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被称为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正是忧虑。
蔡选青讲述/林亚光整理
“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牛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忧伤?……”忧郁的韵律,曾激起多少人内心共鸣。虽然原因千差万别,但人常常被忧虑、忧郁、忧伤、忧愁之情所袭,被忧虑夺去了平安,却是世间最常见的现象。
耶稣来到世上,给我们带来了两大礼物:今世的平安,来世的永生。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有忧虑就不可能有平安,要想摆脱忧虑,就必须要认清忧虑及其根源。
失控梦魇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向门徒讲了“八福”,也就是八个“要”(《马太福音》5:3-10);紧接着耶稣向门徒讲了三个“不要”:一是不要假冒伪善,二是不要忧虑,三是不要论断人。可见,忧虑是这位创造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自从人脱离神以后,就陷入罪之中,就像一辆失控的汽车一样。人有很多罪,如凶杀、堕落、奸淫、嫉妒等等。耶稣没有着重讲这些,却说了假冒伪善、忧虑、论断人,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性最普遍、最常犯的罪,无论男女老幼都有,而凶杀、奸淫等等,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犯的。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虑的确是人性根深蒂固之病,是人类最难摆脱的梦魇。试想,谁生下地后,不曾被忧虑、忧愁所困扰?古往今来,多少文艺作品就反映了忧虑如何通行无阻、四处肆虐?
忧虑、忧郁、忧伤、忧愁,成了历世历代人们普遍的心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被称为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正是忧虑。以至本应是“快乐王子”的他,被公认为“忧郁王子”。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作,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奥涅金,也是整整一代青年的代表,是“多余人”的鼻祖。他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患了时代的忧虑症”。
在德国,在社会情绪最为亢奋的狂飙突进时期,歌德的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问世就轰动国内外,使作者一夜成名。因为作品所写的主人公维特的烦恼和忧虑,反射了全社会各阶层最流行的内心状态。
涅克拉索夫的被称为“俄罗斯生活史诗”的长篇叙事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写七个生活愁苦不堪的农民,想解开“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之谜,于是走遍俄罗斯大地,遍访从国王、财主到普通农夫的所有各阶层、各种职业的人,包括许多一般人都以为生活得最幸福、最平安的人。结果在偌大的几亿人的俄罗斯土地上,怎么也难找到一个真正快乐自由、无忧无虑的人……
在中国,据2003年有关部门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表述内心深处的状态,都用了两个字:“郁闷”(或“忧虑”),因而甚至有人称这一代是“忧郁的一代”。
忧虑是这样流行,以致以表达忧虑、忧愁、怨恨为名的作品数不胜数,从《长恨歌》到《窦娥怨》,从《清宫怨》到《渔夫恨》,从《感伤旅行》到《忧伤的丽莎》,从《苦恼》到《哀伤》,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当今科技最发达、物质生活最富裕、医学心理学最先进的美国,忧郁症(Depression)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社会流行病之一……
忧虑发自于心,作为有意识的人,从降世以来,心就是不平静的,总是被内在的或外来的种种因素所颠簸,被各种潜在的或自觉的需要所搅扰,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在全球广受认同。他认为人的内心有五大基本需要:
- 生理需要(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性、睡眠等等)。
- 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
- 爱与归属的需要(如爱情、友谊、被社会接纳理解)。
- 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和自尊)。
- 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愿望,如追求成功、完善、正义,从而真正感到生活有意义)。
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类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按上述先后顺序产生和发展。他强调要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的潜力之发展,要求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按照他这一理论,只有满足了各种需要,人才能免于忧虑。但人是无法满足这种种需要的,因此,忧虑自然是人人无法避免的了。
