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哪里?/方镇明

文/方镇明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modernization)社会。现代化明显的特徵,是世俗化(secular culture or secularization) 。什麽是世俗化?世俗化是一种现象。欧美社会本来高举基督教的价值观,圣经被看为是道德抉择的基础和权威。但是到了现代化的社会,宗教与政治、公民权利、学校教育甚至道德行为,没有了必然的关系。宗教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层面已失去了权威。这世俗化的现象,建基於一种信念∶认为社会透过现代化和理性主义,不断“进步”。社会和大众不再认为上帝的存在对於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取而代之,世界才是价值和意义的来源与权威。

本文旨在探索现代人在世俗化思潮中为何否定上帝的存在。
社会不需要上帝

现代人会寻找上帝吗?世俗化认为,人类社会不需要上帝,人可以不需要上帝而快乐地生活。基於这信念,在2010年底,美国纽约有人花了大量的金钱,在各大交通工具上写著∶“没有上帝,没有问题(No God , No Problem )!”
在今日的欧美年轻人的思想中,“社会不需要上帝”的思想特别普遍。他们认为,社会和教会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宗教与现代化是绝不相关的。人并不一定要与宗教产生关系,“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比“人与上帝的关系”更重要,更具实际效益。
根据梵蒂冈的统计,在1900年,欧洲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的数目,占了全球的49.9%,但到了2000年,只占21.4%。这些数字表明,越来越多欧洲人离开宗教信仰。
以荷兰为例,荷兰一直都是宗教的 堡,是基督教改革宗教会的桥头堡。根据在1970年的统计,荷兰人有76.4%属於天主教和基督教,但是到了1979年,有41%人口不去教会聚会。
其它欧洲国家也是如此。这使我们看到,现今社会是世俗化社会,现代欧洲人逐渐觉得宗教信仰与他们不相关,社会渐渐脱离开宗教机构(教会),把宗教边缘化。宗教已经不是社会和文化的主要特徵,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已逐渐减弱(注1)。宗教(例如基督教)被看成是个人的抉择,而非社会必需遵守的责任;宗教是私人的约定,应该将它搁置在家中,而不应让其挤入公众的范畴(注2)。
科学不容有神
为什麽世俗化产生“社会不需要上帝”的想法?这想法与现代人对科学的态度息息相关。现代人认为,科学是获得知识的最优越的途径,而且“科学不容有神”。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现代人在道德和宗教问题上是相对主义者,在科学、数学及科技上,却是绝对主义者,相信科学是一切真理的标准,科学必然排斥神的存在(注3)。这种矛盾的态度,说明相对主义对人的影响是微妙的。
今日的年轻一代受这种世俗化思潮的影响,认为自然科学的知识是最优越的,自然科学所宣称的真理胜过其它学科。这些年轻人的观点,充分表现在新无神论者Christopher Hitchens, Sam Harris和d Richard Dawkins等人的书籍中。这些著作以自然科学为名,攻击上帝的存在,批评上帝在科学、历史和哲学上的可信性,甚至声称科学的真理可以证明上帝不存在。
这种否认太简化
被誉为“当今爱因斯坦”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1991)中认为,解释宇宙的存在不需要以上帝的存在为基础。他在2010年新著《科学不容有神》中再次宣称,根据他的科学研究,世界没有上帝,宇宙不需要上帝的存在,也不需要上帝的创造或推动。宇宙是自然而来、自行形成、自动运作的。宇宙是无中生有的,宇宙中的行星、恒星及各种星系,都是依从物理规则自发形成,它们的出现是必然的,并不是上帝因为眷顾人而创造的。
霍金认为,“相信有造物主是违背科学的”(注4),“由於世上有自然定律(例如万有引力),宇宙能够从无有中创造自己”(注5)。
霍金提倡的科学观,其实是有前设的,并不是中立的。他已经假设上帝是不存在的,相信的是自然主义或物质主义。而且,他相信,科学能够测透一切,包括上帝是否存在。然而,当我们观看科学史时,便会发现,科学家常常“故意”简化问题。例如,牛顿的天体力学,在同一时间只处理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因他知道,3个天体的分析是非常复杂的。因此,牛顿的研究策略是一种“简化”的方式。当代科学在此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仍无法处理数以百计的天体问题。太阳系中就有数以百万计的天体在移动,何况整个宇宙?科学又怎能准确地描述其情况呢!由此可知,科学是有限的,科学不能如此“简化”地否定上帝的存在!
已经把神杀死了
霍金的见解并不新颖,早在19世纪,哲学家尼采(Nietzsche,1844-1900)指出,虽然基督教的上帝作为西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基础,已经超过千年,但是现代科学和欧洲世俗化“杀死基督教的上帝”。上帝的死亡最终引致人不再接受客观真理的存在,也会使人相信生命是没有目的的,因为人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透过一位狂人,表达现代人如何把上帝杀死∶
有一狂人在早晨阳光极猛的时候,点著灯笼,冲进市集,不停地大叫∶“我要寻找上帝!我要寻找上帝!” 很多围观者都不相信上帝,大声笑著说∶“上帝是否迷了路?”另一人说∶“上帝是否像小孩般迷了路?他在隐藏?他可能惧怕我们?他是否去旅行了?或移居外地?”
正当所有人都大声叫喊和欢笑时,狂人忽然跳进他们中间,用锐利的眼神看著他们,大声呼喊∶“上帝在哪里?让我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把上帝杀死了—-你和我!我们都是凶手┅┅”(注6)
尼采认为人类已把上帝杀死(即不容许上帝的存在),人类欲取而代之,透过各种方法取代、扮演上帝的角色。
心灵不渴慕上帝
