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4日,台湾作家琼瑶在家中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过程,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不难看出,逝者有一种对失能的惧怕,担心自己身体失能后陷入孤独与困境。琼瑶的恐惧,潜藏着一种现代社会普遍的心理症结:对失去控制、对身体无法自理的深刻恐惧。
近日,还留意到一则与“失能”有关的信息——“福音联盟”发出为其联合创始人卡森(Don Carson)的代祷信。信中提到卡森患了帕金森病。众所周知,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运动功能的丧失、肌肉僵硬、震颤,以及认知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甚至可能完全依赖他人照料。更令人难以承受的是,许多该病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甚至失去语言能力与自我表达的能力。
对于卡森来说,帕金森病不仅影响他的身体,甚至迫使他停止了公开讲道和其他的事工参与。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圣经教学与教会领袖工作的神学家,失去他曾经的讲道和服侍机会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然而,他请求弟兄姐妹为他祷告,恳求神的怜悯与帮助,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神的同在。卡森也提到,尽管面临如此困难,他依然在信仰中找到安慰与盼望:“我所经历的痛苦,到了将来复活时就能被解决了。”[1]
信仰中的安慰
卡森的话提醒我们:在失能的痛苦中,基督徒的盼望不仅仅是在此生得到身体的恢复,更是在神的应许中,期待最终的复活。基督信仰并不回避身体会衰残的事实,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灵魂却在基督里得到永恒的救赎和盼望。
卡森所经历的帕金森病,不仅是对他身体的挑战,也是对其信仰的一次试炼。作为深受爱戴的信仰领袖,卡森深知,身体的病痛和认知的丧失并不意味着与神的关系被断开。相反,正是在这些痛苦和不完全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更加依靠神,体会他在我们软弱中的同在。
由此可见,基督信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在神的眼中,即使我们失去了一切能力,甚至是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我们依然被爱着。神的爱不取决于我们能否自理,能否保持自我形象,而是全然出于他对我们永恒的爱与恩典。我们常常希望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选择和我们的未来。然而,基督信仰提醒我们,所有的掌控最终都在神的手中。
教会群体的服侍:爱与陪伴
教会中,失能或失智的信徒往往被视为最需要爱与陪伴的人。教会服侍者深知这些弟兄姐妹的软弱,愿意用他们的爱心去为这些失能者提供关怀和支持。
在面对失能等疾病时,教会群体的支持尤为重要。信徒们不仅仅是祷告,还会在实际行动中关心和照顾那些遭遇疾病与衰老困扰的弟兄姐妹。例如,许多教会设立了关怀小组,定期探访患病的成员,并为他们祷告,帮助他们做日常生活中的事务。有些教会成员甚至会亲自陪伴失能者进行身体康复训练,或是参与养老院的志愿服务,尽力让这些失能者感受到神的爱与关怀。
这些服侍的行为不仅是对失能者的实际帮助,也是基督徒信仰的体现。
几年前,笔者走访无锡一间主内养老院,里面充满了服侍失能老人的见证,其中一位姐妹的经历尤为感人。她的母亲是一位老信徒,晚年时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几乎无法记住自己的名字,也无法辨认身边的人。即便如此,教会的姐妹们依然耐心地陪伴这位老姐妹,帮助她照料日常生活起居。虽然她无法再用言语交流,但姐妹们依然会为她祷告,传递主的爱。这位母亲的家人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主内养老院与世俗养老院的区别就是爱。这样的爱也吸引这位长者的家人来到教会,想更多了解信仰。
也感恩地看到,这些服侍者所活出的信息:我们并非因为某人的能力、健康或状态去爱他们,而是因为神的爱已经在我们心中流淌,教我们去爱那些最软弱的人。基督徒做好事,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而是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神的形象。
失能者的无声呼喊

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失能者都能获得如此关怀。正如琼瑶生前所担心的那样,在许多养老院中,失能者常常面临孤独、痛苦。身体机能的丧失让他们变得极度依赖他人,但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和尊重。
在一些养老院,失能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和挑战。早晨起床时,他们可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穿衣、洗漱、进食。由于失能,他们无法自己解决生理需求,必须依赖护理人员的帮助。有些老人可能一整天都没有得到及时照顾,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尴尬情形。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活无法自理往往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感到羞耻。
早前,老家村里有一间养老院,留守在村庄的许多老人晚年无法照顾自己时,通常都会被在外生活的儿女送到这间养老院。但没过多久,这间养老院便臭名远扬。因为创办人的初衷是想骗取政府补贴,请来的护工不但人少,且对老人简单粗暴,常常用威吓的手段来管理老人们的日常。村里许多人对这间养老院简直到了谈“院”色变的程度,后来丑闻被揭发,如今已是人去楼空,院内荒草丛生。老人们的悲惨遭遇,在许多养老院中并不少见。失能的老人在这里不仅仅是身体上无助,更多的是在心理上感受到人世凉薄。他们的存在似乎被忽视,甚至被视为负担。
在失能中不惧怕

在这种无助的局面下,基督信仰带给我们深深的安慰与盼望。虽然我们可能在世上经历种种痛苦,甚至失能,但神的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失能并非神的惩罚,它也不能代表生命的终结。反而,基督信仰强调,失能的软弱是一种机会,让我们更加倚靠神的恩典而活。
“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利米书》10:23)面对生老病死,这句话常常提醒我,真正的生活自由并不在于掌控一切,而是在于放下自己能够掌控人生的执念,信靠神的安排。他不仅是创造者,更是我们生命的引导者和保护者。
相比琼瑶的遗书,卡森的代祷信给了我们更大的安慰。卡森并不为自己当前的健康状况感到惧怕,因为他深信复活的盼望是最终的答案,疾病也许不会消失,但面对前路不会感到恐慌害怕。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将经历衰退和死亡,被相似的病痛经历所纠缠、覆盖,但在基督里,我们的人生不再是被拖拽前行的重担,乃是靠他得以卸下重担,轻省地跟随。
注:
[1] https://www.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prayer-for-don-carson/
(本文首发《海外校园》169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