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从科学上的提出,说到底是信仰的选择!这也显明了《创世记》的巨大科学内涵,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文/道初
近日收到一封从中国大陆寄出的信件,问及《创世记》创造次序问题:
“我是个徘徊在信主和不信之间、内心挣扎、非常痛苦的人。对是否有神,我半信半疑。宇宙万物这么和谐,说明似乎有神。但有了神,神是谁呢?
“佛教、回教都有不对的地方,但基督教也有令人怀疑的地方。比如《创世记》。怎么可能先有地球再有太阳?怎么会先有太阳再造众星?第一天还没有太阳,怎么就会‘有晚上、有早晨’?如果地球最先创造,太阳和众星比地球年轻几亿年,岂不跟天文学矛盾?……
“我希望道初、里程和基甸等弟兄,帮助我解除信仰危机。盼回信。”
落款是:浙江某县某镇某村 小华
我于是写了如下回信:
小华:
基甸先生转来你的邮件,看后,首先感谢上帝赐给你一颗追求真理的心。你提到你正在思索信仰并感到痛苦,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何等的宝贵!
我在这里就你提出的《创世记》问题,作一些讨论,供参考。
作为圣经首卷,《创世记》并非一部科学著作,但包含了一系列关于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根本真理。它在3,500多年前,明确宣告和预言了宇宙有起源。它又清晰地宣告了生命来自于神的创造,因而指出了生命的根本价值和归属,以及人类苦难的源由等,与后来耶稣所宣告的“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构成从创造到拯救的完整的福音真理。
同时,《创世记》内隐藏着许多上帝创世的奥秘,是我们至今都不懂的。所以当我们读时,当有一颗敬畏、谦卑的心,不可先入为主,急着下结论。在解释那些隐意时,也不能代替圣经来说话,尤其不能代替上帝来说话。我们可以说,这段经文不排除某种可能性,却不能说,它一定是我理解的这个意思。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而只能说我们正在努力。这是我的基本立场。
假如北京、广州同时开灯
你觉得现代天文学的发现与《创世记》创序有矛盾:科学发现,太阳、群星比地球老,但《创世记》是先有地(第一日造),后造日月群星(第四日造)。我觉得如果你从不同角度来领悟,你会发现,其实这二者可以是和谐的。
让我们从宇宙年龄说起。按《创世记》的字面解释,宇宙年龄约万年之数,但近代天文学提出,按地球上的测时来看,从大爆炸起源算起,宇宙年龄超过百亿年。二者不是非常矛盾吗?
其实,即便从纯科学角度讲,这两者统一起来也不难。按相对论,时间不是绝对的。速度越快的系统,时间越慢;万有引力越强,时间也越慢。当系统速度为光速时,时间就相对停止了,即所谓“光系统是零时间”。
所以,如果宇宙起始时物质发出的速度(如高速微粒流等),足够近光速系统,那么当地面测时为百亿年时,对它仅仅是几日,这可能就是《创世记》的钟了。我们不妨称这样的系统为“准圣钟”。原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学物理教授施罗得,还专门写了本书,用这样的慢钟,划分宇宙百多亿年。所以,不能说圣经不对,创世六日首先在原理上已经是正确的了。
那为什么《创世记》说,大地的年龄比宇宙群星老,但天文学提出群星比地球老呢?这从科学上也是好理解的。相对论指出,“同时性”并非绝对的,不同测时系统的同时性是不同的。其实所谓的老或年轻是有个前题的,即不同地点的事物要同时起步计时才有意义。如果“同时”不是绝对的,就出现复杂情况了。
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在一个静止系统中,两个不同地点的事件同时发生时,在沿该两点联线方向上运动的系统内,此二事件不是同时的。在前面的事件恒早于在后面的。且运动系统的速度越高,二事件空间距离越远,提早的时间越多,也就是两件事越显得不同时。
举个例子:我们在广州和北京同时开电灯,地球上的所有人都会承认,这两地的灯是同时亮的。但如果有一个近光速的飞船,正好从广州往北京方向飞去,按相对论,飞行员绝不会同意地球人的说法,因为他看到了北京的电灯先亮。至于早亮多久,取决于飞船的速度。飞船越快,飞行员看到北京的灯越早亮。甚至,即便先开广州灯,只要飞船的速度足够快,仍会看到北京的灯先亮!
这也就是说,在不同地点的两事件(北京的灯和广州的灯),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情况,先后是可颠倒的!
这似乎难以想象,但这是光速不变原理决定的。
扩展开去,用北京代表地球,用广州代表宇宙一个星球,当地球人看到星球年龄比地球老时,从星球直奔地球的光速系统上却看到,地球比星球老!