很多人受了“科学不容有神”的思想影响,称自己是不可知论者或无神论者。他们认为自然界发生的事件与基督教的上帝没有关系,上帝只能够在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上存在,为的是要给人一个“合理”的结论。在科学能够解释的事情上,上帝不需要存在。根据这观点,科学研究和基督教是对立的。
很多大学都接纳这种观点。根据哈佛大学和佐治马新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教授在2006年对全美大学的研究,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在大学的比例,较其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高3倍。超过一半的大学教授认为∶圣经是古代的寓言、传说、历史和道德的教条;圣经是不可信的,耶稣与其他宗教人物并没有多大分别(注7);达尔文进化论胜於创造论,上帝是不存在的;很多基督徒的思想都是古怪的,有些更是盲信者,不能忍受甚至仇视异见┅┅
爱丽丝(Alison Thomas)念大学第一年的时候,发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在各方面挑战她的信仰。这些挑战,加上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及缺乏基督徒导师,使她活在信仰的挣扎之中,几乎放弃自己的信仰(注8)。
今日仍有很多人像爱丽丝,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抵挡世俗化的“科学不容有神”的挑战,对基督教信仰产生怀疑。
世俗化“科学不容有神”的思潮,并不是欧美社会独有的,它正入侵世界每一个现代化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中的大专院校。年轻一代被世俗化的科学观影响,认为上帝不存在,上帝的存在与科学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麽世俗化的科学观在现今大学中势不可挡呢?原因并不是科学能够证明上帝不存在,而是人的心灵不再渴慕上帝。当人的心灵不渴慕上帝,心中宝座被自己占有,内心没有空间接纳上帝时,即使他所获得的证据指向上帝是存在的,人也不会相信。
圣经上有一个例子∶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亲眼看见上帝透过摩西所行的大事。然而他们死後,他们的後人就全然忘了(《士师记》2∶7-10)。上帝行了大事,为什麽以色列人在这麽短的时间里便忘记了?因为他们无心去查考真理,宁愿敬拜别的神只。
为什麽以色列人宁愿敬拜别的神只而非真神呢?因为真神要求凡是相信的人,要行在神的旨意之中。假神对人却没有这种要求。偶像崇拜的特徵,就是人可以操控偶像,要求偶像跟随自己的心意行,填补人内心的空间。如果偶像不合或不能服务于人的意愿,人便以其它偶像去取替它。
所以,拜偶像的人真正敬拜的,不是偶像,而是自己。这些人表面上寻找真神,询问∶“上帝在哪里?”但是事实上,他们的心灵不容许真神的存在。
现代人信奉科学,就是因为心灵不渴慕上帝。如果人细心观察,并且谦卑地以信心仰望,便能发现自然界的知识都指向造物主上帝。
上帝却一直供应
“科学不容有神”的观点,从一开始便把上帝排除于自然定律以外,认为无需上帝,科学上的自然定律就可以“自然地”运作。然而,这观点本身并没有被科学证明,这只是无神论科学家的假设而已。无神论科学家认为,自然定律是恒常不变的,并不需要上帝的供应和支援。
基督教则认为,自然定律(“自然界的规则”)并不是自给自足的,必需依靠上帝的不断供应,才能维持和继续。为什麽呢?因为世上一切事物都会朽坏,就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太阳也正步向灭亡。如果一切自然的事物都会步向灭亡,为什麽世上的自然界定律会永恒不变呢?只有上帝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没有上帝不断供应自然界定律的需要,自然界定律并不会正常运作。通过上帝对自然定律的供应,所有被造物都被上帝所规划与管理。
神学家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说∶“上帝引导所有的创造物,是根据他在创造时赋与其条件和本质而达成的。”(注9)并且,雨水从天上降下、太阳从东方升起等等自然现象,并不是从“盲目的自然本性”引发的。相反地,乃是出於上帝的不断供应(注10)。
加尔文解释道,上帝“是世界万物永远的主宰和保存者;他支持、养活他所创造的万物。”(注11)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掌握在上帝的手里,绝对不是出於幸运和偶然,也不是会朽坏的自然定律所控制的。
上帝创造宇宙以後,没有退休、睡觉,或以任何形式放弃了宇宙,让它自生自灭。相反地,宇宙需要上帝的不断供应,才得以维持原先的模样。假若没有上帝的供应,自然定律并不能维持下去。“‘万事’包括自然定律,都是由上帝奥秘的旨意所统治的”(注12)。上帝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直接、有意识地供应万事万物。否则,这个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麽模样!
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基督教没有把自然事件(例如苹果熟了会自然地向地面跌落)和超自然事件(例如耶稣复活)分开。基督教认为,一切事件都是从上帝而来,都需要上帝的不断供应,才能够维持。因此,自然事件和超自然事件,都同样根据上帝的权能和意旨,都是基於上帝的供应,才能得以成就(注13)。只是,自然事件依靠上帝的“一般性供应”,而超自然事件是从上帝的“特殊性供应”而来。这两者彼此配搭,让这世界平稳地发展。
简言之,上帝是存在的。他创造世界後,没有离开,反而一直供应这世界,让自然定律可以“自然地”运作。人只要细心观察和了解大自然,便能认识上帝的存在。
总结
由於世俗化的影响,年轻一代认为社会不需要上帝,“没有上帝,没有问题”,不信上帝才是正确。这种世俗化的观念被认为建基於科学理论。事实上,这种理论是从一开始,便假设上帝不存在,然後才去找科学的资料说明上帝不存在。人有这种假设,是由於心灵不渴慕上帝。结果,人没有察觉上帝的存在,也没有注意上帝一直供应自然定律的运作!

