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瑞芳
Children of the heav’ly Father
Safely in His bosom gather
Nestling bird nor star in Heaven
Such a refuge e’r was given.
天父儿女何等平安
聚集环抱在他胸前
飞鸟有巢明星在天
不如天父怀里安全
God His own doth tend and nourish
In His holy courts they flourish
From all evil things He spares them
In His mighty arms He bears them.
天父眷顾他的儿女
在他圣所喂养看顾
大能膀臂扶持保护
免受恶魔引诱束缚
Neither life nor death shall ever
From the Lord His children sever
Unto them His grace He showeth
And their sorrows all He knoweth.
神的儿女无论生死
永远不会与主分离
一切忧愁他全知悉
他必显明丰富恩慈
Though He giveth or He taketh
God His children ne’er forsaketh
His the loving purpose solely
To preserve them pure and holy.
无论赏赐无论收回
神的儿女他不撇弃
保守他们纯全圣洁
都是天父慈爱旨意
Praise the Lord in joyful numbers
Your Protector never slumbers.
At the will of your Defender
Evry foeman must surrender.
保护你的永不打盹
儿女欢欣赞美天父
靠他旨意为你争战
一切仇敌都要降伏
卡若丽娜桑德(Karolina Sandell) 1832年10月3日生于瑞典斯摩冷。父亲是瑞典信义会的牧师。丽娜26岁那年陪同父亲乘渡轮前往羽特伯市。在大湖上,桑德牧师竟不慎由甲板落入了汪洋深水,女儿丽娜眼睁睁地看见父亲溺毙水中。这个不幸事件深深地影响了丽娜的一生,也是由此时开始,她源源不断地写了650首圣诗,人们称她是瑞典的芬尼克斯比(Fanny Crosby,美国有名的一位盲女诗人)。
在失去父亲之后不久,丽娜写下了这首圣诗。诗中不但没有任何对父神的怀疑,反而充满着她对天父的认识和信靠。她的诗让人感受到一个天父儿女真实的生活体验,但同时,也丰丰富富地将圣经中,神向人所启示的神性和他的应许,很自然地融合在字里行间。譬如:“天父胸前”、“怀里”,让人想起耶稣基督所说:“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约翰福音》1:18)我们所信靠的不只是一位真神,并且是可以亲密靠近他胸怀的天父。
神在圣经中常以“父亲”的身分表达自己的慈爱,就像《诗篇》103:13,“父亲怎样怜恤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使徒约翰也如此描写:“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他。”(《约翰一书》3:1)
在古代诗篇中的诗人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又以住在神的殿中为有福(《诗篇》84篇),今天我们这群神的儿女不但实现了这愿望,而且得应许成为了神的殿!(《哥林多前书》6:19)生长在神的殿中,不但有天父时刻喂养,又有他大能的膀臂来扶持。有多少人明白这奥秘呢?
生、老、病、死永远使人无奈而恐慌,但使徒保罗却在面临一切患难,甚至随时丧命的情况下,高声宣告:“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8:35-39)
父亲的死亡,甚至她本人在未来也同样要面对死亡,但对丽娜来说,都有着与常人截然不同的心境和信心。无论发生何事,神的儿女都深深地相信天父永不撇弃他们。神的同在就是最大的福气!即或有不明了的时候,仿佛约伯所遭遇的,但却能像约伯一样的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21)所以丽娜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在世人所认为的悲剧痛苦中体验到神的同在,信心有了飞跃,也因此写出无数的诗歌。 天父对儿女有他纯全而善良的旨意,最终才明白原来这都像提炼金子,越炼越纯净。
我们常常以人的角度来看神,所以我们下意识地认为神也有停顿歇息的时候,但《诗篇》121篇中说:“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永恒的父神是以他慈爱的眼、大能的手,丝毫不间断地在呵护着我们。
这首诗由另一位有名的音乐歌唱家安斐(Oskar Ahnfelt)配上瑞典民歌曲调。日后,安斐为丽娜许多的诗谱曲,并用他的十弦琴在瑞典全国各地演唱,所以丽娜的圣诗普及瑞典全国并深受国人的喜爱。多年后,一位美国芝加哥的瑞典移民诗人兼出版家欧桑(Ernst William Olson)将它译成英文。至今仍收录在各教会圣诗本中,也是儿童们所喜爱的圣诗之一。因为不论它的诗词或曲调,都十分纯真简朴。它的音乐结构简单,如首句:
Do Re Mi Mi │ Sol Mi Mi Re (12 3 3 │53 3 2)。丽娜另一首家喻户晓的圣诗是“每一天Day by Day”(http://cyberhymnal.org/htm/d/a/daybyday.htm)。
作者是女中音,任教于中华基督教音乐崇拜研究院。请读者上网聆听:http://cyberhymnal.org/htm/c/o/cofthehf.ht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