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镜子,帕子

 

 

 

文/方仁念

 

 

 

已经有半年时间,写不出一篇有关灵性生活感受的文章了。虽然编辑部的同工向我约过几次稿,我也几次想要构思,但每次坐在电脑前,都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有时甚至痛苦地感到:拙作〈小溪之歌〉也许就是我的终结篇,因为小溪已经干涸了,再也唱不出与神相交的欢乐的歌声来了。

往常只要我想到要给《海外校园》投稿,经过静心地祷告,题目和思想便自然而然地往外涌,我绝没有刻意去构思,只感到在灵里与神交通,接受他灌溉的幸福。文章写完了,重读的时候自己都往往深感到惊讶,因为自己在灵性生活中是极幼稚的,十几年以来都曾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基督徒。以我的本相来说,我真的没有资格来写什么灵性生活感受的体会。所以,我自己才会觉得奇怪:这些字句难道是我写出来的吗?得承认在写作过程中,虽谈不上圣灵充满,但的确体会到与圣灵同在的喜悦。我感谢神用我,将他的话灌进了我的脑袋,又自然而然地淌了出来。这时的我比较清楚地看到:神是咱们《海外校园》的光源,每一个同工不过是一面小小的镜子罢了!

我内心深处当时是曾感受到一个命令:在自己第二春的生命中,要紧的是不断追求灵性生命的成长,并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写下来。投给《海外校园》系列散文虽题名为《写给未成年的孩子》,其实自己的生命也不过相当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神是要我通过写稿,不断照照镜子,快快成长。但写着写着,就忘了自己不过是一面镜子。看看别人的文章写得充实又漂亮,于是想到自己虽不是专业作家,也该表现出一个作家的水准,不能老是写一种体裁的文章,像说教似的。~I;我该表现出我的特长来,我不愿顺服神当时给我的命令,想到的只是怎样显露自己的文学才能。

听到弟兄姐妹的赞许声多了起来,我嘴上虽不忘说“感谢主”,实际心里却渐渐忘却是神要我为他做工,我不过是他的器皿罢了。位子既颠倒了,变成是“我要”为神做工,听起来多好听啊!似乎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愿意为神摆上,实际在“我要”和“要我”词序的变更之下,整个的质就起了变化:“要我”是以神为主体,神要我为他工作是为了荣耀神;“我要”是以我为主体,因此很自然就会跟神去谈判,强调自我的特点,追求创造新的自我价值的满足。即使形式上还在做工,只是这工不是神要我做的,作工的目的不在荣耀神,那一切的工不过是草木禾秸。

感谢主,就在自己灵里生活十分空虚、干涸的时候,一位弟兄借了一本主的仆人宋尚节的《灵里集光》给我。过去我也看过《宋尚节传》等书,那只是因为我喜欢看传记,故也就将宋传作为一本传记文学看看而已。这次,却是神要藉这书来“修理”我。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即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仆人,就像宋尚节这样有名的传道家,他也需要不断地清洁自己的心殿,这样才能有圣灵的充满,工作也才能有成效。反之,在教会的历史上,同时也在现今世界中,曾有多少有名的仆人,的确也曾作过一些名噪一时的工作,但最终不但自己跌倒,也绊倒了别人。

关键在于作工的人,若眼睛不再盯在神身上,而盯在作过的工身上,不再想到自己只是反射光的镜子,而误认自己也能发光,结果必给神的荣耀带来损伤。特别如我,从小读过很多歌颂蜡烛的散文和诗歌,常觉得歌颂蜡烛我很乐意接受,因为它看起来很小却仍很伟大:它燃尽了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蜡烛的牺牲精神似乎很可贵。然而,主要求跟随他的每个仆人都清楚:基督并不是要我们做蜡烛,更不应看重自己的光。只有神才是光,世上只有他才是这唯一的光源,其他都不是光。哪怕你以为自己能做一支小小的蜡烛发些光,这也是错的,也是非分之想,因为人的本质使他不能成为光。歌颂蜡烛的人,实际上还是一些孤芳自赏的人,他的眼睛还是盯在自己的献身,自己的名誉上,忘却了耶稣的巨大牺牲和给我们救赎的恩典。在此,联想到中国人造字,实在很有神所给的智慧在里面,请看:“牺牲”的“牺”字,它的右半边硬是要在羔羊底下,将残伤的“我”加上小半个“鞠躬”的“弓”字,这才谈得上是正确的“牺牲”,没有旧我的弯曲、破损,便根本谈不上牺牲二字。自以为在牺牲的人,实际上他牺牲的只是神的恩典。

