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代价—兼论矽谷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熊璩

 

 

 

一、前言

 

1947年圣诞节前两天,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的工程师第一次成功的示范了一个半导体的电晶体装置。廿世纪最伟大的“数字化时代”(Digital Age)就这样揭开了序幕。

因着数字化的技术,引进了“资讯革命”的社会冲击。这个革命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廿世纪末叶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在1990年,高科技工业只占全美成长额的10%,到了1997年,它已占全美成长率的30%。

这样的高度成长塑造了今天的英雄,史坦福大学最年轻的“讲座教授”是由不到卅岁的前学生捐赠的,称为“Yahoo”讲座!今天的公司负责人(CEO)的平均年薪是一般雇员的200倍,这比起70年代的40倍之数是增加了五倍之多。

在这个时代,有78%以上的人不需要为找工作担忧。这应该是一个快乐祥和的时代。但根据芝加哥大学的“全国意见研究中心”的分析,今天的社会,无论是对职业的满意度,或是对经济情况的满意度,甚至快乐感都低于过去廿年的平均水平。

在这个时代,公司为了生存,不再认为“工作保障”是公司的义务。同样,个人为了早日出头,也不认为对公司忠心是一个重要的美德。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引进了新的价值和新的文化。

 

 

二、成功是什么?

 

今天,因为“资讯革命”巨轮的推动,社会景气鼎盛。北加州矽谷的工业,尤其如日中天。到了1997年,它已超过了纽约华尔街而成为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今天的矽谷,除了已经成立的七、八千家资讯公司外,它还以每天11家新公司的速度向上成长。平均每五天便有一家新股票上市(IPO)。这些新上市的公司,以每天产生62个新百万富豪的惊人记录前进。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一个好主意(good idea),加上辛勤的工作,这便是成功的一把钥匙。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能找到投资者(Venture Capital),能够开发新产品,能够将股票推上市场。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能预测市场走向,管道灵活,是能够赌上嬴家的企业家。成功就是能够致敌机先,能撮合“企业婚姻”(Corporate Merger),能以大鱼吃小鱼。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能早年投资微软(Microsoft),英代尔(Intel),西斯科(Cisco),得尔(Dell)或康培(Compaq)。虽然这些公司的总部并不一定在矽谷,但它们对矽谷的工业和经济却有深刻的影响。

 

 

三、成功之路

 

当我们热烈的为台前的胜利者鼓掌之时,有谁了解台后的辛酸?这些现代的竞技者(Gladiator),每周有漫长的工时。个个处心积虑,期望打倒对手。商场上合纵连横,为的是取得市场的主动。

就以年营业总额超过250亿美元的英代尔公司来说吧!它在微电脑(Microprocessor,是个人电脑的主机)市场早已占有近乎垄断的地位,但还是不遗余力用诉讼打击对手,而且更不断设法扩充其控制点,主导蚕食上游与下游工业。最近甚至夹其威势打入了售后服务界。英代尔从来没有因它在市场的优势地位而沾沾自喜,高枕无忧。它随时准备作机动反应,调整策略,攻取新领域。英代尔公司的老板Andy Grove曾讲了一句名言∶“唯有惶恐不安的玩家才会嬴。(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在这竞技场上是不能叫“暂停”的。

再以微软公司为例罢。它以“视窗”及NT系统掌控电脑的软体工业。它强悍的竞争手段已经把IBM公司挤出个人电脑系统的软体市场,把UNIX工作站的市场夺下。不但如此,它更藉着其垄断地位,逐渐把Netscape公司的Navigator市场蚕食。挟其软体系统的控制基点,它打入了汽车工业,家电,以至新闻和电视市场。

这里的游戏规则,第一是“不留活口”,“赶尽杀绝”。第二是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瞻前顾后,胆小守成的人在这里是永远无法出头的。

 

 

四、成功的代价

 

