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特区的圣经博物馆亲历体验

 

 

 

 

 

文/林鹿

 

 

 

 

 

2018年2月2日,从早上9点半到下午4点,我们在华盛顿特区的圣经博物馆参观展览。据说,如果你每天用8小时参观,共需要9天的时间才能全部看完。博物馆每层都由不同的设计公司设计,每层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圣经博物馆内部设计耗费4200万美元,拥有各种高科技互动体验,我喜欢这种自由互动体验经历。

 

 

比如,一个桌面电脑屏幕邀请你写一个词,表达你对圣经的感受,不同国家的观众分别用自己的语言在写,我当然用中文写出“圣洁”,然后加上英文Holy, 大屏幕上会显示我刚写的字,赶快拍照留念。

 

 

 

德国人约翰尼斯·古藤堡(Johannes Gutenberg)1452年开始印刷圣经,他在1454年完成了第一版印刷,出版了185本圣经。在一个穿着黄色衣裙的非裔女子的指导下,我得以用15世纪像推磨般使大木头滚动着油印了一页圣经,等油墨晾干后,她把这页圣经送我作为纪念品。

 

 

突然惊喜地发现,自己置身在模拟以色列村庄拿撒勒村口。我和一位站在村口,筐里放着羊毛纺线的女子聊天,她用一种历史人物的口气跟我交谈。我观看了以耶稣所讲故事为主的影像制作,如“浪子回头”的故事,“十个童女的故事”,等等。石匠问我们建造房屋以什么石头为准,我回答“房角石”,其他游客很惊讶地看着我。

村里有简单的犹太人会堂,会堂里的拉比热情地接待我们。他激情演绎了圣经《路加福音》第4章的场景:耶稣进了会堂,就打开《以赛亚书》宣读:“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耶稣读完了以后,就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参《路加福音》4:16-21)

我们坐在石台阶上,听得很认真,拉比的讲解一点也不枯燥。结束时,他兴奋地对石匠击掌说:“我今天被圣灵膏抹了。”

我曾经画过5个智慧童女和油灯,注意到乡村的房屋和会堂各处都有油灯,油灯会放在灯台上。

 

 

 

《十个童女》的比喻中,5个智慧的童女油灯中有油,另外5个愚拙的童女的油灯里没有油。实物油灯所需的油其实并不多,你的灯里有油吗?我们的灯都需要油。

唯有一项体验需要提醒年纪稍大的朋友:不要像我们不加思索楞楞地当了一次空中飞人,要三思而行。带上特别的3D眼镜,站在一个特定位置上,束上安全带,飞翔于华盛顿各处,飞跃到华盛顿纪念碑的顶部,看上面铭刻着希腊文的“赞美上帝”,然后钻入国会山大厅内部,看某一处写有圣经字句。飞翔速度极快,我们在华盛顿特区的建筑群内外出入,请一定要特别注意你身体的适应能力,若有晕眩感,需要你及时举手,工作人员就马上停机,中断你的飞翔。

可叹我曾想过举手,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惊心刺激。若你非要体验飞人,建议不要进馆后第一个就体验飞人,真会搅动你的胃七上八下的!

在玛哪餐厅午餐后,第6层震撼视角,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我们透过大玻璃窗眺望着隔街相望的国会大厦。

 

 

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位于5楼的特别画展“活着的死人:透过艺术默想《传道书》”,我推敲着中文该怎样表达为好,虽然活着其实是死人?行尸走肉?按照肉体是活着,按照灵魂却是死人?总之说的是灵性层面的死人。

 

 

出其不意的选题,深邃的寓意,令我耳目一新。

展厅深蓝绿的墙面上,衬出了1650年、1660年、1730年意大利画家的油画。主题用简单醒目的白字写在墙上,撞击着你的思想。你不是在被动地看画,面对这些主题,你不得不迎面与你平常会回避的视觉形象碰撞在一起,与你不太愿意思考的主题打个照面。你的眼睛就被钉在了这一幅幅画面上,画面上的形象也会盯着你,那平常的静物在这样的主题中突然寓意深远了。

