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今天你不用陪我做早操/沉静

 

 

 

文/沉静

 

怨言遭亏损,顺服就蒙福

 

将近半年,我和儿子一直在两城之间来回跑,我始终没有意识到为迎接某国际会议全城外墙粉刷的旷日持久。居住于绿纱布笼罩的楼里,我们需要不时忍受刺鼻的油漆味,震耳欲聋的敲打声,无处不在的粉尘,从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下穿过,不留神就会崴脚。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躲了一阵子,以为前一波的粉刷结束了,就返回了住处,结果粉刷带来的油漆分子仿佛在空气中凝固了,散不开。我带着孩子无处可逃,不得已又去小伙伴家借宿了几日。有家不能回,居无定所,实在很无奈,于是我们决定躲回娘家,直等到完工。

与其在那里抱怨,不如接纳现实。有时,外界带来的变动未必是坏事。

记得大学毕业,我去了一家外企,工作了一年后,公司突然决定内部重组,对于这巨大的变动,有人怨声载道,但对于像我这样的小职员却是机遇,我因重组得以换岗并晋升。

我更愿意相信我们所遭遇的一切,都有上帝的美意。当我们不再为房子外墙粉刷的事纠结埋怨时,上帝为我们开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原本一直渴望对孩子进行基督教教育的我,回到娘家后,想起附近教会有个基督教幼儿学堂,于是我带着三岁三个月的孩子去学堂观摩学习。这是上帝所赐的美好机遇。

 

信心为梁,祷告为祭

 

像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那样,一抬脚踏入,水立时就分开了。这所幼儿学堂是当地基督教教育最先扬起的风帆。最初,学堂以单纯的信心召集了学童,凭祷告寻找到一位老师。从一位老师几个孩子开始,一年后有了两位老师,一位负责煮饭后勤的阿姨,十几个孩子,分小班中班。

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马太福音》5:8)单纯的信心是宝贵的,然而我们时常被环境与困难左右,顾虑重重,只有当我们行在上帝所喜悦的道路中,上帝的恩典总是超出我们的所求所想。

正因为简单,学堂没有过多外在的标准与要求,我们才被允许中途进入学堂学习,作为妈妈的我可以陪伴孩子适应一下环境。

学堂服侍的人虽少,但大家却各司其职,学堂井然有序,充满爱与欢乐。老师们常常一起祷告。我全程陪伴观摩时,看见每天上课之前,老师们就跪在一起为孩子和学堂切切祷告。此外,不论是围谈、圣经课程、午餐、午休、点心时间,每一个时间段他们都以祷告开始,祷告结束,常常是不一会儿就能听到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朗朗的祷告声——向天父的祷告贯穿学堂一整天的学习与生活,天父该多喜悦这群孩子啊!

 

有爱之人,有福之人

 

学堂有位美丽的单身老师,她利用许多个夜晚,默默地查找了许多图片资料打印过塑,并将学堂的圣经课程整理归档,为的是今后别人使用这份教程,可以简单而便捷。为主作工并不都是在人前,我相信上帝喜悦这样默默付出的老师。

有一天傍晚,我陪孩子去对面一个名气很大的幼儿园滑滑梯。幼儿园开设了各种兴趣班,6点多了,有些孩子还在上课,从窗户望进去,我看到教室里有个老师还在带孩子们排练舞蹈。结束后,几个家长正要接走孩子,却被这个老师截住,她当着众人的面,接连数落几个孩子。父母显得有些尴尬,孩子们则低着头,这一幕让我想起我去接孩子时,学堂老师们的笑容:

“宝贝,又有进步了,明天开开心心地来哦。”

“宝贝今天把鸡蛋吃下去了,很棒!”

在孩子们面前,学堂的老师更多的是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孩子们出现的问题,他们选择私下与家长沟通,为要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学堂为孩子做午餐的阿姨,她很有爱心,也很细心,她准备的午餐,每一天都不相同。关于饮食卫生,因她在主里的爱心,令家长们全然放心。她也时常放下手中的活,与老师一起为孩子们祷告,认识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的习惯喜好。

孩子们从小在学堂里学习敬畏上帝,知道认识上帝是有福的!有上帝的爱,老师的爱在其中,他们一起唱诗歌、背圣经、听故事、学祷告、做手工、学英语、学画画、学体育、做游戏、操练逻辑思维、与小伙伴互动分享,适应团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平安归于在基督里的人

 

