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卓越=拜偶像吗? / 区曼玲

所谓的偶像,并不仅仅指木雕、铜铸等神像,而是包括上帝以外的所有东西。

文 / 区曼玲

深夜,崇伟发来信息:他考上了国立大学的在职硕士专班,并且打算参加8月的律师考试。

我很替他高兴:活到老、学到老,老同学的这份上进心,值得鼓励!

追求卓越

说我们是“老”同学,一点也不为过。一起上学玩耍时,我们还都是不到10岁的小屁孩;现在,却已是鬓发皤然的大叔大婶。毕业后,三十几年没见面,后来拜网络所赐,再度联络上。但是,要线下见一次面,相当费工夫。崇伟在台湾一家上市公司“忙得半死、累得要命”,而我已经移居国外,回老家一趟不易。

还好,靠着社交网站,老同学间还能互通讯息,偶尔也问问安。

照崇伟的说法:念硕士是在替自己圆梦。当年他好歹也是师大附中毕业,大学却只考上一所很一般的私立大学。现在,他要证明自己也可以念国立、也读得到硕士。他说,“给自己不留遗憾嘛!”

“这样啊?”我心想,但终究没说出口:“念到硕士,即便是拿到博士,你还是会有遗憾!”

不是吗?我清楚记得当年大学联考前,从家里的窗户远眺高高坐落在山上的一所排名最后的私立大学。那时因为压力大、录取率又低,我只盼能上那间大学就好。没想到后来竟一举考上第一志愿,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后来再出国留学、拿国外学位。一切看似那么顺利。

“我拥有你想要的东西,”我想说,“但是,相信我,那东西仍然无法满足你。”

崇伟听得进这些话吗?他会不会以为我得了便宜还卖乖,骨子里其实很骄傲呢?

继续进修并没有错,我担心的是他以为那个学位能带来所有的满足。念到硕士的,想拿博士;做到经理的,寄望董事;开国产车的,觊觎进口的欧洲豪车……人人在追求卓越,想要得到更多、爬得更高!但这种“我也可以!我也会!看我!看我!看我!!”的呐喊,是个无底洞,只能让人声嘶力竭,心力交瘁。

好比我刚开始写作时,只要看见自己的名字被登在报纸或杂志上,便可以高兴好几天!后来文章的发表率越来越频繁,自己也就越来越习以为常,甚至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于是开始朝出书迈进,希望成为畅销书作家……

写作对那时的我来说,不再是厘清思绪、反听内视、表达观点的创作过程,而变成一种抓尖要强的压力。

崇拜偶像

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如此?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

直到听了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牧师的解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态度是错误的。潜意识里,我把写作当成达到另一个目标的手段。那个目标是声誉和名利。

但是,追求掌声与成就又有什么错呢?它们没有错,错的是:我把它们视为终极目标、自我价值的表征;也就是说:它们取代了上帝的位置,成为我膜拜的偶像。是的,十诫里的第一条便是:“除我以外,不可敬拜别的神。”(参《出埃及记》20:3),上帝严禁我们拜偶像。

所谓的偶像,并不仅仅指木雕、铜铸等神像,而是包括上帝以外的所有东西。例如金钱、名誉、父母、子女、配偶、爱情、美貌、事业、权力,甚或健康,等等。吊诡的是:那些东西本身并没有不好,但若成为我们心中的“神”,就会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展现其杀伤力。

按照凯勒牧师的说法:“他会把你生吞活吃了!”所以钱永远赚不够、掌声永远不嫌多;给子女施加压力,要他们出人头地,为我们争光;为了拼事业,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父母或配偶离世、情人远去,痛苦之下走极端……

这世上的一切,包括青春、美貌、健康,迟早都会离我们而去,如果我们将之供上祭坛,我们终将会失望、被离弃、遭击垮!

上帝知道,所以他告诫我们:不要锁定错误的目标。他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渴望被爱、被接纳、受肯定、获赞赏的“洞”,这个洞只有造物主自己能填满。因为只有上帝永不改变,永不离弃我们,他希望我们定睛在他身上,让他来做我们的依靠与支柱。

福音中的卓越

追求卓越,并没有错;希望受肯定,也无可厚非。然而只有上帝不会扭曲我们的人格、压榨我们的精力;他只要求我们做一个好管家,管理、运用他赐予的金钱、机会、才能等资源,祝福他人,荣耀他的名。

而且他深爱我们,用长阔高深的爱围绕我们,视我们为眼中的瞳人。我们在他眼中的价值,正彰显在十字架上:他竟差遣耶稣基督,为我们牺牲生命,换取我们得救赎、得永生。明白这点,便明白自己的宝贵。

我们是他心爱的儿女,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肯定与赞许就变得微不足道。我们也才能避免进入“比上不足就自卑,比下有余就骄傲”的死胡同。定睛在上帝身上,是我们摆脱忧虑、压力与恶性竞争的方法,是我们身、心、灵得医治的契机。

我多希望崇伟了解这点!如果他知道有一位创造人、爱人的天父可以完完全全地接纳他,他就不需要向世人证明什么;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念硕士,视其为成长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身份地位的代表,更不是人生价值的表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