假设“准圣钟”正处于地球和星星的联机上,并奔向地球,那么,地球就比相应方向上的星星都老!
那上帝在哪个系统中呢?既然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自有永有,且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他当然可处在宇宙所有系统中,按他自己的意志说话了。所以上帝可以宣告大地比宇宙、星星老,也可以在“第四日”造星星和日月。上帝是可以用这样“准圣钟”系统来说话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奇怪,只是因为人受了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局限,更把上帝当成和人一样的个体观察者了。圣经对上帝有拟人化的描写,但上帝本质是灵。上帝的灵无处不在,超越单个时空系统,他的奥秘是隐藏的。
再强调一下,当我们用上面方式来解释时,并非说圣经的意思一定是这样的,只能说,即便按科学讲,你也不能说《创世记》不合理。而且,科学本身只是相对真理,不断需要修改、补充。所以,即使科学的结果和《创世记》不一致,也不要低估了圣经中的智慧,而仓促下结论,说圣经与科学相矛盾。其实,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就能更多理解圣经的深刻和谐性。
每想起此事,总是够刺激的
让我们把讨论稍微扩大一点:科学是什么呢?依着基督教信仰,在上帝创造的奥秘中,上帝允许人类逐步明白其中的部分奥秘,科学就是对这部分奥秘的阐明,科学规律属于上帝荣耀和智慧的创造。所以,信仰上帝和相信科学规律的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奠定各个科学领域基础知识的先驱,如牛顿(微积分,力学,光学),高斯(数学,力学),哥白尼(天文学),伽利略(力学,天文学),帕斯卡(流体力学),麦克士威(电磁学),薛定鄂(量子物理)……都是上帝的信奉者。
尤其是牛顿,这位科学巨人,他把自己的一切发现和成就,当作荣耀上帝创造的见证。爱因斯坦是牛顿之后,另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大物理学家,他对牛顿极为敬佩。虽然他并不信圣经中的上帝,但也是一位满有宗教情怀的人。按他自己的说法,浩瀚的宇宙,就足以使他产生“宗教情怀”了。这种超越的情怀,使他的科学思维达及超越的境界,从而提出相对论,并使物理学进入超越经典时空观的新阶段,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他有过重大的失误。他在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其方程式有一个不稳定解,对应于“可膨胀的宇宙”。从逻辑讲,如果宇宙膨胀的话,就必定有开头,即有起源了。但是爱氏觉得宇宙有起源是不可思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难以相信,宇宙是个人性的神所造,故他不接受《创世记》。他转而认为自己的方程式不完全,便人为地加了一个反引力性的常数,来消除宇宙有起源的解。
不久(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伯,指出宇宙星系是彼此分离的,且越远的,跑开得越快,这和不稳定宇宙的概念相合。爱因斯坦亲自到哈伯的天文台去见哈伯,了解这种理论(后被称为“哈伯定律”)。
到1929,比利时天主教传教士李美特,根据哈伯的发现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以爆炸起源,且仍在膨胀当中。此后,大爆炸理论越来越为科学界接受。
爱因斯坦非常后悔。他错失良机,让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科学成果,“皇冠上的巨宝”,失之交臂,或者说,得而弃之。这项成就,对任何科学家而言,都是最辉煌的成就,包括爱氏也不例外。所以爱氏“每想起此事,总是够刺激的(指刺心的憾事)”。
回头看,爱因斯坦也不算“冤”。因为爱氏作为犹太人,最有机会读圣经,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创世记》的重大启示──宇宙有起源。不幸,他没有接受。而上帝的仆人,李美特传教士拿到这项成就,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他本来就信《创世记》,信宇宙是上帝所造、有起源嘛。于是,一旦科学信息和工具到手,他立刻明白内中的精髓,大胆地把新理论提了出来。
这就清楚不过地表明:宇宙起源从科学上的提出,说到底是信仰的选择!这也显明了《创世记》的巨大科学内涵,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由此,我们不得不对《创世记》中上帝的话语,怀敬畏的心,不得不以爱氏为鉴,并记住:科学越是深入,其解越是超越性的,越倾向于超出人类可直接验证的范围。人的判断和自信越悬空,就越当谦卑下来,在心中腾出位置给上帝!
最后,我对小华您还有一句话:作为人,重要的是他和上帝的关系。虽然最基本的理性问题要解决,但不必等到所有理性问题都解决了,才去信、才得救。其实耶稣十字架的救恩和复活,已有足够的理由使我们信仰他,跟随他。一旦信了,许多问题反而容易解决,甚至不是问题了!
作者为退休物理学教授,现住在美国加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