孩子要离开我进入学堂学习,这让我这个全职妈妈再一次思考安全感究竟从何而来。

孩子从呱呱坠地,因离开妈妈温暖安全的子宫,就害怕哭泣,直到被妈妈抱进襁褓拥入怀中,才得安慰。继而到断奶,离开熟悉的味道,哭闹烦躁,直到适应奶瓶或确定虽然离乳,妈妈的爱依然在,心才安定。再到离开家,上学堂,挣扎痛哭,直到适应学堂,并确认妈妈不会丢弃他,会准时出现接他回家,心才踏实。

黑暗、孤独和陌生的环境带给孩子恐惧与害怕,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来建立他们的安全感。

我的孩子两岁多时,在与他充分沟通后,我可以安心地把他寄放在熟悉的人家中。后来上学堂,为了帮助他适应全新的环境,我陪伴他一星期,之后与他沟通,放学后妈妈第一个来接他。

尽管他喜欢并享受在学堂里的一切,但相比之下,他更希望可以粘着妈妈,他常说:“妈妈,我们用魔磁玩家粘起来,就不分开了!”我知道离开之前,需要帮助他建立安全感,就是让他熟悉环境,熟悉老师和小朋友,更要向他承诺,放学时妈妈一定会出现。

虽然老师说他是适应得比较好的孩子,有的小朋友从早上哭到放学,第二天来继续哭,甚至有哭一学期才适应的,但离开妈妈总有不舍和疼痛。令我感动的不是他很快就适应,而是每一天陪伴他一起经历到的点滴进步。

第一天:知道妈妈会离开,他紧张不舍,没办法进入状态做早操,直到妈妈离开。虽然有哭泣,但在老师的开导下,很快就可以去喝水上课了。

第二天:一起做早操,音乐尾声时开始患得患失地拉着妈妈的衣服,渴望妈妈因为自己的央求可以不离开。但当妈妈真的离开,他便接受事实,擦汗眼泪,不哭不闹,独立起来。

第三天:早晨起床因为知道要分开,情绪低落,抵触上学堂。于是鼓励并为他祷告,慢慢接受妈妈送达后必须离开的事实。我和老师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被老师抱住的孩子嘤嘤哭泣万般不舍,我亲亲他,给他魔法亲亲,他哭着说:“妈妈,拜拜!”哭了几声,受老师安慰就不哭了。第一次听到他主动告别,我特别感动,虽然带着哭腔,却见证了他实质性的进步:他认识到,到学堂后,必须与妈妈告别!

第四天:虽然早晨起床还是不愿意去学堂,但一天天地,他意识到不舍是一时的,离开是必须的。那天,我们提早到学堂,他央求我讲两个故事,陪伴他做完早操再走。我知道他是懂事的孩子,说到做到。当他这么要求时,我知道他又进步了。果然,早操结束,他知道我背书包要走,没有之前的慌张,欲哭却强忍着,主动为我开门,之后就跑进教室大口喝水。不再需要老师任何的安慰或帮助转移注意力了。

第五天:晚上,我们8点洗漱上床,背圣经祷告,一如既往地睡前聊天,他突然说:“妈妈,老师说,要早睡,我们不聊天了,晚安!”8点多就入睡了。第二天,他起床时精神饱满,没有上学抵触心理,还乐滋滋地说:“妈妈,今天你不用陪我做早操,到了学堂我就和你说拜拜,你放心,我没事!”果然,到了学堂,他立即欢欢喜喜送我离开。

从此以后,去学堂便轻松分别,没有哭泣纠缠与反复。

孩子的午休情况:

第一天,没办法午休,期待妈妈的出现。

第二天,午休时可以安静躺下。

第三天以后,可以安静入睡。

 

放学时我坚持第一个去接他,每一天看见的都是充满欢乐兴奋的笑脸,我知道他心里充实而平安。他知道这个学堂是耶稣的家,他时常念叨着:“学堂是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

小小孩子的平安是从爱他的家人来的,而大人的平安从哪里来?人生道路上,人们的安全感从哪里获得?特别是面对难以治愈的病症,面对死亡的恐惧,面临突如其来的灾祸。正如小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会失去安全感一样,我们也会感到害怕。

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14:27)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将安全感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上,而不在同是罪人的父母身上。当安全感被正确的转移后,孩子会慢慢认识上帝的慈爱与信实。不论在哪里,离开父母,都有上帝的同在与保护,作为父母亲,也因此可以全然交托。

惟有在耶稣基督里,我们才可得享真正的平安。

 

作者来自福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