在80年代,美国“垃圾公债”(Junk Bond)大王密尔肯(Michael Milken)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年薪从1970年的两万五千美元跳到1987年的五亿五千万元。后来,他和许多华尔街的大玩家都因非法内线交易而受到牢狱之灾。然而,一直到今年(1998)缓刑期满,他仍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崇拜对象。

在90年代,微软公司的老板盖兹(Bill Gates)是今天人们眼中的英雄。微软的第二号人物包默尔(Steve Ballmer)称他是“我一生中所认识最聪明的人。”盖兹个人所拥有的微软股值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之谱!真是“富可敌国”了。

这些成功者所追求的,并不一定只是财富。他们醉心于操纵市场的权力,他们以击倒对手为快。为了嬴,他们无情的鞭策自己。为了嬴,他们成了工作的奴隶。甚至牺牲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嬴,他们玩弄权术,甚至不惜出卖灵魂。君不见,矽谷中高级主管的履历表?他们几乎是以离婚的次数来肯定他们对事业的投入。

在今天,由于脑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成功又往往决定了人在社会上的价值与尊严,我们实质上已经进入了另一个达尔文式的优种生存的新世界。

靠本事出头是件好事。良性的淘汰也远比靠关系出头强得多了。但若是成功变成我们人生最高的指标(obsession),人类价值的权衡比起古罗马竞技场上的“勇士们”来,就没有太多的分别了。达尔文式的竞争模式,造成了达尔文式的价值观,人的价值就不能高过他的履历表。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过是自我的极度膨胀。

我们或许有囤积财富与权力的脑力,但却失去了推动人类文明的真动力和真智慧。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我们若失去了那“几稀”的价值,也就与禽兽没有差异了。

历史告诉我们,维系人类文明的,不是知识,不是财富,也不是权力。纳粹德国具有所有的条件,也有优种生存的理论,但终于面临败亡的命运。圣经中描写上帝所看重的,也不是那些有华丽外表的人、事、物,而是那“将一杯凉水分给这小子中的一位”的那颗爱心。德蕾莎修女不愿意接受企业界的捐款,因为这世界上缺乏的并不是金钱。一个只知追求成功的社会之所以可怕,便是它蒙蔽了人类心灵中的眼睛,贬损了人类的尊严。若是这样,我们所付的代价岂不是太昂贵了吗?

 

 

五、结语

 

今年春,北加州湾区东岸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案。有人寄信到世界日报,恐吓华人。其中提到“你们这些华人到底是抱着什么心态来到我们这个国家?……除了赚钱,买房,买车,消费之外,你们的真正人生观是什么?……我看不出华人好的文化在哪里?他们的企业家可曾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社区中心做点好事,做一些有用的建设?华人的领袖是谁?……你看过有那么多的人只为赚钱而赚钱吗?华人与美国人立国的理想差太远。……最后,我只能说,他们并不属于这里。”

在我们分析美国社会的现状之时,让我们也看看中国人的心态吧!姑不论写这封恐吓信的人是否其心可诛。这封信所描画的一付华人在美的作客心态确是入木三分的。今天许多新移民对所处的社会并没有任何归属感,也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心。他们只知追求成功,享受社会繁荣的果实。这实在是我们反躬自问的时候了。

是的,成功是好的,也是我们都愿意追求的。面对华人自私心,想要作富有的寓公并非难事;但若要因此被公认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那却不容易。

让我引用盖兹(Bill Gates)在《前面的路》(The Road Ahead)一书中的一段话,“成功是一个差劲的老师。它迷惑聪明人,让他们以为自己永不会输。成功无法指导未来。那些今天看来似乎完善的业务计划,到明天可能是过时的旧调。”或许,这是我们重新思考人生价值、意义的和游戏规则的时候了。

 

作者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数学博士,现在加州北部Hewlett-Packard Lab.从事电脑系统研究工作,曾在本刊发表多篇“他山之石”系列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