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去世了,我虽然是新教徒,但是对他很有敬意。他来自满目疮痍的阿根廷——贫困,政治动荡,宗教迫害层出不穷,而他被称为“穷人的教宗”。他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对环境的疯狂破坏,对于教会内部的结构僵化,缺乏倾听能力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在天主教内部呼吁改革,希望让教会更有效地回应社会,让信仰更深入生活实际。
激烈的观点交锋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教宗的承继》(2019),详细讲述了两位教宗在权力交接时对神学、教会使命的交谈,我觉得即使是在基督新教,他们的辩论和思考也是对我们非常有助益。这部电影,不但让我更多地了解天主教会和两位教宗的信仰历程,也让我从广义上更深入思考我们对于信仰的理解和实践。
在影片中,贝尔格里奥红衣主教因为对时任教宗本笃十六世的保守路线不满,几次写信要求辞职,却不料被教宗召见去罗马会晤。贝尔格里奥虽然不解,还是遵命去了,想借此机会顺便将自己的心愿了结,当面请求教宗恩准他离开红衣主教的位置。没想到教宗避而不谈他的辞职请求,而是反复询问他的神学立场,并想听取他对自己治下的天主教会的看法。
两位教会领袖在神学和教会管理上有不同的理念,交谈非常激烈。教会到底要不要顺应时代?他们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本笃认为教会必须和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一味迎合时代潮流,会将教会带入一种不稳定的媚俗状态,在不断变化的世俗世界中失去方向。而信仰的基本信条,是教会在两千年前就根据耶稣的生命,他的死亡和复活所决定的,不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而贝尔格里奥主教面对顶头上司的训导,并没有屈服,他认为虽然这些基本的神学信条没有改变,但是许多教会的实践在教会两千年的历史中也为适应时代而改变了,比如神父的独身规定是在教会建立12个世纪以后才开始在天主教会实行。
他们之间在神学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教会和社会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本笃教宗是备受尊敬的神学家,他认为神学和教会的作用是为一些是非问题提供答案,为信徒的行为和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指引。而贝尔格里奥主教认为教会的作用不是划出自己的安全藩篱,将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人隔绝在外,自己躲在安全区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品评他们的行为,因为耶稣一生都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建立桥梁。他帮助妓女、税吏这样的边缘人,让他们的生活有意义、有尊严。而作为耶稣的跟从者,教会也应该帮助处于社会边缘的人,而不是审判排挤他们。

彼此信任尊敬
两位天主教领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不欢而散的苗头,只好各自回去。然后本笃一边和贝格里奥交谈,一边处理教会里让人焦头烂额的丑闻,晚上他又回去和贝格里奥共进晚餐。两人都回忆了自己的信仰历程。本笃从年轻时就确信上帝和自己同在,他从不孤独,直到最近几年他才被繁杂的教会事务弄得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了。这时,本笃突然说出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建议:他要辞职,并推荐贝尔格里奥主教担任教宗。贝尔格里奥大吃一惊,因为教宗按照传统是要工作到去世,七百年来没有辞职的先例,更不用说他这次来其实是想自己辞职,回去当一个普通的堂区神父,没想到教宗却说他自己要辞职,让贝尔格里奥当教宗!他坚持不从,也劝本笃留任,因为教宗辞职太过违反传统。
其实在神学的基本教义上,贝尔格里奥和本笃教宗并没有重大分歧,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教会的管理原则和实践方法。就如同耶稣同情妓女的处境不等于反对婚姻的忠贞,或者因为他和税吏同桌吃饭,就是赞成当时他们常常有贪污腐化,但是耶稣反对当时犹太教宗教权威人士对待罪人、边缘人群那种傲慢歧视和隔离的态度,认为这不是上帝对待罪人应有的态度:上帝告诉我们真理的生活原则,但是也宽容我们的过失,舍身拯救我们。贝尔格里奥主教直率地对他的顶头上司说:真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爱在真理里面,真理就变得无法承受。
从交谈的过程看,两位领袖虽然理念不同,但是彼此信任尊敬,他们都请求对方听取自己的忏悔。贝格里奥坦承自己在当阿根廷耶稣会领袖时,为了保护教会不受独裁军政府的压迫,屈意奉承他们,并且压制修会内反抗独裁的声音,因为几位耶稣会神父不听命,他暂时停了他们的职,没想到他们一失去教会保护,立刻被捕,他虽然赶去营救,但是没有成功,这几位神父遭遇极端折磨后被处决。这使他永远无法原谅自己,他了解独裁政治就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去剥夺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尊严,同时暴露普通人身上怯懦自私的弱点,他忏悔自己中了他们的圈套,过度地妥协。而本笃则坦率承认他缩进自己的书本和精英小圈子中,用神学研究当挡箭牌,没有勇气进入真实而复杂的生活,如同鸵鸟一样,将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猎人就万事大吉。他真切地感受到教会需要一个改变,而贝尔格里奥就是那个适合做出改变的人。
两位教会领袖的交谈非常诚实,即使他们的冲突也是真实的、诚挚的,很难简单地把他们归为保守派或自由派,因为他们对教会的看法都有一部分真理,一部分局限,而只有两者的交集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既不能放弃基本信仰的信条,随波逐流,也不能只专注于天国,故意忽视逃避现实生活中棘手的问题,拒绝回应这个真实的,充满矛盾、冲突和疑问的世界。
对当下的现实意义

