性的神学原则(或基督教价值观):个人生命的丰盛、人际关系的丰盛、与边缘群体同在、爱护受造界以及服事共善。该文件原则从耶稣的“拿撒勒宣言”(参《路加福音》4:16-21)出发,指出耶稣所读的《以赛亚书》第61章根植于《利未记》第25章所谈的“禧年”,意味着:以“和平”为特征的整全的救恩观,以及“上帝国”(Kingdom of God)的终末未来已经在各方面闯入当下的复和观。[7]
2024年12月,英国圣公会总议会(General Synod)发布《AI:英国圣公会道德投资顾问小组的建议》(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Advice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Ethical Investment Advisory Group),进一步深化其对AI伦理的思考。该文件除了具体化上述五大神学原则框架如何体现在AI的发展中之外,更尝试用人权的语言在世俗语境下阐述世俗价值如何与这些神学原则相对应。这些世俗价值包括:安全与保安;隐私;公平与非歧视;人的尊严;社会影响,例如工作技能退化与职位淘汰、个性化发展导致社会团结与风险共担的丧失;透明度、可解释性;以及问责制与责任承担。[8]
福音派
早在2019年,72名美国福音派领袖在美南浸信会的伦理与宗教自由委员会(Ethics and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ERLC)牵头下,签署了《AI:一个福音派的原则声明》(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 Evangelical Statement of Principles)。该声明肯定AI是人类创造力的表达且可促进人类福祉,但更着重强调面对AI时人类因为上帝形象而具有的独特性,譬如人的尊严、道德能动性(moral agency)与责任承担能力。它也警告技术崇拜的危险,否认AI能满足人类对完美世界的渴望或取代神的角色。签署者“希望装备教会,使其能够主动介入AI领域,而非在这些问题已对我们的社群产生影响后才作出回应。”[9]
2024年7月,《AI:一个福音派视角》(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 Evangelical Perspective)报告以量化的方式,提供了美国福音派对生成式AI的认识程度和态度。该报告由Infinity Concepts与Grey Matter Research两个机构共同发表,基于2024年初对1039名美国福音派信徒的调查,反映福音派信徒对AI的认识程度与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几乎97%的人都听说过AI,但仅20%的人表示自己对AI极为了解或了解很多,而42%的人承认自己对AI的认识有限或完全陌生。在AI的当前使用和未来使用上,抱持负面看法的人数比例要多于抱持正面看法的人。不令人意外的是,对AI的态度受年龄变量影响显著,亦即越年长者对AI的态度越负面。更显著、更有启发性的一个变量是对AI的了解程度:对AI了解越深入的信徒,其评价往往越正向,负面看法也较少。但即便是对AI非常了解的信徒,也只有约51%的人对AI的未来使用表达“非常正面”的态度,而54%的人相信AI具有危险性。
属灵参与度也影响对AI的态度:对AI的态度较正面的人,更可能是那些在信仰生活中更积极投入的信徒,例如更频繁参与崇拜、祈祷、读经,以及经常接触基督教媒体的人群。对于AI是否能帮助个人学习或理解圣经,意见分歧明显,三成的人认为其影响正面,而另有接近三成的人则持负面看法。另外,有接近78%的人相信人会因为AI而变懒,而只有不到44%的人相信教会能够善用AI。报告在最后向福音派教会和信徒提问:“教会是否会允许这项工具在没有基督信仰伦理指引的情况下发展,抑或是基督徒将积极参与,理解AI潜在的益处与危险?”[10]
2024年9月,普世福音派的代表性聚会“第四届洛桑会议”(The Fourth Lausanne Congress),在韩国仁川举办,有超过5000名福音派领袖现场参与,并有约5000名在线参与。该次会议并发表了《首尔声明》(Seoul Statement)与《大使命现状报告》(State of the Great Commission Report)两份文件。《首尔声明》的第七部分“技术”,一方面肯定“技术能力反映了按上帝形象受造的人类的创造力”(第88条),另一方面警告“罪对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第89-90条)。该声明随后鼓励基督徒蒙召对技术做出先知性批判的同时(第91条),也“呼吁所有教会和领袖利用数字时代的技术来培养门徒”(第92条),并鼓励“明辨AI技术”(第93条)。[11]
《大使命现状报告》则讨论了影响教会大使命的十个问题,其中第八个问题“作为人类意味着什么?”中有专节论述AI,并且基调倾向于正面和审慎乐观:“虽然深思其道德影响并负责任地使用AI至关重要,但我们相信,AI为教会和基督教事工提供了一个特殊机会,使我们的工作得以推进和改进。”该报告举例说明AI技术已有的正面应用,如:AI可透过学习者分析与协助客制化学习教材,增强门徒训练与教学;AI的预测功能可以优化数字布道,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可以回答宗教问题、征引圣经甚至进行宗教讨论;AI可辅助圣经研究,定位核心主题和模式,并提供释经建议;AI能加速圣经翻译,包括文字、语音与视觉格式的转换。[12]
在讨论AI为大使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该报告提醒教会和信徒使用AI时要谨记的两条辩证的原则:一方面,AI可以成为、也将成为教会宣讲真理的工具;另一方面,基督信仰的核心不仅止于“信息的传递或知识的获取”,“它始终(且将永远)是一种与永生上帝的个人相遇,而这种相遇是透过与其他按上帝形象受造之人的互动,以及透过基督身体在教会中的地方性表达来实现的”。[13]福音派基督徒对AI应持有的态度,在报告中可以总结为批判性的拥抱。

结语
究竟神、AI与世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并不容易做出一个简单的回答。但是,从传播学理论家Everett M. Rogers提出的“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理论的角度看[14],值得问的是:我们是如16世纪那位好辩的修士那样成为创新产品的“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抑或是成为“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还是“落伍者”(laggards)?