何况,即使一个人依次满足了所有这五大需要,包括达到了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是否真的就不会有忧虑,从此万事大吉了呢?且不说人的愿望是无止境的,而且即使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真正满足。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中,主人公马丁.伊登一出场就因地位底下、被女友的父母歧视而忧虑,从而在忧虑的笼罩下开始忘我奋斗,但直至最后,当他经过艰辛努力到达社会“顶峰”,名利、爱情、荣誉都接踵而至的时候,他却为新的空虚和忧虑所控制,精神日益崩溃,终于走上自尽之路——忧虑始终没有放过他。
无论穷或富,无论受宠受辱,默默无闻或名扬天下,处于低层或登上峰巅,忧虑都像挥之不去的魔影一样,一直缠绕着人类。
忧虑对人的危害极大,它消蚀人的健康,折磨人的精神,扰乱人的安宁,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吸干人的生命。人的很多病,实际上都是忧虑造成的。吃多少药都没有用。要是消除了忧虑,很多病自然就好了。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但是学问无法制造平安。科学已让人能制造各种高精尖的机器,制造人造卫星,太空船,但却无法制造平安;人文学者,如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等等也都惮精竭虑,探讨忧虑的原因,千方百计地提出种种药方,但也无法解决,或只能应付于一时。
中国四川还专门有家杂志,名曰《分忧》,可见为忧虑困扰的人何其多也。文艺作品中的悲剧如此多,又如此能引起人们共鸣,不正因为现实中的悲剧和忧虑的普遍存在吗?人们也在实践中,想用打坐、气功、修行等等来求得平安,消除忧虑,但也都无济于事。为解决忧虑,常常产生了更多的忧虑。
忧虑之源
按照基督教的观点,当初人完全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和性情所造,并且被神安置在最安全(平安)的地方。但因人的始祖犯罪,人开始堕落,偏离了当初被造时所设计的程式和地位。
就像婴儿从母怀中堕落一样,从此,人心就失去了平安。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忧虑。忧虑是人偏离神的最典型的明证,是人堕落之后的“天性”。
忧虑在人间如此普遍,对人的危害又如此之大,但万千种消除忧虑的药方和计策却都无能为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病根。治本才能治标,人只有回归神当初为人所设计的地位,正如婴儿回到母怀,才会有真正的平安。
平安不是由地而生,而是从天而降。因此,不从根本上求排除忧虑之道,自然只能无功而返。
在《马太福音》里,道成肉身的生命设计者耶稣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6:25-34)
这里耶稣用了两个比喻,一是野地的花,二是空中的鸟。他告诉我们,神是信实的、怜悯的神,这野地小花、空中飞鸟是被造中最小、最微不足道的,神还那样照顾,那么何况人呢?
何况,人比小花、小鸟更珍贵,人是神珍爱的孩子。人只要像婴儿回到母怀那样回到神的爱中,还忧虑什么呢?所以,神要我们重视生命甚于吃喝,重视身体甚于衣着,要我们不为衣食住行忧虑,提醒我们不要舍本逐末。只有转眼仰望神,从堕落的地位回归到原初的地位,我们才能走出自己个人狭小的天地,永远摆脱忧虑的蚕食。
平安之路
耶稣提到,忧虑的人就是“小信的人”(《马太福音》6:30)。这就告诉我们,是否忧虑跟对神的信心直接有关。无信心的人,不知道那野地的花草树木、空中的飞鸟,以及太阳月亮,都是天父所造,不知道是天父主宰一切,不敢将自己的事交托给天父,凡事要自己掌握,结果就会忧虑。
因此平安问题,也就是信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信心?
第一、确信天父早已安排了我们的一生,“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子上。”(《诗篇》139:16)我们不过是把神所安排的人生,在时间、空间上活出来罢了。
中国人说人皆有命,是有道理的。这命是神安排的。然而命有主,我不可陷入宿命论,也不该去算命问卦,而是要与这位命运的主同行。
第二、要确信慈爱的天父必然会天天看顾我们。相信神是我们的慈父,他不是一周一次,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看顾我们,看顾非常具体的、个性化的“我”,并且是用对我最好的方式来带领我。这种相信不是因我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而是出自对神的认识。
第三、要确信全能的天父必定能够看顾我们。父母尽力照顾我们,但在很多事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天父有能力。他连麻雀、野花都照顾,何况我们呢?所以他常常指着自然界的一切,向我们显示他的大能。我们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不在他的能力之外。
第四、确信有永生的盼望。眼睛能看见的今世是暂时的,我们在地上只是寄居。为暂时的寄居忧虑,是因小失大。基督徒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真真正正的在心里有了确实的永生的盼望。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就是我们凡事交托,凡事信靠。
信心来自对神的认识,所以,要读圣经,多认识神,确立真正的信心。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7)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6-7)当我们真正以神为主、把一切交托给上帝,我们就会一无所虑。
蔡选青,来自中国上海,医学博士,现在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一医院工作,奥林匹亚华人基督教会负责人。
林亚光,来自中国重庆,原四川外语学院教授,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奥林匹亚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