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抱他们自己都不知如何对待的脆弱感受,与哀哭的人同哭。
文/伊韵
一个个案:Tim抑郁了
Tim是一个自信、外向、开朗的赴美留学生,学习优异,但最近,因为各种考试和作业的压力,他晚上常常失眠,白天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打瞌睡。他和女友也常因一些小事争吵,两人关系进入瓶颈。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Tim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恐惧。
Tim出国留学,给家里带来了不少经济压力,如果毕业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国,不仅丢脸,心里更觉亏欠父母的期望。一开始,Tim试图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调节心情,可他渐渐发现,竟然连曾经很迷恋的网络游戏都提不起兴趣去打了。朋友叫他出去一起聚餐,他也总是找理由推脱。表面上,他虽然还是很合群,也很愿意帮助别人,但在人群中,他越来越觉得像是戴上了一张面具,在努力扮演以前的自己。他更愿意一个人躲起来。虽然面对学习的压力,必须强迫自己完成作业,但内心越来越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结果,Tim在两周内消瘦了不少,女友意识到他处在压力之中,想着或许考试结束了他就会自己好起来。但无论Tim还是女友,都未意识到,此时,Tim可能得了抑郁症。
近年来,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又称为重症抑郁症)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再陌生,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甚至已成为除了癌症以外人类的头号杀手。有不少名人、名校高材生和教授都因抑郁症而自杀,偶尔,我们也会遇到某位朋友坦承自己情绪低落。
那么,究竟什么是抑郁症?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还存在哪些误解和偏见?基督徒也会得抑郁症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
抑郁症不只是情绪低落
抑郁症不同于心情低落和忧伤。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定义,真正达到临床抑郁的人,一方面需要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经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来全方位地评估,另一方面,抑郁症状要达到至少两周以上,抑郁程度也要达到临床显著——严重影响其每天的生活,有时伴有躯体化的症状。
前面的案例中,Tim的很多症状都符合DSM-5的诊断标准,很有可能得了抑郁症,但是否能确诊,仍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使用评估测量工具来诊断,仅仅依据个人感受或者旁人的观察是不够的。科学家早就发现,长期抑郁的患者的大脑结构会发生改变,与常人不同。所以,抑郁症不是平时所谓的“心情不好”,而是有明确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大脑神经功能紊乱。
抑郁症也不是“想不开”
案例中,Tim的抑郁倾向有一个外界的触发点——学习和找工作的压力。很可能,当他和朋友谈起这些压力的时候,朋友会安慰他“你已经很优秀,放松点,不用门门都拿A”,有些人会觉得Tim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是“自寻烦恼”。通常,人们会认为,类似 Tim这样的人和其他抑郁症患者容易自己“想不开”,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会遇到压力、挫折呢?坚强一点就能克服了。
其实不然。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抑郁症与“心情低落”不同,坏情绪转化成抑郁症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抑郁症是一种临床显著的精神疾病。有些时候,不需要任何触发因素,人就会莫名地感觉低落、空虚,会莫名地流泪,感到绝望。
抑郁症的4类诱因
抑郁症和很多其他精神疾病一样,有很多复杂的诱因,但是没有科学家能够确定其病因,我们无法完全清楚究竟什么事会让一个人得抑郁症,而对另一些人却无此影响。
目前确定有大致4类的诱因,并且这些诱因会彼此交互影响:
1.基因遗传:抑郁症有很强的基因基础,家族病史很重要。
2.生物化学因素:脑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以及荷尔蒙紊乱会引起抑郁,如产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
