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AI的话题下说说“拼教养”/HT

 

文/ HT

 

在这个有关AI 的消息爆棚的档口,说说“拼教养”,好像很合时宜。因着AI异军突起,教养拼的到底是什么,一时间好多人蒙了圈儿。尤其是很多大学生,发现自己勤苦钻研多年的学问,竟然被AI秒替,那种深刻的危机感叫人茫然。

在AI技术逐布深入地参与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科划分、学习方法,甚至学习内容等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重要环节,都不得不被动地迎来巨变。同时AI的出现也骤然加剧了人们焦虑的程度。对那些不拼就不舒坦的有志父母,要如何转变思路,转移战场,找到新目标,确实是当务之急。但对于另一些人——压根就拼不起、拼不动,或者不屑于一拼,好像也只是多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个世界果然能置身事外自得其乐么?眼看着怎么拼都拼不过,还要继续么?教养拼的到底是什么?

 

 

1

这期“健身房”节目,毛叔和他的对谈嘉宾从社会学聊起,一直聊到家庭教养,讲述大环境下,父母教养孩子过程中的种种挣扎和焦虑。

挖掘家长们焦虑的根源,发现依然是因为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竞争机制、就业渠道和模式等,都没能给孩子的未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因此父母不得不亲自上阵,要帮孩子抓住未来,也顺带着让自己的晚年享上儿孙福。

然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太难想象。而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似乎一直没变,那就是:如何才能超越环境,超越自我,常立于不败之地?这似乎关系到所有人对未来的梦想。

虽然有很多优秀且不拘一格的父母,他们原本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设计一个更美好的童年,更舒心的未来。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资源,以及对职业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但他们却甘愿“平庸”,屈从于被公众定义的所谓“理想的教养标准”,自觉不自觉地踩上了内卷的节奏,他们急迫地希望、要求,甚至不遗余力地促使自己的孩子能满足公认期待。

有趣的是,似乎每个人都在批评,都知道这不是一条正常的路,却又都在勇往直前,竭力维持着表面的风平浪静。而实际上,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情绪、行为或多或少都出了问题,甚至到了不得不“就医”的程度。

不得不说AI是来搅局的。从某个角度讲,这个局搅得挺好。或许加速了更多作为人的觉知力的苏醒,更审慎或诚恳地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比如我们可以来想想:“左不过是个死,那我们被动地跟着某个短暂时代的破潮流狂奔,到底能去到哪里?又有何意义?”这也促使我们回顾或重新审视何为童年。

 

2

不往远说,就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吧,那时我还小,根本没什么玩具,一放学就跟院子里的小伙伴满世界疯跑。因为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所以大都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印象中,父母从来没管过我们的学习。那时家长都实心实意忙工作,没有多余时间或经历管孩子。他们更信赖学校、老师和社会。因为工作靠国家分配,房子靠单位发放,好一点的单位还会分发肉类、粮食、蔬菜。虽然钱赚得不多,但足够买日常必须品。大家贫富相当,自然相安无事。现在想想,这样的日子,真是天堂一样的存在。但曾几何时,这都是被视为糟粕摒弃的。

当年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多半是会学习或爱学习的人遇上了特别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如果运气再好些,被国家派送出国镀金,自然从他那一辈起全家人就站在了教养的制高点上。不过,大部分普通孩子还是成长在平常人家,只要心态好,日子过得也不差。关键是大家都差不多,所以不用攀比,大多数人都能心平气和地过个小日子。

再看看现在的家长,住着大房子,开着好车,还着高额贷款,却一厢情愿地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童话般的童年。但并不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要么过度保护,要么过于放纵。重压下的父母已经快被压垮,孩子却一无所知,一味索取。此时教养显得极其无力。很多妈妈感叹“人生不值得”。圣经上说,小孩子心里也揣着诡诈。父母亲若不把真理带给孩子,有朝一日就有可能自食恶果。适度地让孩子看到人性、社会的黑暗面,了解生活艰难,赚钱不易,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活着究竟会面对些什么,如何才能找到应对之法,这样孩子才能真正长大成熟。

当然也有一些新锐家长,敢于破釜沉舟,辞掉北上广的大好工作,举家搬到诸如大理这样的小城市,为孩子开辟童年乐土,过轻简却不寡淡的生活。但这毕竟是小众,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也难免为他们捏把汗,因为未来不可知。

人总是绕不开现实,以为脚下有路,手里有钱,才能踏实。

 

3

银行账户里趴着千万,孩子就有足够的安全感么?安全感如果只能来自经济实力,那贫寒子弟除了选择躺平,还能选择什么?经济拼不过,那就往后退一步,拼教养吧。在看不到更高级的保护时,经济或自身的学识、能力就成了“保安策略”。

在聊天中,毛叔和嘉宾从信仰的角度解读事物发展的表象背后,潜藏着的另外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是不靠人力左右或掌握的。从基督信仰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的生命,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或规划而运行,换句话说,命运其实并不掌控在我们自己手里。所以,基督信仰给教养孩童推开了一扇门,视野大不同。

基督徒当知道,孩子是上帝所赐的礼物,父母只是园丁,真正教导孩子的不只是父母,还有上帝,真正对生命有主权的是上帝。因着对上帝的确信,破碎的人只要在上帝的手里,都有修复的可能,上帝的恩典在任何一个生命阶段都预备了足够的帮助。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陪伴孩子,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恩赐,以安身立命,同时也能惠及周围。

也呼吁教会,当互为肢体,彼此陪伴帮扶。允许各人袒露软弱,也可以给予切实帮助,比如帮会友的孩子们看作业。

让我们能在彼此相爱中,不盲从于任何一个时代潮流,拼尽气力;也不用担心傍身的一技之长会被代替,因为天父知道我们所需用的,他为每个人设计了美好的未来。敬畏上帝便有大智慧,学习深藏在基督里,倾听他的指引,向他的旨意而行,只有这样,回首或展望,童年或暮年,均可平安。

 

推荐书目:

《欲望经济学》

《让耶稣帮你带小孩》

 

本期精彩对话:

·我们的生命其实并不能随着我们的理性而去规划或掌控,有很多是因为各种意外、恩典或者偶然的一句话,塑造了我们今天的选择。

·教养不遵循选择逻辑,你为孩子安排的教育环境,他未必会变成你期待的样子。如果孩子没有长成家长期待的样子,就会有自我怀疑和谴责。其实我们忽略掉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彼此陪伴。

·生命的成长和更新是一辈子的功课,不会因为你做了某个选择就完全没有机会了。上帝的恩典是在没有遇到的时候临到我们身上。

·孩子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是园丁,不是那个主导者,我们如何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恩赐,这个恩赐不只是自己的保安策略,也是为着他者而存在。

 

《“在AI的话题下说说“拼教养”/HT”》 有 1 条评论

  1. […] ▸在AI的话题下说说“拼教养” / HT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