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牧
1
小组聚会后,大家都在讨论圣诞节的活动安排,我却郁闷起来。“他们已经连续三次拒绝来参加圣诞节庆祝活动了,这次还邀请吗?”要是包括最早那次小心翼翼地暗示,就有四次了。
说实在的,邀请家人、同事或者朋友来庆祝圣诞节,对我来说,非但不是件快乐的事,还是一种压力。
同事对我的信仰,除了报以礼貌性的尊重外,不好奇,也没兴趣。
朋友,大都是户外徒步、工作往来时认识的,有共同的兴趣,平时谈得来,偶尔聚聚时,听我讲信仰故事,“啊,太神奇了,真有意思!”但说完就没有然后了。
家人,说来很有意思,爸爸信耶稣那会儿,我反对;后来我信耶稣,姐姐和姐夫反对;弟弟呢,第一次听福音,就百分百地说相信,虽然相信了,却仍有很多保留,害怕失去自我,总找理由不参加基督徒的聚会。
同事和朋友,有些邀请过一次,拒绝了就不再邀请了,我不是没有“爱心”,只是做不到厚脸皮,更不想让别人有压力。
至于家人,每逢圣诞节,不邀请吧,心里总有种失落感。弟兄姐妹是我的家人,家人更是家人,要能就着这么个节日,一家人能一起聚聚,互诉衷肠,该有多好。
所以,每到12月聚餐时,我就寻时机告诉他们圣诞节的事儿。
2
那次也一样,我差不多准备好再次听他们说,“噢,去不成,有事呢。”没想到,就因为弟弟的女朋友在场,这是个大三的女孩,和弟弟刚交往不久,她对我们家情况几乎不了解,一听我说圣诞节聚会,兴奋地拍起手,笑着说,“太好了,大家一起去吧!”
姐姐刚上小学的女儿,也跟着起哄,“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妈妈看看姐姐,在家里,她最听大女儿的话。我便笑嘻嘻地央求姐姐,“反正是周六,又不上班,全家还可以一起聚餐,总得去看下我演的话剧吧!”
就这样,一切水到渠成,姐姐微微地笑了下,然后轻声说,“那好吧。”
他们继续说笑着吃饭,而我却兴奋得不得了,一遍遍地在心里“感谢主!感谢主!”
想一想,自从信主以来,生活中的事情大部分都和教会中的弟兄姐妹有关,每周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还多。有时候,周日家人聚餐什么的,我却不能去,再后来,每逢周日家里有什么集体活动,他们便不通知我了。
起先,从事教育工作的姐姐,会对我的信仰生活感到不解,她和姐夫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根本不去了解,就认定信耶稣的这群人一定没文化、贫穷、愚昧、迷信、多病多灾、感情用事、冲动、缺乏分辨力……
我一直想要跟他们解释,现在终于有了眼见为实的机会,听到家人答应参加圣诞节聚会,我又兴奋又紧张,一种期待奇迹发生的喜悦充满着我。
曾经,我想如果我是家里的老大,就不会费这么大力气让他们愿意了解我的信仰。因为我认识好几个是家里老大的基督徒,他们信主后,其他家庭成员跟着就信了。
本来就没有话语权的老二,在成为基督徒前,还爱跟家人吵架,所以信耶稣后,只能少说多做,让生命改变的事实说话。就算面对家人时不时地挑战、试探、嘲讽,也要在沉默中忍耐。
也许,这个圣诞节就是家人愿意接纳上帝,起码愿意了解基督的开始呢?从他们答应的那天起,我的期望就像气球一样,一点点鼓起来,心里也飘飘然,想象着一家人一起赞美神的画面就十分开心。
3
我的家人外出时,一定会好好打扮,穿着正式得体,一丝不苟。这次圣诞节,弟弟穿着雅致,长得漂亮,再加上浑身散发着好闻的香水味道的弟弟女朋友,家庭阵容无可挑剔。
从头到尾,他们表现得安静、礼貌、带着微笑,跟人讲话谦让和气。可那天被邀请来的人却形形色色,让我吃惊不小。心想难道他们是弟兄姐妹的家人、朋友或者熟人?可有些人怎么看上去像刚从集市上赶来的小贩,和还没睡醒的年轻人?
我吃惊,因为以前圣诞节邀请来的人,没这么复杂。看着头发油腻,穿着松垮外套的中年男子;浓妆艳抹的妇女;一脸无所谓,吊儿郎当的少男少女;还有步履蹒跚带着孙儿的老人;甚至有一个年轻姑娘还带着鼻环!我心里的感觉也变得复杂起来。
崇拜一结束,一个大嗓门的妇人在喊她的孩子。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不是这样的!”我喘了一口气,心情无比烦乱。
谢饭祷告后,我们一家被喧闹的人包围着,妈妈和姐姐客气地微笑着,静悄悄地看着拥挤着打饭的人群,笑笑说:“人多,咱们就不要挤了,简单吃点,回家再吃吧。”我猜他们应该很想说,“原来你就和这样一群人混在一起呀?”