3.环境因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或长期生活在暴力、虐待、被忽视或低收入的环境中,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季节性情绪失调(季节性抑郁症)与阳光有很大关系,容易在秋天和冬天发作。
4.个性因素:低自尊、不会处理压力和协调情绪以及个性消极的人更容易抑郁。
抑郁症患者不一定都悲伤
在朋友眼里,Tim依然是那个开朗、合群的人。大家平日里都有学习上的压力,谁也不曾想到Tim的失眠、消瘦与抑郁症有关,即使他的女友也以为,只要考完试他就会自己好起来。其实,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罪咎感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觉得安全,才会卸下面具。而在人群中,他们会努力保持自己原来的样子,即使内心已经对一切失去了兴趣和希望。所以,不要误以为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可以凭肉眼、通过他们的情绪状态就能分辨出来的。
Tim刚刚意识到自己的抑郁倾向时,非常困惑和害怕,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低落跟从前的不一样。从前,刚考完试或者交完一篇大作业,他总能好好地睡一觉,或者放松自己,去打一盘游戏;但现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却感受不到压力释放之后的轻松。从前,大吃一顿美食,心里就会非常满足和享受,现在却觉得不过如此,也完全没有兴趣带女友去尝试新开的餐馆。
他越努力想让自己好起来,在朋友面前越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状态,害怕一旦承认了,一切就会成为定局。他也害怕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评判他。从小,他就被教育要做男子汉大丈夫,凡事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内心的纠结和痛苦,这会让他显得非常不“男人”。
基督徒也会得抑郁症?
不过,不像“男人”还好说,如果得了抑郁症的人还是一个基督徒,情况可能就更复杂了。
基督徒也会得抑郁症吗?许多人会认为,真正有信心的基督徒应该和神的关系特别好,不应该得这样的病;还有些人认为,得了抑郁症的基督徒,只要真正有信心,不需要药物治疗就会好起来,使用药物治疗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其实,这种认知都是简单地把抑郁症的成因归结为属灵上的软弱,甚至认为抑郁症一定是犯罪的结果。这种理解忽视了抑郁症生理性的一面,即抑郁症确实与个体大脑神经系统、化学物质、基因遗传和季节等诱因有着复杂的联系。忽视生理性的诱因,对抑郁症患者直接开出“属灵问题”的诊断书,是非常简单粗暴的,非但不能帮助他们,反而会给他们造成更深的伤害。
正如韦尔契博士(Edward T. Welch)在《抑郁症重生之歌》(Depression: Looking up from the Stubborn Darkness ,2011)第三章中所讲,我们应该对抑郁症是否缘于属灵问题一事持开放的态度。罪当然是诱发抑郁症的深层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抑郁症一定是罪导致的,把两者联系起来要非常谨慎。当然,我们也不要寄望于只要认罪悔改,接受神的原谅之后,抑郁症就会突然消失。韦尔契引用了曾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名牧司布真的话:“心灵的忧伤不一定和犯罪相关,因为我们的主基督曾经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参《马太福音》26:38),然而在他里面并没有罪,所以在他深沉的抑郁中,当然也没有罪。”
应对抑郁症的正确做法
在Tim最无助的时候,他受邀参加了教会的团契活动。牧师与他一起学习关于抑郁症的基本知识,帮助他看到,抑郁症确实可能反映出他对神的认知存在偏差,他在焦虑中对神没有信心,等等,但这些,不一定是Tim陷在抑郁泥潭中的根本原因。
牧师引导Tim一起读《诗篇》第42、43、88篇和《耶利米哀歌》等圣经经文,帮助他看到,即使是被神呼召重用的先知,内心依然可能会有很难被安慰的抑郁情绪。抑郁症和很多其他的苦难一样,无法测透为什么会发生在Tim身上,但更奇妙的是,神的爱大过这些苦难,依然可以透过抑郁的魔爪触碰到他的灵魂,赐给他绝境中的盼望。
牧师也鼓励Tim接受药物治疗,因为现代医疗科学也是神的普遍恩典。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抑郁症在身体上的症状,稳定他的情绪,缓解抑郁症造成的精神痛苦,消除他的自杀念头,让他可以恢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Tim听了牧师的建议,服药之后,抑郁的症状大有好转。
抑郁症是灵性的问题吗?