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情况和另一部虚构的电影《秘密会议》(2024)有很大不同。《秘密会议》所展现的主要是教廷内部的政治角逐,虽然来参加秘密会议的红衣主教都是有信仰的人,但是他们身上政治家的特点大于信徒的特点。该片最明晰的主线是红衣主教们怎样布局,想下好这盘棋,让自己阵营的人上位,而《教宗的承继》则以史实为蓝本,展示了两位真实的教会领袖身上最深厚的信仰特质,他们并不是不懂政治,但是他们基督徒的身份远远大于政治家的身份,他们是从信仰的角度去思考一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宗教领袖,而不是怎样让自己人上位。他们两个都没有被世俗的权力角逐模糊视线,清楚地知道教宗的真正使命是让信仰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大的福祉,而不是去满足个人的野心。
《教宗的承继》中所谈到的问题,对于基督新教也极具现实意义。在新教教会中,躲在自己神学研究的小世界里对外部世界不闻不问、也完全没兴趣的牧者,以及过度和社会妥协、在该坚持真理的时候为了表面的团结而保持沉默的牧者,屡见不鲜。如果我们都能像《教宗的承继》中展现的两位教会领袖那样坦率真诚地交谈,在基要真理上达成共识,在非基要真理上以爱心诚实相待,那么我们的前途会光明许多。
后来教会发展的历史就如影片所展示的:本笃教宗毅然决定提前退休,极力举荐自己的政敌贝格里奥主教担任下一任教宗。而贝尔格里奥也在本笃的坚请下终于接受了他的提议。他在教廷承继选举中获胜,从2013年开始担任教宗,他以亲近穷人、爱护大自然的圣人亚西西方济各为自己的新名,直到2025年4月21日去世。他在任内大力推进了天主教会的改革,让它更开放,更亲民,更愿意倾听,也更宽容。

我虽然是新教徒,也并不完全同意方济各教宗所有的措施,但是我依然敬重他。他作为一位信徒,一位教会领袖,忠实地实践自己的信仰,忠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不合理经济秩序的仗义执言,在权力面前的勇敢坦率,对个人野心的警觉,对和解和平的不懈追寻,让天主教焕发出新的活力。
电影中,贝尔格里奥在本笃当选教宗的时候,虽然对他所代表的思潮很失望,但还是为他祈祷。当别人骂本笃是纳粹时,他露出难过的表情。他们理念不同,但是依然惺惺相惜,如同弟兄一样互敬互爱。他们都承认自己曾经有过灵性的骄傲,而且给他们都带来过痛苦,但是通过生活和服务,上帝教会了他们谦卑和倾听。如果我们的政治家、神职人员都有这样的胸怀,教会和这个世界会少一些磨难。因为带领教会,不是靠权力或世间的智慧谋略,而是靠上帝的指引,而只有拥有谦卑诚实的美德、真正的服务和牺牲精神,才能让一个人听到上帝的声音。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请点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