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教室
期待儿子符合标准
儿子6岁时,我在教育学院见到一位老教授,问过她一个问题:内向的孩子如何能变得外向?
早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性格很内向。他只愿意和家里人互动、玩耍,一见到陌生人,就很害羞,不愿说话。对此,我很着急。因为我自己就很内向,不爱说话,不会和人交流。从小我就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孤独,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一样。
更何况,在生活中,人们眼里的好孩子,标准基本是聪明加外向。那些能说会道、左右逢源,能和别人打交道的孩子,都更讨人喜欢。两相对照,我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他实在是太不符合这个标准了。
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特意去王府井书店,希望能找到一些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儿童读物。“小熊维尼”系列童话故事,深入浅出,展现出的那份温馨与亲情让我很欣喜。虽然这套书很贵,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因为我隐隐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比学会多少知识重要得多。其实,这也是我希望儿子来美国的主要原因。
儿子是我学习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动力。正是他的到来,带给我许多经历,也是他身上发生的问题,促使我思考人的起源。我在教育他的过程中,遇到的挣扎更促使我渴望去明白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决。
因着对儿子的担心与困惑,我向老教授请教。没想到,老教授的回答令我颇为失望,她说:这是天生的,没有办法改变。
面对教育学权威的结论,当时,我只能接受。
发现原来另有标准
而今,十多年过去了,儿子已经与小时候大不一样,他的成长经历让我发现了人文教育里的一些缺失。
正如老教授所言,儿子的内向、不善言辞从未改变,一直伴随着他从小学到中学,即便是在美国这样宽容和人性化的社会里。因为那是他先天的性格,也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文化差异和身份认知上的挑战,这成为他与不同肤色的孩子深入交往的阻碍。进入中学后,他变得越来越孤独。其实,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就这样,我们在美国中西部居住了5年,儿子从5年级读到了10年级。在这期间,我被神的爱唤醒,跨越文化阻碍,认识了那位至高者。与此同时,我也一直经历着病痛的困扰,因此,儿子在7年级时,随我回国上了一年学。这一年,正是上帝的手在他身上做工的开始,他经历了自信心的重塑。
在超出我们所求所想的良好环境里,我看到了儿子温柔、善良的内心和愿意坚持的品格。姥姥、姥爷和几位老师对他的爱,不仅让他的学习有提升,也让他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赢得了赞赏和友谊。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所看重的世俗标准是让我产生挣扎和矛盾的来源。我过于看重世人的眼光,而忽略了上帝所喜爱的温柔、良善,没看到上帝自己就是所有美善的源泉。我们的生命若要结出圣灵的果子,就需要与他在生命上相连结,扎根在基督里,认识自己是谁,确信我们在基督里真正的身份。
回到美国后,儿子变得越来越有信心。每个周五,我们一家人都会去参加中文教会的聚会。带领青少年团契的是一对台湾夫妇,他们带给他的爱与关怀,帮助他越来越多地认识上帝。从他脸上常常绽放的灿烂笑容和他对深厚友谊越来越清晰的描述,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变化。
挑战中遇见新的自己
2014年,我先生需要去东部的城市工作。当时,儿子即将上11年级,我也刚刚在蒙台梭利学校工作了两年。我们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是一起搬家到东部;要么就是我和老大留在中西部,先生与老二搬过去。让上高中的孩子搬家,无论是从适应新环境、交朋友方面,还是从考大学提交申请材料方面,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正当我们犹豫不决时,儿子自己下定决心,要一家人在一起,他愿意搬家,愿意到一个新的学校读高中。他在这件事上显露出的从容淡定,让我颇为意外,但同时也倍感欣慰。
于是,我们在2014年的夏天,举家搬到了东部。也是在那个夏末,儿子参加了“Word of Life”(“生命之道”)基督徒夏令营。在那里,他决定接受上帝的爱,并与天父建立爱的关系,从此开启了他生命中崭新的一页。
转入新的学校,课程进度不同,儿子不仅面临着学业上的压力,也面临着友谊的需求。他一如既往地投入到青少年团契的聚会中,与同龄人一起学习上帝的话语。
在11年级紧张的学业中,在申请大学的繁忙考试和准备中,他从未间断过读圣经、参加敬拜与团契生活、以及与同伴们讨论上帝的话语。我看到了他对上帝的依靠与渴慕,看到了真实的信仰对他生命的改变,他不但收获了对生命深层次的感悟,也收获了与许多同龄孩子的友谊。
在申请大学的文章中,他真实而富有感情地叙述了自己经历的搬家、转学的困难,以及战胜困难后得到的祝福,成为最有感染力的大学申请材料。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帝那双看不见的手对我们一家人的呵护和带领。
仰望中不断得坚固
儿子的房间里,有一本斑驳的圣经,很多页几乎快要脱落了,这是他高中时读的。我不禁想到去年2月,趁着老二冬假的时候,我们开车去他的学校看望他。那天,正值他在大学的团契聚会,我们中途加入,结束时与他的伙伴们一起聊天。看到一张张热情洋溢的年轻笑脸,倾听他们深刻、成熟的思考,了解他们的愿望与追求,看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伙伴们彼此亲密深厚的友谊,他们接待我们好像接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我们知道,儿子正被引领着,走进一个更大的家。
我看到儿子的生命因着与至高者的连结,因着他渴慕神的话语,生命的根基越扎越深。他不仅常怀爱、喜乐与平安,也在侍奉中成为更多人的帮助者,与许多人产生更有深度的心灵交流。每次回家,或离开,看到他与每个人深深地拥抱和问候,我都能感受到他里面的爱与关怀。
想到老教授十多年前的回答,我发现,人文教育无法给予的,正是让孩子能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就是对他们的灵魂说话。是上帝的话语打开了儿子的眼界,指明了他的方向,带给他爱的帮助,使他不再封闭,也不再自卑,因着上帝的话语不断地涌入,他的内心开始绽放生命的活力,并让他能用有智慧的言语与人交流。
当初,我隐隐地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拥有知识要重要;现在,我明白了,一个孩子属灵生命的健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重要。因为再好的教育、再好的工作、再好的天赋,如果没有上帝话语的引导,所有横向的关系——家庭、工作、友谊等,都得不到养分与指南,那么一个人也终究不会得到喜乐、和平、爱和丰盛的生命。同样,没有上帝对一个人品德的塑造,他做事的动力、热情、责任和信心也就得不到充足的供应。
我们周遭所有横向的关系都来自我们与至高者这条纵向关系的供应。愿意把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放在首位的,那人是有福的。因为我们从上帝智慧的源泉里得到的,不仅是今生的丰富,也有永生百倍的幸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