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停?没什么啦,就是有一次弹得不好,被老师骂,一气就不学了。”
文/欧以南
好就说好
“以诗,这首曲子你弹得好极了。”瑞依太太很愉快地拍拍我的女儿以诗的背,眼中充满了赞赏。“来,再弹一次,”瑞依太太继续鼓励着以诗,“把这几节的重音再加强点,就更能表现这首曲子的特性了。”以诗有点不好意思地耸了耸肩,对我笑笑。
我点点头,微笑道:“不错!”话一说完,就想起老公常说我:“好就说好,为什么说‘不错’?”
比个不停
以诗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小手在琴键上跳跃着。美丽的旋律从她的指尖流溢而出,越听越有味--怎么从来不觉得她的琴弹得好呢?只因为她比赛从未入围得奖?真是的,人比人,比矮了自己人!凭良心说,才十岁的孩子,就能背得那么多复杂的曲子,平常练琴从不需要三催四请,这比起她老妈小时候可真是强太多了。当然她五岁就开始学钢琴,这福气就比我……唉!还是一个劲儿地比个不停……
混了七年
我念初中的某一天,一架直立式,黑亮黑亮的YAMAHA大钢琴,被五六个彪形大汉,像抬大轿似地抬入我们家客厅,很慎重地放在早已请木工做好的台子上。妈妈找了电工在琴内加灯,以保持琴的干燥。又请来裁缝为它做了件外套防灰。同时还千叮咛万嘱咐,手一定要干净才能碰琴。因为这钢琴来得可真不容易。在我生长的六十年代,买钢琴?谁有那种闲钱?!台湾不会制造钢琴又不能进口,只有宣教士才能从国外带钢琴进来,真可谓稀世珍品。
当时一般家庭的经济能力都有限,爸爸以公务员的薪水要养一家七口,再加上他对音乐没兴趣,根本不赞成孩子去学什么钢琴!然而妈妈对琴却情有独钟,因为她小时候学琴未成,心中一直引以为憾,总希望儿女能拥有自己失去的机会。因此双方坚持不下,弄得很不愉快。
大概是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在家洗衣的女佣又辞工了,据说是为了要加薪。妈妈烦腻了她三番四次的摆架子,便决定自己洗衣。就这样三年的时间,衣服一件件地洗,一件件地晒,一件件地收……把省下的钱拿去标会,终于储够买了一架钢琴。从此,我们四个女孩开始了叮叮咚咚的生涯。这架从一位退休回美国的老牧师买来的钢琴,现在还放在台北的娘家。
我喜欢唱歌,“豆芽菜”和乐理难不倒我。心仪音乐家的故事,对钢琴,对练琴带有诗意的美感,无奈……曲子常是被老师大圈小圈画得都看不见谱了,还没通过。每一次踏入老师家门时,心中都发誓下个星期一定要每天好好练琴。一下课,松了口气,又依然故我。若实在撑不下去,就装病请假,深信多出来的一个星期必会改观……就这样混混,学琴学了七年。
反面教材
当我到美国结婚,买了第一栋房子。第一件家具就是想买一架钢琴。老公说:“你的琴弹得又不好,花这笔钱做什么?”但因心中对它有种说不出的爱而坚持,大概是潜意识中怀念妈妈的爱吧。想到当时我们做子女的,百事读书先,只要有衣服穿就好,从来也没去仔细体会妈妈洗衣的辛劳,更别说帮忙了。现在有洗衣机,一星期洗一两次,都觉得繁重,相形之下才感受到妈妈当初天天用手洗衣的吃力繁重。最感激的是妈妈在我们身上圆梦,但只是单纯地希望我们能有学琴的机会。如果将来能在教会司琴,那是当然最好不过的。所以她从来不多给我们压力,从来不在这事上大作文章!
每次别人看到我家中有琴,又知道我学琴七年,都好羡慕地说:“那你的琴一定弹得很棒啰。”我只能“嘿、嘿”干笑两声。记得有一次,朋友带孩子到家中来,坚持要我表演一曲,好鼓励她的孩子学琴。打鸭子上架,只好弹那阵子正在“玩票”的〈致爱丽丝〉(贝多芬之曲〉。临场经验缺乏,一弹百错。先别说我觉得如何,我都可以感到朋友为她的请求感到尴尬。灵机一动,对她的孩子说:“你看,阿姨小时候不好好练琴。现在长大了,别人想我学过琴一定很棒,结果却弹得这么难听,好不好?”那孩子一本正经地摇摇头。我接着机会教育:“所以你现在一定要好好练琴,对不对?”那孩子又点点头。
我的琴艺在比上大不足比下稍有余的情况下,常想到妈妈盼我们能司琴的心愿,毅然走出老大徒悲伤的心情,四十岁开始勤练圣诗。皇天不负苦心人,当教会没人司琴,我滥竽充数地弹了一年,还拍了张照片,给妈咪做纪念。现在回头想,母亲要我们学琴,这个投资最大的收获,是使音乐成为我生命中的财富之一。藉着练琴,我学习看自己合乎中道:没什么天赋,但仍可雕也。没料到这也帮助我知道如何鼓励孩子对音乐、对乐器产生兴趣,使音乐也成为他们的朋友。
因为被骂
最近回台湾,问母亲当初为什么学琴没有成功?她说:“我是念教会学校,学过一阵子琴。后来停了,又因战争的缘故没有机会再学。虽然到台湾买了琴,但有你们五个怎么学?没想到一停就停了六十几年。不过看到你们的成绩,我很满意了。为什么会停?没什么啦,就是有一次弹得不好,被老师骂,一气就不学了。”什么?就这样?!我还以为……
瞧着以诗弹琴那副气定神闲的模样,我眼前的小女孩,变成了美丽的少女。穿着大方的礼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又是虚荣心……不,父母的美梦理想与虚荣心应该是不同的。我不知道她的将来如何,但至少是一代比一代好。这不正是生命延续的希望吗?管别人弹得多好,钟鼎山林各有“天份”,不可“比”也。只要她能继续爱琴,爱音乐,为母的夫复何求?!
作者来自台湾,现居美国密西根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