那一刻我觉得难过极了,真想告诉他们,“那些人可能还不是基督徒,这些人才是。”那一刻,我真想把教会里有学位、有地位、有品格、有形象的弟兄姐妹叫到他们面前,介绍给他们认识。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这个教会,这里有各行各业的人,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老师、公司白领和大学生,中青年占多数,也有老人和文化不高的蓝领,可都看上去非常得体,行为举止很有基督徒的样子。
有那么一两次,我听到一位姐妹说,她传福音给小区卖菜的阿姨,可是不知道该不该带到这里来,还是介绍她去别的地方;还有一次,一位弟兄带他的邻居来,那人看上去是个邋里邋遢的宅男,身上有股酸臭,操着浓重的方言,听道的时候还不停咳嗽,我相信不止我一个暗暗地希望这人再也不要来了。
也许,平日里大家还顾忌是否该邀请某些人来,而今天,这些人全被邀请来了。本来我以为自己担心家人会因此对今天的聚会产生看法,却渐渐看见了自己的虚荣和骄傲。
期待奇迹发生的兴奋渐渐冷却,节日的愉悦也渐渐消失,失望和羞愧爬上心头。
4
我心灰意冷地吞嚼着食物,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在舞台上溜达着玩儿,她拿起搁在桌上的麦克风,“远远在马槽里,无枕也无床,小小的主耶稣,睡在干草上。”她的声音软软的,甜甜的,打饭的人,吃饭的人,一下子都安静下来。
另一个声音却在我心底里响起,“是的,我出生在马槽,没背景,没学历,没地位,并无佳形美容,一身破烂衣裳,而且不受有学识的人欢迎……可我来就是要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其中也包括你。”
“我?我是怎样的人?”这样想来,似乎在信耶稣后的几年,我已将自己列入了另一个名单。
聚会结束后,我想走路回住处,那是一段挺远的路。
天空灰暗,飘起了雪花,身边走过的人们好像很快乐的样子,街上店铺的橱窗内悬挂着圣诞彩灯,光艳迷人,叫人温暖。
想到12月一过,几场雪后,这些装饰将被拆掉,店铺会复原如初;然后春天就来了,艳阳高照,谁还会想念圣诞季的彩灯?谁还会哼唱“铃儿响叮当”呢?
过不了多久,大家会忘记这个圣诞节,这场聚会中的感动、失望、赞扬或者批评,一样会被遗忘。可什么会真正留下来,一直留到永远呢?
想到这些,心里越发沉重。
5
今年圣诞节前一周的主日,一位弟兄分享说,就算没有圣诞节,耶稣也一样被记得,被敬拜。耶稣的道成肉身降世为人叫我们蒙了大恩。进入上帝家里的人愿意打开家门和心门,邀请四面八方的人来品尝我们因信上帝而有的喜乐和平安。
可是好几个圣诞节,我并非在和众人一起欢庆和分享,充满在我心里的不是感动和喜乐,而是劳累和忙碌。像仆人一样服务别人,不过是想得到认可而已,现在想想,这些认可并没有带给我满足的喜乐。
耶稣说他来寻找那些失丧的人(参《路加福音》19:10),有病的人,贫穷的人,和受伤害的人,被这个世界看为一无所有的人,要和他们一起庆祝生命更新的奇妙。可是什么时候起,我从这样一群人中走出来,并且觉得他们“不堪入目”呢?
这个本来想得到家人认可的圣诞节,让我在心烦意乱中蓦然回首,在那里,我发现主耶稣正和那一群人并肩同行。
看着自己踯躅独行的样子,心里不禁难过得要哭了。
“不,孩子,你没有独行,我也一直和你在一起,你的努力和坚持,我都看见了,你不需要证明你是谁,我比你更认识你,只是我希望你明白每个圣诞节,每一天,庆祝我的同在是件喜乐的事,而不是负重和忧愁的事。”我仿佛听到神这样对我说。
雪花越飘越多,心头的疑虑也纷纷落下,本来以为这个圣诞节,在我的家人身上会有奇迹发生,看来奇迹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了。
抬头看看天空,隐约间好像看见有几颗星星在闪烁,当年从东方前去寻找弥赛亚的智者们,就是追随着一颗指路的星星,找到马槽里降生的圣子耶稣,如今,耶稣的光也指引我,叫我不再看自己,只仰望他。
回到家,卸去一身寒气,弟弟的女朋友打来电话。她跟我通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言语间带着兴奋和激动。
原来她从小由奶奶带大,生活在乡下,上大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来到大城市生活后,她一直有种自卑感。
可今天,看见身边这么多朴实单纯的人们,有些还操着她的乡音,站在他们当中,她很为自己精致的着装,一身的香水味感到难为情,第一次在这个城市,和这样一群人站在上帝面前唱诗赞美,她有种回家的感觉。
她说唱赞美诗的时候,她哭了,她说她还想来聚会,她还说了好多,我举着电话的手腕都酸了,“嗯,嗯,”地应答着,早就满脸泪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