注:
[1]Carlos M. N. Eire, Reformations: The Early Modern World, 1450–1650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6), xiii. “Luther might have been only another Wycliffe…if the printing-press had not given him the chance of appealing to favourable sentiments far and wide.” 参见G. R. Elton, “The Age of the Reformation,” in 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vol. 2, The Reformation, 1520–1559, ed. G. R. Elt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7.
[2] Jonas Simmerlein, “Sacred Meets Synthetic: A Multi-Method Study on the First AI Church Service,” Review of Religious Research (October 2024): 1–20.
[3] “Text With Jesus,” Catloaf Software LLC,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https://textwith.me/en/jesus/.
[4]“AI Bible Chat App: Receive Christian Counseling Support,” Bible Chat,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https://thebiblechat.com.
[5] “FAQ,” AskCathy.ai,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https://www.askcathy.ai/faq.html; “AskCathy.ai,” AskCathy,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https://www.askcathy.ai.
[6] “Martin Luther as an AI-Powered 3D Real-Life Avatar Answers Questions Live on YouTube,” TheoNet, October 29, 2023, https://theonet.de/2023/10/29/martin-luther-as-an-ai-powered-3d-real-life-avatar-answers-questions-live-on-youtube/.
[7] Big Tech: The Policy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National Investing Bodies and the Advice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Ethical Investment Advisory Group, Church of England, September 2024, 17–20,https://www.churchofengland.org/sites/default/files/2024-09/big-tech-report-and-policy.pdf.
[8]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Advice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Ethical Investment Advisory Group, December 2024, 11,https://www.churchofengland.org/sites/default/files/2025-01/eiag-artificial-intelligence-advice-2024.pdf.
[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 Evangelical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The 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of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April 11, 2019, https://erlc.com/policy-content/artificial-intelligence-an-evangelical-statement-of-principles/.
[1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 Evangelical Perspective, Infinity Concepts and Grey Matter Research, July 2024.
[11] The Seoul Statement, Lausanne Movement, September 2024, https://lausanne.org/statement/the-seoul-statement#christians-are-called-to-prophetically-critique-and-engage-technology;简体中文版参见:https://lausanne.org/zh-hans/statement/首尔声明。
[12] State of the Great Commission, Lausanne Movement, 2024, 292.
[13] State of the Great Commission, 295.
[14] Everett M. Rogers,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983).
作者资料夹
王志希,研究公共神学、离散基督教、圣经接受史与生成式AI的中国基督教史学者;从逃避讲道到爱上讲道的义务传道;两个女儿的父亲;AI-demia Limited联合创办人。
(本文首发《海外校园》170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