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楠
1
前段时间跟一位声音甜美的老师上了一堂画画课。类似心灵探索,借助呼吸、默想,让自己放松,并在内心深处与信仰连接;然后用涂鸦展露内心,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释放。
我拿出一张A4白纸和一盒马克笔,依照老师的带领画画。首先觉得不能让画面太单调,色彩要有层次,就把蓝色系的一些笔一起握在手里,瞬间涂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圈圈点点,再用粉色系的笔继续。接着想,要怎样才能让这一纸纷繁凌乱显得有主题,还能沾上信仰的边儿?就在右侧黄金分割线的位置,用深蓝色画出树干,于是瞬间想到了那句耳熟能详的经文,“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参《诗篇》1:3)用铅笔写在旁边,作业完成。参与的全过程,我应该并没有进入全然放松的状态,只是有判断地处理着发生的信息。
如此驾轻就熟的刻意或许也能透露一些内心的秘密。又看了一眼那画,一棵乱糟糟的树,它的确应该活在溪水边,否则实在没什么指望。我想如果有时间,那位老师可能会进一步提问,我们或许还能互动出一些更有趣的东西,但大约也只会是个游戏。信任需要时间,甚或时间也无济于事,只能靠着圣灵相助。
有时候这个世界并没那么友善,人与人之间不得不保持安全距离,便有意无意地掩藏着自己;为了营建舒适的人际关系,很自然地学会了趋利避害。人到了一定年纪,介怀的事会越来越少,对人对事也越来越难存幻想。多少还是有些悲观,毕竟改变不了什么。常能听到看到一些特别叫人绝望的事,毫无公平,极尽悲惨。想想至少此刻灾难并未临到自己,便万分感恩。凭什么就不是我呢?都是寻常人。全因他的保守看顾。
2
早年在中缅边境游玩,看到那里的缅甸人非常懒散,年纪轻轻就三三两两闲卧树下,他们难道不需要工作吗?有人告诉我,他们当然是去工作的,只是赚够了一日三餐和一口甜茶的钱就歇了。当时我特别鄙视这样的好吃懒做。如今换个角度看,这种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心境,也是太有安全感了。不似周遭尽是些焦虑的人。因着欲壑难填,因着害怕失去,害怕被替代,不自觉地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用外界的评价定义自己的价值。日复一日劳碌奔忙,一旦所获无多,又怨天尤人。到底什么才是最值得珍视且需要坚持的?
我有两个好朋友,是一对夫妻,他们曾经带着三岁的孩子驾着自己的帆船去航海,计划环游地球一周。行到一半几乎身无分文了。他们告诉我,那段弹尽粮绝的日子反而是心里最踏实的时候。他们终于可以全身心地仰望上帝。然后真的就有了奇妙的转机。
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在工作中自然是听多了“你不是不可替代的”,这话当然无可厚非,会让人警醒自责,被动地激发斗志,却也叫人感受到世间的现实与凉薄。但其实,只要有一息尚存,就总会有用的。即便一命呜呼被烧成一把灰,也还是可以拿去肥沃土壤。除了自我感受有差别,天生我“柴”其实都是有用的。如果你被需要的不是你的优点,而是你的特点时,你已然成器;当你乏善可陈、无力回天时,就想想天上飞的麻雀,不种也不收,尚有天父养活,也便能释然。那就像麻雀那样认真去觅食,去好好找到一个力所能及的岗位,兢兢业业的哪怕扫个马路,看个大门,都是尚好的人生。
马大和玛利亚的区别其实只在于她们的心思意念不同,一个合神心意,另一个在学习合身心意的路上,无妨。其实我们总是可以平平安安地做自己当做的。这个安全感我们有吗?
3
上画画课那日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把工作丢了,到处找工作,遇见的竞争对手都是AI人,惨象环生。或许还是有压力,不过这个压力应该也是动力。又定了定神儿,仔细想画画课和丢工作之间到底有何关联。被欣赏和被看穿,被认同和被质疑,被期待和被判定,这之间果真是只有天壤之别么?在一个群体中,保持新鲜感,保持上进心,保持学习能力,是被器重的前提;但保持距离,保持神秘感,或许也能相安无事。正在被勘探的矿藏总是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而被探明的宝藏就已经敲定了掘尽的日期。实用大过怜悯,是这个世界的法则。传道者说,一切都是虚空,包括为自己谋定努力的一切。既然如此,我们敢更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吗?
有一部描写耶稣生平的电视剧,中文翻译做《拣选》(The Chosen),很忠实地还原了圣经中以耶稣为首的那个光明的群体。耶稣的每个门徒在圣经中都是伟人一样的存在。而落实在这部电视剧中,却个性鲜明,有软弱,会犯错,有私心,会纷争,平凡得就像你我。圣经上说耶稣并无佳形美容,而这里的男主还是挺耐看的,是我喜欢的类型。关键是他极有智慧,极其悲悯,极其诚恳真实,又极为勇敢,如果我没有读过圣经,不知道耶稣是何许人也,我会震惊世上竟有如此全然无私爱重他人的人。可我知道他是神的儿子,带命而来,即便受到肉身躯体的限制,他依然大有能力,只是他不选择那样做。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因为他是王,是地上唯一的一个毫无过犯的人。他可以极简单地呼召人说:“跟从我”,便有人舍弃一切跟从他,是因为他有权柄,他是人类终极的盼望和出路。如果他只能被高山仰止,而我永远只能是颗尘埃,那一切都不值得。可事实不是这样。
我知道,在我信他之后,他分明是住在了我的里面。圣经上也分明记着说,靠着他在一切的事上都已经得胜有余(参《罗马书》8:37);得胜的,要与他一同坐在宝座上。(参《启示录》3:21)然而,在这个逼仄的世间,我却依然怯懦无助,恐惧担忧。他活在一个这样的躯壳里面,太委屈了。可他却曾温柔而坚定地说,“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参《约翰福音》14:27)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知道他与我们至近至亲,却似乎并不真的相信。旷野的路就是那么漫长。我需要时时思念他。
4
这个世界好似常在暗夜,没有天明。在一个更深的灰度里,环境会让我们看不见内心那个圣洁的灯台上点亮的明灯。我们常常过的是斗底下的生活,因世界的黑暗而茫然,因自己的小信而丧胆。在某些特殊时刻,也不免显出蝼蚁偷生的本能。常常想起彼得三次不认主,这也成了某种安慰。当然也记得彼得在受了圣灵的洗之后,是如何刚强壮胆视死如归。虽然能被他的勇猛果决所感动和激励,然而单凭着一己之力却难效法。我们的处境都还平常,没遇见过什么大事。若真的有日须面对劫难,我相信天父会在特别的时刻给信靠他的人特别的供应,以让我们在绝境中得着确信,看见他的全能,这无疑是莫大的奖赏和恩典。但我同样也在日日祈祷:“求你不要让我遇见试探,救我脱离凶恶。”(参《马太福音》6:13)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慢慢流淌的河,又像一棵渐渐长成的树,被截断,被修剪,有疼痛,有治愈。因着信念而有方向,因着盼望而智慧渐增。在每一个困境中,专心想念他,真实遇见他。如同勤快地添上灯油拨亮灯芯的那一个童女,真实地看见周围,安稳地回应当下,做个心中有光,真确相信且能践行的人,脚下自是坦途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