在神的工作中,每一个同工都是一面小小的镜子。正如前面所说,镜子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它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个本质。一面放在黑暗中的镜子,它是什么光也反射不出来的,必须来到光前面,才能反射光,照见物象。其次,镜子本身需要擦拭干净,若是镜子上沾满了灰尘,自然不能反射光,也不能发挥镜子的用途。再次,能够起到反射阳光、聚集能量等作用的小太阳等器械,都是由无数片小镜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相互联合成为一体,若是每面镜子都认为自己愈大才愈能起作用的话,那小太阳岂不该成了一长排穿衣镜了吗?我前一段所学的功课显明:谁以为自己能发光,神必叫他暗淡无光,因为“斧岂可向用斧砍木的自夸呢,锯岂可向用锯的自大呢?”(以赛亚书10:15)

在神用他的仆人所作的工前面,人除了自欺欺人地自封为光之外,也很容易以神的荣耀的帕子来掩盖自己的本相。记得有一次在赴校区查经班同工会的路上,一位弟兄谈起他们在查经时讨论了摩西的帕子,这话题顿时像一道天上来的亮光照亮了我的心头。摩西第二次上西乃山四十昼夜,领受耶和华有关立约的教导,下山时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华和他说了话而发了光。这使得亚伦和以色列众人都害怕。于是他们便想出了法子(这是人善于用的法子,并不是耶和华教他们的法子),即在摩西脸上蒙上帕子。当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他说话时,就揭去帕子;而出来与以色列百姓说话时便蒙上它。这帕子对人来说,有两种作用:一是不让人直接见到摩西脸上所反射的耶和华极其耀目的荣光,因为人总是害怕真神的荣光;二是不让人们发现那来自耶和华的荣光正在逐渐消失。

这帕子的发明和运用正充分表现了人的智慧和人的本性。人类自始祖亚当及其妻开始,便热衷于寻求人类的智慧,希望人能料事如神,能跟神一样的智慧,就能享受跟神一样的荣耀。因此,人类的历史,也就一直不能脱离不把神当做神来荣耀的罪孽,同时也避免不了把人推上神的荣耀地位的悲剧。从古代的亚力山大到近代的希特勒、毛泽东,人类从不厌倦这种偷窃神的荣耀的闹剧。我们基督徒常知道取笑这种历史狂人的无耻,但自己却也不时地在窃取神的荣耀。而且偷盗时,也总不忘戴上所谓神的荣耀的帕子,唯恐众人会发现自己的脸并不会发光,不过是反射神的光。而且,人也不是不知道,既不是自发的光,那这种反射的光若不到光源面前来,总会时时淡薄以至完全消失。因此,对付的最好办法便是蒙着帕子不打开,哪怕反射光早已消退,帕子若是蒙着,至少也可以使人们错以为里面还有光。想一想,人类中像摩西这样伟大、忠心又谦虚的先知和神的仆人,尚且采用了帕子  但他至少不忘记来到耶和华面前时必定揭开这帕子,直接接受主荣耀的光照。一个想要真正成为主有用器皿的人,在自己灵性成长的过程中实在不得不时时警惕这帕子,不要让它成为自己的遮羞布,更不能成为切断神的光照、窃取神的荣耀的装饰物。

主啊,求你宽恕我!求你让我通过服侍你,不是看到事工本身,而是能不断洁净自己的心殿,求得你常住在里面,“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篇36:9 )

 

作者来自上海,原为大学中文教授,现住美国纽泽西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