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想自杀的少年,其实想要爱/ 晨牧

文 / 晨牧

2020年,对于国人来说,普遍的关注点都在疫情或者洪灾,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更值得我们关注。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为上网课不积极,被父母训斥,一时想不开,跳楼身亡;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身亡;

5月6日,陕西西安,一名9岁女生,因为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跳楼身亡。

……

多令人伤痛: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据报道,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自杀,还有8人自杀未遂。(参赵玉峰,《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现状和变动趋势》,《南方人口》2018年第4期。编注)

他们想活下去

史铁生曾在《务虚笔记》里说过:

“一个真正想死的人,不会再计较人们说什么。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我的经验来看,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还在渴望爱。”

要是渴望爱却得不到呢?要是待在黑暗里仍看不见光呢?要是你所有的悲伤和迷茫无人倾听呢?

凯文·海因斯是一个孤儿。小时候,他被亲戚与救助站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而他的周围全是毒品、酒精……后来,他被一对善良的夫妻收养,开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幸的是,他在17岁时患上了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类疾病。

因为一次意外打击,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凯文决定自杀。19岁的他来到金门大桥,面对桥下幽蓝的海面,犹豫了一下,就迅速越过护栏,跳了出去。他在绝笔信中写道:“如果有人在我去大桥的路上朝我微笑,我就不跳。”

遗憾的是,凯文没有获得微笑,于是他决定放弃生命……

事后凯文说:“情绪上的痛楚比身体上的严重30万倍,是难以抵抗的内部敌人。当我在桥上时,脑袋里有声音高喊,我必须去死。”但是,“当我跃出去的那一瞬间,我突然就后悔了。”

在落水过程中,凯文设法在半空中翻身,让双腿先触水。他在剧痛下挣扎着浮出水面,感觉背后有东西轻轻推他。目击者说,搭救他的是一头海狮。

后来,凯文被旧金山的海上巡逻队救起。苏醒后,凯文对陪护的养父母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 回想跃入水中的经历,他说:“感觉有25层楼那么高,大概在空中飞了4秒钟,我重重地拍向水面。那是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最大的疼痛,好像所有的骨头同时碎了。死亡真的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一旦你体验到这种痛,我相信你绝对不会愿意尝试第二次。”

你只要在那里

凯文·布里格斯则是金门大桥上的一名巡警。23年间,他曾救下200多位自杀者。他在演讲中说了一句很温暖的话:“不要害怕面对失望抑郁的人,因为你只要在那里,就可能是他们的转折点。”

布里格斯也说,一旦有人站在大桥外的钢索上,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再让他回来是极为困难的。

如果你们的家人、朋友或爱人要自杀,你们会怎么办?你们会说什么,知道要说什么吗?布里格斯的经验是,要做的不仅仅是说,更重要的是听。通过倾听去理解,不要争辨、责备或是告诉那人你知道他的感受,因为你很可能并不知道。

2005年3月11日,布里格斯接到通知,说有人在桥上可能想自杀。他立即赶到那里,他看到了凯文·贝希亚,他站在人行道上。当他看到布里格斯时,就立即翻过人行道护栏,站在桥外侧的小钢索上。

之后的那一个半小时里,布里格斯就在那里听贝希亚讲他的抑郁和绝望。那一天,贝希亚没有自杀,他自己决定从护栏那边翻过来,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当贝希亚回来时,布里格斯祝贺他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生命。”他也问贝希亚:“是什么让你回心转意?” 贝希亚说:“因为你让我说,而你一直在听。”

 凯文·布里格斯演讲视频截图 / 来源网络

被温暖挽救

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附近,有一处陡峭的临海悬崖,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裂缝(the Gap)。悬崖边的护栏高约1米,观光者可以轻而易举地翻过。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19世纪以来,不少人选择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这里又被称为“自杀崖”。

