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钟摆的自述 / 石楠

前些天,听一位朋友从心理辅导角度分享“中年危机”,我听完后有了一次比较深入的内省和反思。

表面上看,我确实挺稳定的,但有时候还是能感受到压力,那应该是些隐藏的压力,一直没理会,却一直在起作用……

一个自律的钟摆

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钟摆,有着固定的节奏和运动轨迹。每天从早到晚,事情一件件做好。没有人监督,也会认真做。

我会习惯性地好好对待每个人。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尽力配合所有人,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不是没意见,只是大都不需要坚持,因为结果不会有太大不同。

做个末位小伙伴,是我现在的处事心态。但有时候也担心末位被淘汰。这个世界其实很现实。所以总还是要跟老板保持邻里和谐,这多少有点讨好的意思。不过,我老板都很善良。真是感恩。

在甘心末位之前,其实也有过力争上游,但做着做着就末位了,像是水到渠成。越来越发现,我走进了另一种跟经验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里。所幸的是因为有他,挣扎了,就去跟他聊。渐渐的就懂了:不用那么看重自己,但要永远心怀善意。这不仅符合圣经上的教导,还能让所有人感受到温暖。这该是他所乐见的。

但如果一直没有突出成绩,终究还是有被停摆的危险。如何让自己更有用呢?尽力做好力所能及的,无论是否分内。如果能成为所有人的帮助,就会更安全吗?那么我尽心服侍,是害怕被停摆呢,还是真的甘心乐意?问着问着就有了答案。他都听见了。

其实,或在这里,或在那里,他都看顾,足当心安。

所以,即便内里颠沛流离,表面上也还是很稳定。这样的稳定是刻意营造的,还是自然而然就有了?我不能确定。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现在的样子。温暖,也有安全感。

需不需要有需要

我是真的不关注自己,还是让自己不要太关注自己。应该是后者。

日复一日的工作,为单位、同事、老公、孩子、有需要的朋友……我和先生常常帮助有需要的夫妻,也会领人归主。在其中,虽然我也被鼓励和建造,但确实很少想自己需要什么。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好像不存在一样。我到底需要什么呢?

我需要放个大假吗?需要找个朋友聊聊天吗?需要一件漂亮衣服吗?需要一个人去旅行吗?答案是:不需要。再想想!好像真的不需要。

那我的需要就应该是已经被满足了?!是的。大部分时候,我都能感到满足。书上说,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在给娃交学费的时候,多少还是会算计一下账上的余额。

在所有的朋友都升迁了,所有的伙伴都高薪了,所有的人都在研究未来框架、如何发展的时候,我依然年复一年做着最初级的工作,数着完成工作的件数;在月末,例常给老板的邮箱寄送工作报告,都不知道他会不会看。反正我就是那个自律自觉也能脑力激荡却永远不占地方的小伙伴。

就像我依然没有代步车,因为不会开,也用不上。也或许就是怕麻烦,所以不需要。

自从离开了一群优秀摄影师,我也很少被拍照片了。直到买了一个自拍杆,才又发现,原来镜头里的自己也是可以更好看点儿的,但玩了几次就腻了,还是拍万物比较有趣。

这算心满意足呢,还是某根神经被冻住了?

真正的心满意足该是了无挂碍,天地宽。我不是。有时还是会懊恼一下,心想如果我能更如何,便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但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好吗?又谈不上。此时,书上诸如“沉静”,“学道”,“守素安常”等字眼就跳了出来。

更年期毕业

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悲哀,更年期的各种症候都结束了。这意味着,我已经正式步入准老年,现在人60岁还小伙子,40岁还小女生。我不反感,但我不是。

不管怎样,我是真正走进了另一个年龄段,本应该知天命超然物外了,可偏偏我娃才12岁!一个需要陪跑陪聊陪做题的年纪。每天与他欢欢实实纠缠一处,对体力和年纪的确都是最真实的挑战。这应该是我目前最大的压力源,但这个压力并不来自一日三餐朝不保夕和失眠,实在太感恩了!