1.Peter L. Berger, The Sacred Canopy∶ Elements of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Religion (Garden City∶ Doubleday, 1967), 107.
2.Richard Rorty, Consequences of Pragmatism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166-67.
3.Christian Smith, Soul Searching∶ The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ives of American Teenag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43-147.
4.delete this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06/18/k2l9.html September 6, 2010
5.Laura Roberts. The Telegraph. September 2, 2010.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10
6.Friedrich Nietzsche, The Gay Science; Walter Kaufmann, ed. (New York∶ Vintage, 1974), section 125, 181-82.
7.Neil Gross and Solon Simmons, “How Religious Are America’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s?” Available online at www.wjh.harvard.edu/soc/faculty/gross/religions/pdf.
8.delete this Alison Thomas, “Challenges from Youth,” in Ravi Zacharias, ed., Beyond Opinion (Nashville∶ Tomas Nelson, 2007), 44.
9.John Calvin, Against the Libertines, Ch. 14, p. 187, translated in A. Verhey, “Calvin’s Treatise `Against the Libertines,’” Calvin Theological Journal 15 (1980)∶ 190-205.
10.Calvin, Commentary on Psalm 135∶7; CO 32∶360; 《基督教要义》I.16.2-4。
11.加尔文,《基督教要义》I.16.1.。
作者是恩泉谷宣道会主任牧师,曾任海外神学院系统神学及伦理学教授。
本文选自《海外校园》115期

《 “上帝在哪里?/方镇明” 》 有 4 条评论

  1. 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的头像

    飓风过后,众弟兄姊妹可安好?

  2. 楼前老槐 的头像

    到了最后,追寻主的人,越来越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