有一位叫Don Ritchie 的老人,一直住在自杀崖附近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在过去的50年里,他一直自觉自愿地在这里守望,用温暖的话语和笑脸阻止了160个准备自杀的人。

一些获救的自杀者回忆,他们站在悬崖边上,失魂落魄之际,突然听到一个柔和的声音:“你为什么不过来喝杯茶呢?”他们转过头来,看到一张笑脸。正是这张陌生人的笑脸,让他们萌生了活下去的希望。 陌生人的一丝温暖,也能挽救一个决定去死的人。若这温暖来自最亲近的父母、亲朋,那些处在抑郁症漩涡的人,就有了更多活下去的勇气和治愈的希望。

被称为“缺口天使”的Don Ritchie住在澳大利亚的一座悬崖边。在过去的50年间,他与那些想自杀的人交谈,从而阻止了160多起自杀事件。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你在身边

好朋友的女儿15岁时,开始出现用刀片割手臂的现象。到了夏天,如果她挽起衣袖,很容易看见小臂上的一道道疤痕。起初,家人还以为她割着玩,没太在意,后来她的自残行为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出现自杀念头。好在她的父母及时带她去就医,最终确诊为抑郁症。

后来,我才知道她从小到大,在学校里经历过很严重的霸凌。她外表阳光开朗,内心却非常压抑。抑郁症确诊后,她却感到很内疚,因为她让父母担心了。

她的父母立场坚定,且无条件地支持她。这种支持不是看她在海里挣扎,喊上两句加油,而是跳入海中,感受她的痛苦,做她最坚定的战友,拽着她一起上岸。

陪伴与无声的关爱,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亲人的陪伴更能抚慰心灵。哪怕只是默默地陪在他们身边,用拥抱表达“你对我很重要”,都足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这种温暖,我也感受过。在我13岁时,因为考试没考好被老师骂,又跟好朋友吵架,还被同桌狠狠奚落。那天回到家,我趴在床上痛哭了一场,晚上一个人走到家旁边的河边,坐在河堤上,看着月光下的河水,似乎那河水在呼唤我:“来吧,进来吧,你的烦恼都会没有了。”

那时我没有把这和自杀联系到一起,只是一遍遍地跟自己说“如果走进去会怎样呢……”当我被这种想法抓住的时候,身体一阵阵发冷僵硬,孤单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我不知在河边坐了多久,突然感觉后背有一双手环绕着我,那温暖直入心底,让我从绝望里抽身而出。 直到后来认识上帝,我才确信那是上帝无比温暖的手,是他在自杀的念头闪过我脑海时,将我拽回来。

活着是一份礼物

让一个人想要放弃生命,是因为他感到在世间自己是个孤独的存在,无人在意。让一个人想要活下来的理由和力量,则是有人与你一起,在意你的存在。

我们常常以为死亡就是结束肉体的生命,不再感知活着的滋味,结束一切的痛苦。也有人以为死亡的痛苦在于再也感觉不到活着的滋味,自杀就等于放弃生存的机会,是懦弱和愚蠢的表现。

如果只是从肉体感知的角度看待死亡,我们仅仅看到一小部分。

上帝对人类的始祖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2:17)死亡首先发生在伊甸园里,违背上帝命令的亚当和夏娃,他们的肉体并不是立即死亡,可是他们的灵却落入黑暗之中,他们惊恐地躲避上帝的面。

让一个人放弃生命,因为他觉得没有一个人爱他。可这正是死亡的谎言,创造主无比珍视每一个生命。死亡使人与爱隔离,上帝就以基督的死败坏死的权势,以基督的舍命来拯救生命,为的是带我们从死亡里走出来。 活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份礼物,是生命之主将他的气息吹进我们里面,让我们活出丰盛的生命,活在他的同在里,从现在直到永远。

《“那个想自杀的少年,其实想要爱/ 晨牧”》 有 1 条评论

  1. […]  那个想自杀的少年,其实想要爱/ 晨牧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