我对儿子的期待,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且显而易见。多半是他有需求,我量力而行帮忙满足,并不逼迫他,至少我以为是这样。我知道,我做得并不够纯粹。一面跟自己说,他就是个普通孩子,一面又希望他能更优秀一些。我做了身为母亲应该做的——帮他检查作业,跟老师保持良好沟通。看着他的进步欣慰,看着他成绩不好上火上头,跟他聊,鼓励他。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内心找条出路。

每天把儿子当作项目课题来操练,我知道,想他的次数远比思想神更多,更细致,更扎实!所以我知道了应该如何思想神!提醒自己破除偶像,却总是重蹈覆辙,我就是在反复破旧立新中操磨着自己的精神意志,无法懈怠。

有时候难免情绪失控,但主要是因为身体支撑不住。这几年养娃照顾老人,还阳了几回,确实辛苦。如果身体能更健康,我不会发脾气。但过去的两年,身体确实不好。所以,常常会因为力不从心而情绪决堤。我先生却说,这绝对有益身心健康。所以我也就放过自己了。

我的情绪能更好,或好到平稳如常,主要是因为从2024年,我又有了固定的聚会和灵修。所以,我完全知道,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剪除多余的

忽然发现,我不再需要跟什么人刻意保持更私人的亲密关系了。

早年,我很在意朋友的评价。从有一天开始,忽然就不介意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心里也并不作难。以前会经常跟一些原本熟络的姐妹见见面,聊聊天;现在就像忽然被橡皮擦擦掉了一样,一丝兴趣或需要都没有了。

我越来越不喜欢人与人之间的勾兑,拒绝所有不真实的交往。或者如果发现了某个人有不真实的部分,就会不自觉地沉默远离。当然这并不绝对,我也理解为了维护关系说的那些善意的客气话,只是越来越不想同频回应。觉得应该也不会影响关系。即便影响了,也没所谓。

不刻意,好像是忽然想明白的一件事情。无欲则刚,或许这个表达不够充分,应该是更自信,更自由了。我不想用任何的维系来跟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保持联络。都可以淡淡地走远,走开。是因为他们不重要吗?其实也不是,只是不需要了。

我问自己,我孤独吗?我想我是孤独的。但这个孤独,世间无解。只有他。

每天认真吃饭,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每天跟我先生去江边散步,手牵手,边走边聊,什么都说,说全部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清清楚楚实实在在。

所以,一切逢迎都变得很多余。多余的自然要剪除。过滤掉浮在表面上的,沉淀在水底的,任凭怎样搁着都不会丢失不会忘记。我的确有一些无需维系的好朋友,很享受他们会忽然思念我包的饺子,发个信儿来,我就去不慌不忙地准备着,等他们来吃。

简省的生活

是的,我在过一种简省的生活。这种简省里,有时也会忧伤,或是淡淡的失落,我自然知道忧伤从何而来。世界总有晴雨,总有圆缺。却尽都虚无。

当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情感个体时,有时候会难过。说明我还是有需求太难满足。通常这个时候,都会掰开了揉碎了去跟神聊,一聊数日数月,问题总会解决,多半不是我能画出的样子,却总有惊喜。好像能让生命拉长变粗壮。而这个时刻,总不属于世界,唯是留给他的。

而我疲累时的激烈情绪,却都留给了最亲密的家人。不过多半只需要好好睡一觉,就缓过来了。不愉快的,转身就忘记了。真实地疲惫,真实地休息,真实地承受着压力,真实地无可奈何。对,很多东西,改变不了。这时我通常还是会跟神聊。我已经进阶了,不再问他为啥这样待我,只会问我要如何才能变得多像他一点。

上帝造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要成为压在不起眼角落的小石子,而不是塔顶最耀眼的那块,这样我才能长长久久地仰望。只有他知道,若非如此,我必败坏。

我似乎也能摸到他的心意了,真好!我知道我一直都不够了解自己;但如果不仰望他,我永远都不能了解自己。

成熟还是危机

所以,这是中年的成熟还是危机?骨子里的那些浅见和私欲被自己看见了。长久以来我最感恩的是来自天父的怜悯,越来越深的怜悯。有他的样式一遍遍刻印在我的生命中,我深知,是他在亲自做着修剪雕刻的工作。即便如此,我也还是不能在一些最简单问题上保持最纯粹的安息。幸好,他从不要求我做到完全正确。他在我试错改错的路上,始终牵着我的手。

那个一直起作用的压力究竟是什么呢?

应该是我的东张西望,想长久安息在父的膝下,又偷偷惦记着世间繁华,那世上耀眼的光总会晃一下我的眼睛,让我心神不宁……

所以,这压力会一直伴随我的余生吧?我要时常在一个力量与另一个力量的缠斗中,学习分辨和放手,学习不看世界,只就好好看他,这就是他的游戏规则。

最难战胜的仇敌永远只有自己。在耗尽“我能”、看见他的大能时,尝到恩典滋味,方知道如是生活才是真有趣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