 

 

一半美女一半骷髅的画,灵魂透视效果很震撼,我避之不及。

迎面墙上是有翼的骷髅陶塑,不大,却引人注意!虽然我并不愿盯着骷髅看,又不得不多看几眼。

 

 

骷髅加上翅膀,就不仅仅为死亡的象征符号。在中世纪,灵魂重生,需要通过死亡,死亡是达到更高境界的门户,骷髅不会引起恐怖。骷髅和十字骨符号是作为重生的象征。骷髅象征着死亡,翅膀连着复活,彼此循环,骷髅与翅膀,代表生命的短暂性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时还会有交叉的骨头(代表死亡和被钉十字架)。

 

 

这幅画的是希腊神话命运女神之一阿特罗波斯,这个名字的原意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她的两个姐妹一个纺线,一个测量长度,她的职责是剪断生命之线。画面上是拿着三只纺线纺锤,有时会是拿着大剪刀的老妇人,因为在希腊神话中,阿特罗波斯会用她的剪刀切断人的生命线,结束凡人的生命。

弦乐、乐谱、地球仪、断弦、骷髅、书籍都是象征符号。画展主题单纯而尖锐,若人不死,这些与你无关,若人会死,就与你有关。“上帝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上帝的恩赐。”(《传道书》5:19)

通常在大展览馆里,按照历史时期或画家来分类,不是按照主题来布展,很多画混合在一起,似乎没有主题关系地放在那里,缺乏对其意义的指向的引导和讲解,缺乏整体主题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而这里是主题引领的展览。

 

 

翻开的乐谱,边缘已经卷曲,蜡烛燃尽后只剩空空的烛台,谁曾经读过这厚厚的书籍?完全失去琴弦的琴架、停止的沙漏、墙壁上没油的油灯,与骷髅头堆放在一起后,让人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物还在,人呢?

 

 

 

《传道书》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由所罗门王写成。这个展览的主题直指我作为中国人的两个禁忌。一是死亡。国人不会直接谈论死亡,即使面对临终病人,彼此仍然含糊其辞;另外一个是知识有限。读书再多也有穷尽,中国人把知识放在很高的位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比较少地涉及知识的局限性,其实信息时代,论书本上的知识积累,早就比不得机器人了,唯有灵魂觉醒使人生无论短长都有意义。

 

 

1627年创作的画取名《音乐会》,拉着大提琴的男士,杏黄色的歌者,肉体仍然光鲜,张开口唱歌,有年轻的女子在一旁翻阅着歌谱,背后竟有个妇人如同巫婆在奸笑着。

 

 

另外一幅画:饮酒、赌博、散落或堆砌的扑克牌、烟枪、罐子里的烟蒂、木桌上残留的虾壳、坚实的陶器酒罐,曾经及时行乐的场景,层层递进,强化这些享乐的短暂易逝。

 

 

地上的愉悦、健康和财富,都是上帝的恩典,不需要拒绝这些享受。只是要知道短暂的人生中,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宝在天上。

 

 

 

“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 我指嬉笑说:这是狂妄;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传道书》2:1-2)

Youth Surprised by Death(青年人被死神惊吓了)。如果去一趟墓地,就会看见墓碑上刻着的逝者的年龄不分老幼,但是,当人年轻时,的确不愿意想到死神敲门,白发人送黑发人总是人生的不幸。展览的广告只取了画的一半,就是青年人这一边,但他被惊吓的表情实在意味深长。

 

 

惟愿当今的知识分子或普罗大众,把自己放入永恒的坐标系中,正视人生的短暂,在上帝的智慧启示中,获得新的视角,接受基督为我们预备的永恒。。

 

附:

我采访了圣经博物馆美术馆馆长和策展人Corinna Ricasoli博士。

 

 

问:作为策展人,您选择策划这个主题的初衷是什么?是什么触发了灵感?

