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职场,亲历“万事互相效力”的恩典 / 席石英

1

转眼又是高考季。记忆深处,语文考场上最后15分钟仍未动笔作文的窘迫,连同监考老师焦急拍在肩头的手,总让我泛起一丝苦笑。考完第一门,复读的预感已然清晰。然而复读班并非坦途,挣扎十日后,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学一门手艺,当个好工人,认命走进大专校园。

三年时光倏忽而过。毕业后,我幸运地通过了一家业内不错单位的校招考试和面试。虽说身处夕阳产业,但这个时代的脉搏,还未完全脱离我们这一行。至少,我们这一辈人,恐怕还得在这片土壤里耕耘。

工厂的日子,白班与夜班永不停歇地轮转。疲惫像沉重的沙袋,压榨着大脑的清明,也滋生出无边的焦虑与隐忧。休息的时光,仿佛只为下一次上工积蓄力气。

我像一粒微尘,在这浩瀚的世界里,似乎留不下任何痕迹。每当试图祷告,脑海里就一片空白——我究竟想要什么?此刻的安稳,是否已是命运最大的恩赐?心底总觉缺失了一块。偶尔外出散心,连深呼吸都带着窒息的错觉。短视频里流转的美景美食,那些触手可及的幸福瞬间,仿佛都隔着一层无形的玻璃,与我无关。

2

直到某个夜班,一股郁结在胸的苦闷喷薄欲出。我决意把这一切写下来,权当给后来人“避雷”。带着这股牢骚劲儿,竟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写满了一整页A4纸。看着自己的“吐槽大作”,心里涌起久违的成就感,甚至忍不住为其中对“牛马”生活与心态的精准刻画拍手叫绝。当即拍照发给几位要好的同事,他们竟不约而同地回复:“有这文采,用到工作上多好!”我无奈地笑了笑,却浑然不知,一颗渺小的种子,已在心田悄然破土。

自那以后,“吐槽”于我变得索然无味。我暗自立志:要写就写文言,就写诗词歌赋!这才配得上我心中那个隐隐约约的文人人设。于是,字斟句酌成了日常。有时为想出一句满意的句子,耗费整个下午,却能换来整晚的雀跃;但更多夜晚,是绞尽脑汁的苦思与不尽人意的挫败。为了一个标题、一处押韵辗转难眠,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是否本就腹内空空,却偏要附庸风雅?“所以!我为什么不能祷告,向上帝求才华呢?”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迷雾——原来,我早已爱上了写作。

渐渐地,清晨祷告成了习惯(其中自然“明里暗里”求着才华)。为了和神“找话题”,我常翻开《荒漠甘泉》,咀嚼每日的灵粮,再将点滴感悟与生活难处向他倾诉。日子就这样流淌着。

3

一天,单位负责新闻宣传的一位老前辈即将退休。他向领导推荐了三位接班人,我得知自己名列第二。排在第一位的同事若点头,我便无望。消息传来,他果然应允了。失落如潮水般漫过,但转念间,一个声音浮现:一切皆是神意,我只需专注提升自己。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埋藏伏笔。不久后,一条消息如惊雷般炸响在我的屏幕上:“他不想一辈子搞新闻,已安排回原岗。你,愿意来吗?”我盯着手机,喉咙像被什么堵住,发不出一点声音。反复确认了几遍,心底才如擂鼓般响起:“感谢主!感谢主!”狂喜之下,我挨个拨通父母朋友的电话,分享这份从天而降的喜悦,他们的祝福也让我倍感温暖。

可命运似乎觉得这剧本太过平淡,偏要加上曲折的一笔。说好一个月后报到,却临时杀出一位“关系户”,硬生生将我挤开。瞬间,我从云端跌入深渊,陷入彻底的崩溃与无助。对着虚空,我甚至忍不住诘问神:“为什么这样对我?”眼睁睁看着心仪的岗位被霸占,放弃的念头悄然滋生:或许,这就是神的旨意,顺从吧……

4

半年时光,如水般抚平了我心中的愤懑。当我几乎已将这段经历彻底放下时,转机却悄然而至。那位关系户,竟精准地踩中了职场几乎所有的“雷区”——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复杂的人情世故。最终的结果,便是被“退货”了。这一次,我顺利接过那份工作。有了前车之鉴,我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几乎未曾犯错。最终,他们决定将我留下。

尘埃落定之际,那句早已熟稔的经文,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参《罗马书》8:28)原来,神一直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做工,精心编织着属于我的路径。是我低估了他那份深沉的爱。我的目光短浅,无法洞悉“万事效力”的精密轨迹,但那份笃定的相信,从未动摇——也永不会动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