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式信仰体验:我的方舟之旅 / 夏蔚

本文配图均来源网络

1

阳春三月的一天,迎着晨曦,我终于踏上了前往肯塔基州威廉斯顿的方舟之旅。Ark Encounter这艘奇异的方舟,由基督教机构Answers in Genesis建造,按照圣经记载的挪亚方舟原型复制而成。它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而这次亲眼目睹,果然不虚此行。我相信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无论是否是基督徒,都会有所收获和发现。

Ark Encounter景点非同寻常,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个让参观者与圣经故事相遇的场所,通过实物复原和互动展览的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挪亚的时代,感受上帝吩咐挪亚建造的方舟,带来一种沉浸式的信仰体验。

随着车辆缓缓驶入景区,一座巨大的灰黑色方舟逐渐出现在眼前,那一刻,我仿佛越过千年,回到了远古的洪水时代。上帝曾如此吩咐挪亚:“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创世记》6:14)

下车后,方舟的宏伟规模令我震撼,它长约155米,高约15米,相当于近十层楼,外观坚实而厚重,比我想象中的更加巍峨壮观。眼见上帝指示挪亚所造的方舟规模如此雄伟,站在它的脚前,我的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敬畏之情。这不仅是一艘船,更是一段救赎的历史。

环顾四周,只见方舟外围的步行道上,分布着6块蓝底白字的展板,浓缩地记述了上帝第六日造人、人的堕落、上帝的惩罚与应许、该隐与亚伯的事件、地上满了罪恶,以及挪亚造方舟的全过程。这些展板像是方舟的“引言”,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那场惊心动魄的救赎之旅。

2

登上方舟,我随着人流,先来到“洪水前的世界”(Pre Flood Society)展区,展览从伊甸园开始,一步步揭示那个时代的罪恶:暴力充斥,偶像遍地,甚至斗兽取乐,这一切生动再现了《创世记》6章5节的描述:“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上帝吩咐挪亚建造方舟的原因也就在此。

我继续沿着走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存放整齐的食物和种子储存罐,那是挪亚按照上帝的吩咐,为即将到来的洪水所做的预备。储存罐形状各异,有圆形陶罐、方形木箱、长筒形容器,还有多层抽屉式的储存盒,以便适应不同种类的存放需求。

再往里走,一、二层甲板的动物笼舍中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声,有鸟类的鸣叫、狮子的低吼、猿猴的叫声、甚至昆虫的窸窣声,空气中弥漫着生命的气息。这些都是上帝要挪亚带进方舟的飞禽和走兽,每一只模型都栩栩如生,仿佛它们真的在这里。有些模型甚至可以移动,看起来十分逼真。

我注意到,展区还细致地探讨了动物如何在方舟中生存的问题,比如大型猛兽,还有一些我从未细想过的问题,展板上也都一一提示。神从未吩咐人去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既然他指示挪亚建造方舟,也必定为挪亚提供所需的一切资源,确保方舟能够顺利承载和保护生命。

走着走着,挪亚一家祷告的场景进入我的视线,在一个特设展区,蜡像挪亚站在小祭坛前,家人或坐或跪在地毯上,挪亚抬头望天,双手高举,向神祈求:“天上的神,我们祈求您怜悯我们度过这场可怕的风暴。”一瞬间,我心中感到格外温暖。

3

第二层甲板特别让参观者了解方舟的内部构造——木质的框架,高耸的支撑梁和精巧的连接结构,每一处都严格按照圣经记载的尺寸精确建造。抬头望去,错落有致的木梁颇为壮观,仿佛将人置身于一座宏伟的神圣殿堂,许多参观者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这些庞大而精巧的结构,承载着生存的智慧。方舟的粮食储存、饮水系统、通风设备井然有序,显明了上帝赐给挪亚的能力。展区还为参观者提供互动体验,只要按动按钮,就可以查看不同区域的空气流动情况,直观感受挪亚一家在里面的生活环境和经历。

在方舟侧边的一扇门前,我停了下来,凝视着简朴的木质框架,心中充满深深的感触。当上帝告诉挪亚要建造方舟,来面对将要临到这个极其邪恶世界的洪水时,他吩咐挪亚在方舟的一侧开一扇门,这扇门是整座方舟唯一的门,挪亚一家可以从这里进入方舟,逃避洪水的审判。

只见那扇门上投射出一个十字架的光影。我立刻想起耶稣说:“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参《约翰福音》10:9)。方舟之门静静地耸立,象征着耶稣基督是通向救恩的唯一道路。

当洪水席卷大地时,上帝关上了这道生命之门,只有方舟中的人得以存活。而今天,得救的门仍然敞开着,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进入基督的方舟,拥抱永恒的生命。

我沿着展区继续参观,忽然见到前面很多人驻足,走近一看,原来这里不仅是静态展示,还运用了现代科技,将挪亚一家人的蜡像模型都生动地设计在方舟中,当参观者按下特定按钮,选择屏幕上的问题时,蜡像挪亚便会以生动的语音和口型同步的方式,解答他们的种种疑问。

我试着按下一个问题:“你是怎样找到所有的走兽和飞鸟的?”不到一秒钟,蜡像挪亚就说道:“找到动物真的不难,因为不是我找到它们,而是上帝把它们带到我的面前。正如上帝指示的,时间都在他的手里,他总是信守应许,完成一切。”他的声音十分清晰,富有感情,旁边的几位游客也纷纷按下按钮,笑声和讨论声此起彼伏。

下一站到了中层的船尾部,许多人在那里落座,观看“挪亚访谈”。剧情设定在挪亚的时代,一位来自当地报社的无神论女记者采访挪亚,探讨他建造方舟的原因以及洪水的预言。从影片中可以看到那时代的人对上帝的漠视以及挪亚坚定的信念。

4

第三层甲板上重现了一系列挪亚全家八口在方舟中的生活场景,包括他们的卧室、工作区和敬拜的空间,让人得以想象他们如何在这片封闭的环境中度过风暴,并且持守信仰。

走进“故事书步道”(Storybook Walk-Through)展区,参观者的眼睛都集中在互动屏幕上,视频通过围绕三名大学生展开的宗教讨论,带领我们“走进”那充满思想碰撞的课堂,聆听学生们提出的疑问和教授的解答。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思考,在讨论过程中,福音信息逐渐浮现出来。

接下来在圣经博物馆(Museum of the Bible),我欣喜地看到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英国宣教士戴德生及其在中国的宣教事工为主题的展区。他的书信、手稿、宣教日记、圣经译本和中国内地会的相关资料都在展示中一一呈现,让参观者了解戴德生在中国的宣教旅程、所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成果。

随着展览的推进,我来到了方舟故事的最后一章——洪水后的世界。在彩虹之约(Rainbow Covenant)展区,历史叙事从灾难转向了希望,上帝与挪亚立下彩虹之约,应许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彩虹作为上帝象征性的记号,诉说着他坚定不变的信实与慈爱。

走出方舟,我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仰望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这艘巨大的木船上。在蓝天的映衬下,它仿佛一副静谧的画卷,默默地向人诉说着曾经的审判与怜悯。

离开时,我频频回望方舟的轮廓,此次信仰之旅即将结束,我在心中默念,洪水前的世界罪恶滔天,现今的社会不也正走在远离神的道路上吗?当我们面对基督这扇救恩之门时,是否也像挪亚那样,选择毫不犹豫地进入?愿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在风暴中寻得方舟,得享救赎与平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