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下面具,活出真我——一个基督徒精神分析师的观点/许德谦
精神分析是一种陪伴的艺术,陪伴当事人一起发现和拆穿生命中的假象,让当事人满有理想热情,亦脚踏实地地生活。
-
非人性化的社会,我们的困境与出路——《情感资本主义》作者骆颕佳访谈
【编者按】 1949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长篇小说《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
有信仰的医疗 / 古墨
文/古墨 1 母亲生病住院期间,我在医院陪护,亲眼目睹到医护人员真实的一面,对医院的印象也变得复杂起来。 在医…
-
教会爱聚餐,团契变“专吃”?/ 基甸
爱筵的美好传统确实是符合圣经的,也可以成为邀请慕道友、向他们传福音的很好的渠道。 文/基甸 节日里的大餐 我们…
-
谁知蛋炒饭,粒粒皆辛苦 / 毛乐祈
过去,我不懂米饭的粒粒皆辛苦;现在,我却比较懂得每颗蛋都是粒粒皆辛苦。 文/毛乐祈 吃米不懂米 小时候,学校要…
-
火遍全球的吃播,有你,有我!
吃播者大快朵颐的场景,似乎仍是虚拟世界中的一个偶遇,我们无法在其中得到片刻安宁。 文/编辑部 导语 对一些人来…
-
有一种“躺平”的人生,我们还很陌生 / 陈恩加
文 / 陈恩加 21世纪的“有闲阶级” 19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Thorstein Bunde Veb…
-
老有所依:从经济学切入,展望老龄化趋势 / 方镇明
面对市场经济学的社会文化,长者如何规划老年、安享晚年呢? 文/方镇明 当前,全球大部分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
花有重开日,人必再少年 / 北回归线
文/北回归线 1 关于老年,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登乐游原》一诗中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是绚…
-
行至宽阔处——一位文字人的心灵独白 / 张赞美
于我而言,从9岁突然丧母那刻开始,写作就成了一种必然。因为我需要一个出口诉说我的孤单、哀伤、喜悦和不安。 文/…
-
【有声文章 】 “灰色中年”的绚色人生 / 雷鸣
中年危机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 文 | 雷鸣 朗读 | 伊然 俗语说:“月过中秋…
-
面向穿越记忆、绑架灵魂的恐惧 / 竹心
文 / 竹心 乞丐那狡黠而浑浊的眼 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一座贫瘠安静的北方小城,有一个长巷,里面有一座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