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根有多深?

眼前这个“森林爷爷”,遇到的不过是二级台风,怎么就偃旗息鼓、缴械投降了呢?

 

 

 

文╱张丽春

 

 

 

又是一个台风天。窗外是扯天扯地的一片灰色。灰得浓重、缜密、压抑,令人窒息。棕榈树是灰色背景里的黑色剪影。婆娑的树影在一阵阵突然袭来的大风里旋舞着、挣扎着。小径上,看得到骤雨被狂风挟持着、掠过地面的白亮亮的裙裾。时疏时密的雨点如鞭子抽打在窗玻璃上,留下长长的鞭痕,和令人心悸的声响。

这一切只是前奏,真正的台风怕要再过几个小时才登陆吧。我想起去年那轮番上阵的三个台风了。

去年的南佛州真是中了大奖,一个月里被三个二三级台风轮流袭击。这是百年不遇的天灾,对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北方的乡下老鼠,更是未曾目睹的奇景。

台风后的大街上,积水没膝。路边如卫士般笔挺的椰子树、棕榈树,如今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弃置道上。昔日如茵的绿草坪、高尔夫球场,如今成了沼泽地。

更令我叹为观止、难以置信的,是那株人行道旁的老橡树。昨天还枝繁叶茂,浓荫如盖,如今好像是被鲁智深刚刚拔出来,巨大的树冠压在道旁人家的栅栏上,树根连揪带扯,在人行道上拱出了个桌面大的坑。

记得小学课文里有一篇文章〈森林爷爷〉,描写森林里最老的树──森林爷爷是怎样率领子孙们深深扎根,在狂风、暴雨、雷电、洪水面前毫无惧色,屹立如山,保卫家园。课本插图画的正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橡树。犹记得树皮上深深的纹路幻化出的那张威严坚毅的脸,给童年的我带来的震撼。

可眼前这个“森林爷爷”,遇到的不过是二级台风,怎么就偃旗息鼓、缴械投降了呢?

我细细察看树根。根系虽然伸展得很广,覆盖了一个大圆桌面的范围,可实在不深,最深的主根也还不到两英尺。浓密的树冠令大风无孔可入。在狂风长时间的大力推挤下,浅浅的根系吃不住劲儿,地面又经过雨水长时间的浸泡而变得松软。终于,生长了数十年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轰然倒地。

这显然与南佛罗里达的特殊地形有关。历史上这里是海底。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地壳运动使海地浮出水面成为陆地。土质以沙土为主,水渗透性极高。佛州三面环水,地势低平,地下水位也极高。而植物的根系是为了吸收水分而发育,因此,佛州的植物往往没有很发达的根系。

这让我想起了家乡戈壁滩上的胡杨林(电影《英雄》里红衣黄叶,美人对决的场景就是在胡杨林里拍摄的)。满地碎石的戈壁滩,常年缺水,有时甚至一年也没有一场雨水。胡杨是干旱无水的戈壁滩上能生长的仅有的几种树木之一。为了吸收水分,胡杨树根一寸寸顽强地向地底探索,寻找宝贵的水源。它有极发达的根系,树根的长度甚至能超过树身的高度。戈壁滩上虽然没有台风,可常常有沙尘暴。这暴风的威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然而,这深深扎根的胡杨林,“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即使干旱而死,死去的树干仍旧屹立,数十年不倒。常常有艺术家收集胡杨那虬枝盘旋,如铜浇铁铸的树根。

佛州的橡树,在蓝天丽日下,沐着细雨微风,枝叶茂密,傲然挺立,显得多么强壮可靠。然而,二三级的台风一来,它便在狂风肆虐下俯首称臣。

戈壁滩上的胡杨,在缺水少雨的恶劣环境里生长,没有翠叶离披的树冠,没有遮天蔽日的荫凉,那枝叶稀疏的样子多么不起眼。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树身,能够抵挡沙暴的袭击,那深深扎下的根系,能够巩固脚下的土地。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在面对生命中的台风、沙暴时,我们是像佛州的橡树,还是戈壁滩上的胡杨?这一切,都取决于同样的问题:你的“根”有多深?

也许你在公司里已是元老级人物。任何工作内容已是老生常谈,不再新鲜。你对再修几门课,再拿几个执照,再修个学位不感兴趣。我的工作,闭着眼都能完成,要这些何用?当你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小心!你的“根”或许已经不够深了。你能够保证下一波裁员风暴来临时,还能如此从容吗?

也许你正值壮年,身强体健,可以通宵打牌上网,开夜车旅行,可以动辄鸡鸭鱼肉,大快朵颐。你从未想过要去健身房锻练,或是主动节食减肥。那些都是骗胖子出钱的,我不需要。而有一天,不过打了半小时的球,或是跑了几分钟步,你发现自己脚步虚浮,大汗淋漓。这才意识到,你已不再是青春少年。身体的老本儿,怕是不能再吃下去了。是的,这正是你该努力“扎根”的时候了。

又也许,你事业得意,家庭幸福。车子,房子,妻子,儿子,位子,样样俱全。自觉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从未想过有什么信仰上的追求。看着同事、朋友上教堂、祷告,只觉得好笑:那些东西,是精神鸦片,只有弱者才需要。我这样的强者绝不上当。

然而有一天,人生的风暴袭来,你发现这百万豪宅,银行账户,股票红利,皆不能给你以任何安慰,一颗心空落落的不知往何处去。此时,也许是你探索心灵根基的时候了。

一棵树,长在佛罗里达,还是戈壁沙漠,它无从选择。根系的深浅,也取决于树自身的特质,和周围自然环境的条件。而作为有灵的人,我们可以选择。在和风丽日,水分充足的佛罗里达般的生活环境里,我们仍然可以有如戈壁胡杨般深深扎下的根。

让我们常常记得问自己一声:你的根有多深?

 

 

作者来自北国新疆,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现居佛罗里达棕榈滩,任水利工程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