 

答:办展览是教育的好机会,博物馆用艺术品来吸引大众。我聚焦在新颖的主题,展览历史中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何使来宾看展览时会津津有味,我会避开学者们感兴趣的主题,因为通常学者感兴趣的,大众却觉得无趣和乏味。当圣经博物馆选择主题时,我首先想到这本绝妙的《传道书》。它是历代最重要的也是最有趣的书之一,自古以来以及我们当代都感受到《传道书》的影响力。

若是知道我们必须面对死亡之后,导致幸福生活的不成文规则是什么?有快乐的死亡吗?什么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传道书》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在文学、哲学、音乐和视觉艺术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响,但完全致力于《传道书》主题的画展我尚未见过,使我对这主题画展的独特优势很有信心。

 

问:您用了多长时间来策展?从创意到最后布置展览,您们团队有多少人参与?

 

答:策展花了2年半时间。我负责展览理念和策展。我选择当前展出的作品,不是单靠我自己,策划展览靠的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我有一位杰出的研究助理和精彩的编辑同事,以及一位了不起的注册员。

 

问:请问这个过程您的策划思路如何?

 

答:先有主题,《传道书》主题先行,围绕着《传道书》主题,寻找可以重点突出主题的绘画。

 

问:这些标题都取得简洁但很有力量,能够让人过目不忘,是您取的这些标题吗?

 

答:展示中的所有内容,房间和部分的标题和面板都由我来编写。

 

问:中国文化中不敢直面死亡。中国文化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把书本知识抬到非常高的地位。

 

答:即使在西方文化中,死亡也是一个禁忌。学者往往迷失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非常具体的问题,很容易失去视角。但死亡将会临到每一个人。

当我们在一幅画中看到一些不同的元素(琴弦,乐谱,地球仪,断弦、骷髅、乐谱、书籍)时,会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看待它们,它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令人着迷,它们涉及到人的脆弱性,人有着欲望世界的世俗乐趣,却不得不面对死亡来临的必然性。

最后我想告诉你,我们团队连睡觉时都在策展,思考策划有趣的新展览,邀请人们参与圣经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今年夏天会有新展览,欢迎华人朋友们经常查看我们博物馆网页,关注我们的展览预告!

 

 

注:

圣经博物馆的特别展览:“活着的死人:通过艺术来默想《传道书》”,16至18世纪画作与《传道书》的主题相呼应。参展作品来自世界主要博物馆和收藏品,包括国家美术馆(华盛顿特区)、乌菲兹美术馆、国立博物馆和梵蒂冈使徒图书馆所藏的欧洲杰作。

展览时间为:2017年11月18日至2018年4月30日。

展览地址: 400 4th St SW, Washington, DC 20024

 

《 “华盛顿特区的圣经博物馆亲历体验” 》 有 2 条评论

  1. 张纪德 的头像

    很有价值的報导及分享。但在介绍《传道书》的那一段有误:《传道书》由所罗门王写成,他的年代不是在公元前3世纪;而应该在公元前十世纪。从舊约《列王记》及一般历史文献都显示,他父亲大衛建立以色列王国,在位40年(1010-970BC);所罗门接续做王,也是40年(970 to 930BC)。若更正,这篇文就更美了!

  2. Luke 的头像
    Luke

    以马内利,非常好的分享,上帝所创造的宇宙及生命,艺术之美,通过圣经博物馆向当代人展示出耒,万物张显上帝的荣耀,见证上帝的爱与奇妙的创选,思念上帝的恩典,我曾经攻读美术学院、现定居洛杉矶,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上帝的慈爱与赐给世界上的祝福与美,在每一个时代兴起福音圣工,以不同的方法拓展上帝的国度,荣神益人,感谢赞美亲爱的上帝,荣耀归上帝,阿门!
    谢谢分享
    Luke Huang 于洛杉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