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生”有感

 

 

 

 

 

文/星学

 

 

 

在国内时,响应一胎化和晚婚晚育政策,“弄瓦之喜”时,我都三十多岁了。

到了国外,不觉加入了“超生游击队”。时隔九年,添“弄璋之喜”,一子一女,算是合成个“好”字。

然而,“好”不容易呵。开始策划“二胎”时,恰遭遇我转行“单干”,万事开头难。太太又没工作,亲友邻舍都替我们捏着把汗。曾经颠沛列国,动荡不安的我们,这次却无忡忡忧心,反倒异常平静:既然向神求了,他若赐给,亦必养活。

就这么“按既定方针办”,我们的三口之家,如期“进化”成四人世界。

人到中年,牵着大的,抱着小的,拖儿带女,委实艰难。不过我们硬是挺过来了--没有接老人来帮忙,也未送子女回国内寄养。既生之,则养之,自己的难处自己解决,这是为人爹娘起码的责任。我个人觉得,若把孩子丢给该安享晚年的高堂,对下是逃避、失职,对上也非孝心。

而且,带小孩也是事业啊,是一份无偿却更重要的工作!想想看,嗷嗷待哺之时,爹妈不躬亲侍弄,等将来孩子长大了,“山芋”不“烫手”了,再接过,怎会不感情脱节?

别看就添了“一丁”,孩子就少了“独生仔”的专宠,多了分享、谦让,颇利于身心的成长。同时,叫大人们有了“一母生百般”、“囝与囝不同”的体会,因为对自己角色的认识更加丰满,对父母的养育更加感恩,对天父无私无垠的爱,有了更深的感受。实在是虽苦犹甜,“痛”中有“快”,“得过于失”,值了!

被儿女拴住了的这纷乱时节,是最美丽的天伦乐的过程。想想看,一生八十载,跟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不过十八年吧?这时期他们信赖你,仰靠你,最能慰藉、满足父母心,是培养两代情的最佳岁月,何等的宝贵哇!

所以我们当父母的,身在福中要知福,莫焦躁抱怨,应当分外珍惜这“苦乐年华”,充分享受这“幸福时光”。等他们翅膀硬了、远走高飞时,你就会怀念这有点“人气”的喧闹了。

我和太太都不咋会喂养孩子,尽管都还是临床医生。但记得神倡导勤俭不娇宠的精神,便粗菜淡饭,“百家衣”,旧玩具……毕竟“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路》12:23)

我们并不咋谙教育孩子,尽管都曾是“师表”、“园丁”,但懂得把他们带到神面前,从小过教会的生活。“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我们并不咋望子女成龙成凤,尽管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晓得“儿孙自有神祝福,莫把儿孙当马牛”。莫自以为是“老子”,其实不过是个“管家”而已,替神照看产业。他们的前程,神必有预备、安排。

我们并不咋求“养儿防老”,尽管“投资”总会有“回报”,但明白天父的心意,是“愿人得虔诚的后裔”(《玛》2:15),子孙成为老人的冠冕(《箴》17:6)。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人若不求回报,就不会失望。倘日后受了孝敬,算是“意外收获”。

我们并不咋盼儿女长相守,尽管不愿他们重蹈吾辈背井离乡的覆辙。但当他们为了学业、事业,真需要“远游”时,我们不会嗔怪。因为“燕悲不记为雏日,也有高飞舍母时”。惟有求神眷顾,才是最为妥实的。

光阴荏苒,转瞬我女儿已上高中,儿子进了小学。神未让我们匮乏过,给予我们的,反而远远超过所求所想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亲历了神的同在,更深刻地领悟了:“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11)

 

 

作者来自山东,现居加拿大多伦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