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VS.口香糖

坟墓VS.口香糖–文/艾克

63941912gc381cac36ea4&690坟墓有什麽用?
我记得小时候,如果不小心路过墓地,一定有种心惊肉跳的可怕感觉,只好加快脚步赶紧离开。如果是和小夥伴你追我赶、打打闹闹,闯入了某人“沉睡”的领地,我会冒著被嘲笑的危险,到那个墓碑前,鞠个躬,表达歉意。
如果坟墓只是用来缅怀人的,我大概不会那麽害怕。坟墓提醒人死亡!不论今天的我们,是健康还是疾病缠身,家财万贯还是露宿街头,卿卿我我还是遭人厌弃,死亡都等待在我们前头。
现在城市里,已很难看见坟墓了。因为现代城市的规划理念,顺应了人的心理,把冷冰冰矗在那里、好像就是要跟我们过不去的坟墓,迁到了郊区。
坟墓是看不见了,可是死亡依旧在我们身边徘徊。我看到一个政府报告∶上海2006年的死亡人口为9.8万人。计算一下,相当於平均每天死亡268人。一幢普通的大学公寓楼,差不多可以容纳300人。也就是说,每天都有一幢宿舍楼的人凭空消失。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死
希腊神话中有个西西弗斯的故事。这位被神祗惩罚的国王,每天要把一块沉重的巨石滚上高山,然後看著它滚落到山底,然後他再把它推上去┅┅日复一日,西西弗斯就这样,永无止境地重复著这个毫无意义的工作。
在加缪看来,这个故事恰恰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
现代人用一种死亡仿佛并不存在的人生态度,去追求意义与成功。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说,“死亡并不存在於潜意识中∶我们的潜意识并不相信自己会死,它的表现就好像自己是不朽的┅┅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死。”
因此,现代人所信奉的,不再是“怪、力、乱、神”之类的,而是相信“如果我足够努力,人生、享受永远不会走到终点。”
然而,想要把永恒感从我们的生活中完全清扫出去,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即使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总会接收到一缕缕来自永恒的无线电波。并且,人们终会意识到,“如果坟墓以後不存在任何东西的话,死亡使得我们一生所为之奋斗的东西都成了大笑话。”
为什麽嚼口香糖?
嚼口香糖为的是调节心情,放松情绪。也就是说,嚼口香糖其实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後面还有更为丰富的生活值得期待。还在为下一顿饭发愁的人,是决不会倾其所有,去买一包口香糖过过瘾的,因为那不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如果活著只是为了嚼口香糖呢?
台湾知名人物陈文茜,有一次说到∶“我不是唯一为通向生命终点恐慌的人!”她说∶“我舅舅特别喜欢看《纽约时报》的悼文版。他是个有钱人,已经过了60岁,每天都要看看悼文版上怎麽评价一个人。悼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有没有用,人生值不值,全看悼文。如果我现在死了,我的悼文可能这麽写∶‘陈文茜,46岁,留下6只狗,争议一生’┅┅”
想一想,我们又会留下些什麽呢?
攘攘红尘,碌碌诸事。当今的中国,时时可以感受到一股急功近利的风潮。人身处其中,明明知道心浮气躁的坏处,可还会身不由己地被推著走。好在还有坟墓提醒我们死亡的存在,提醒我们如果专注今天的生活,却放弃了未来和永恒,难免也就成了个“活著是为了嚼口香糖”的笑话。
2008年4月4日,清明节首次成为了中国国家法定假日,超过1亿的中国人出行扫墓。对此,BBC专栏作家江迅拟文说,“清明节让灵魂安静”。我觉得城市中心除了商场、酒店、公园外,还应该保留一些墓地,以供大家在繁忙中抽空思考。你觉得呢?
作者现住上海。从事商业咨询方面的工作。
本文刊发于《海外校园》第109期(2011年10月)
图片来自网络
 

《“坟墓VS.口香糖”》 有 1 条评论

  1. Godbelovedgirl 的头像

    转发此微博:死亡是一个沉重,但所有人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