Tim吃药之后,感觉抑郁症已经不再困扰他,就停止了与牧师的见面。他认为,既然不是自己的罪直接导致了抑郁症,药物也已经“治愈”了他,那么,他就不再需要牧师在属灵上的辅导了。
此时,Tim走向了对抑郁症理解的另一个极端——认为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仅仅是基因/大脑化学物质的失衡,抑郁症和癌症一样,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其实,这样的理解和前面的误解一样,也是简单粗暴的。韦尔契博士犀利地指出,药物治疗不该成为对抗抑郁症的唯一方法。即使药物能使抑郁症得到某种舒缓,但药物也只是类似阿司匹林的功效,只能消除某些症状,根本问题仍未改变。
临床精神医学也建议,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双管齐下,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模式。抑郁症的诱因之一也和一个人的个性相关。低自尊、不会处理压力和协调情绪以及个性消极的人更容易抑郁。而个性问题,本质上也反映出属灵层面的问题。如果Tim的大脑比别人在抑郁的面前更加脆弱的话(生理机制),那么,他就更需要学习如何按照圣经的原则来面对压力、处理压力,真正靠着神的恩典,用信心的生活方式与抑郁情绪共处。药物的调节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他的抑郁症。
所以,圣经辅导在这个时候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因为神的话语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的身份以及被创造的目的。但是,圣经辅导也无法根治抑郁症,因为辅导只能帮助患者透过神的话语解读抑郁,其目的是促使人愿意来到神的面前寻求帮助;圣经辅导也不能治愈基因遗传上的问题。
基于此,韦尔契博士认为,抑郁症是苦难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否是基督徒,环境中的苦难都不可避免。有时候,临到我们的苦难看似没有来由、很不公平(比如遗传到抑郁症的基因),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在苦难中的责任(比如不懂得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压力)。不认识神的患者,只愿意接受肉体上的治疗,而不愿意来到神的面前检视自己的问题,做一场由神执刀的换心/灵手术。只有认识神的受苦者才能经历到神的话语所应许的盼望:“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参《哥林多后书》4:16)
如何真正帮助到抑郁症患者?通过Tim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3个注意事项。
1.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在我们做出任何回应和帮助之前,让我们认真、耐心地倾听受苦者的声音,与他们共情。虽然我们不一定经历过抑郁症,但是我们都经历过失望和绝望,怀疑过自己的人生意义甚至信仰,这些相通的情绪可以稍微打开一扇门,让我们能走近他们,接纳他们自己可能都无法接纳的阴暗情绪,拥抱他们自己都不知如何对待的脆弱感受,与哀哭的人同哭。
2.区分生理症状与属灵问题
抑郁症是既有生理基础又有属灵层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帮助抑郁症患者理解这两个层面的区别。如果出现混淆,我们就有可能粗暴地要求患者为自己的生理症状悔改,或者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化为生理症状,而忽视灵里面的挣扎和问题,忽略把人带到神面前的重要性。而这两个极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或损失。
3.提供健康的社区环境
抚养一个孩子长大,不仅需要给孩子以悉心地照顾和教育,更需要建设一个健康的社区。同样,如果想要更好地帮助抑郁症患者,除了药物和辅导,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患者进行关心、支持和代祷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中每一个弟兄姐妹要像关心自己的身体一样,关心受苦中的抑郁症患者,也要这样关心和支持其家属。因为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有极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没有能力顾及和在意一直默默照顾他的家人和朋友的感受,所以,教会就要特别留意这些人的需要。所有教会中的弟兄姐妹都是互为肢体,若一个肢体受苦,其他人就一同受苦(参《哥林多前书》12:26-27)。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之所以能起到支持的作用,是因为基督为了他的儿女而死,他复活的生命可以进入到我们必死的生命中,给身在苦难中的受苦者以安慰和盼望:“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5-16)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