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汲取营养

 

 

 

 

文/马柏林

 

 

 

读了贵刊56期(2002年12月)第18页上的《谁搬动了我的乳酪?》后,有些随想,愿向你们诉说,敬请指正。

“Who Moved My Cheese?”(作者Spence Johnson)这本寓言式的小故事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积极和欣赏的态度去面对。

我一边看一边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这个寓言故事会让我联想到经常在教会听到的道理,如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是镶了银边的乌云;神关闭了这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一扇对我更好的门;会想到主耶稣关于三个仆人才干的比喻(《太》25:14-30);会想到保罗关于“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腓》3:14-15)的教导……

由此看出,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基督徒怎样对待“世界的智慧”的问题?我认为,近年来许多影响很大的畅销书中,我们基督徒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例如除了这本书外,还有诸如“Emotional Intelligence”(EQ),“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The 10 Natural Laws of Successful Time and Life Management”……

不能因为唯利是图的人可能会欣赏,基督徒就应将之全然否定。实际上圣经中有些篇章,最典型的是《箴言》,就直接汲取了“世界的智慧”。且《箴言》所收的不全属希伯来智者的话,也收纳了其他民族如埃及、阿拉伯哲人的“真言”。可见作者不以人废言,同样重视“异邦的智慧”(见《启导本》P.926)。

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354-430),就善于汲取和利用“世界的智慧”。他从当时的各种思想学说、哲学流派中汲取营养,分析、综合、扬弃之后,创立了较完整的基督教文化体系,为以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准备了理论起点。

我建议《海外校园》编辑部,针对近年畅销流行的书籍和电影,组织一些有份量有说服力的书评和影评。例如前几年票房很高的《廊桥遗梦》(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就应及时指出该片在发出一种犯罪资讯——“婚外情也可以是刻骨铭心,浪漫美好的,只要控制得当,不会妨碍家庭。”这种观念,实在需要警愓。

 

作者回应:本信论点中肯,也很有代表性,很乐意接受他的批评。对任何一本书,读者都可能从不同的观点来了解,并汲取教训,也因此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谁搬动了我的乳酪?》一书也不例外,争论性很多。作者因为受到书中一些“唯变”观念的刺激,有感而发,该文并不能算是一个书评。

马氏的论点也触及了一个大问题,在历史上,应不应当汲取非基督教的思想的确是一大争论。早年的特土良就坚决排斥希腊的哲学思想。奥古斯丁则吸收了伯拉图的思想。但是奥古斯丁是站在稳固的圣经世界观的基础上来综合、分析,所以它的架构坚实。同样地,天主教在中世纪最伟大的阿奎纳也综合、分析了希腊的哲学思想。但是,他是站在一个不坚实的世界观上。他肯定了亚理斯多德人文哲学的地位,埋下了天主教思想的掺杂和人本主义抬头的伏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