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了解自己

 

笔者近年每早刻意记忆昨晚的梦,体会梦中经历是如此丰富多姿。

 

 

 

文/刘帝杰

 

 

 

“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传道书》5:7)

 

 

一、梦的实用价值

 

笔者近年来,每早睡醒,都舍不得梦中境况,于是即用笔一一记下。渐渐发现那梦的世界,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姿,时而童年旧居欢乐,时而未来城市绮丽。心底追问,为何上帝给予每个人这种梦中认为真实,醒时感觉虚幻的怪东西?

倘若人一念之差,一不留神,将醒着与睡梦二者相换,则造成世界大混乱。中国哲人庄周(286BC)已提出此问题:“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注一)不知庄子与蝴蝶,哪个是梦哪个是真。法国两名哲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及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1784),亦提出类似分辨醒与梦的玄妙问题。

现代人终日为生计忙碌,无暇思量庄子这些虚渺理论,因为这只会令他们生活更加混乱。单要理清白天事务已应接不暇,哪能再管黑夜睡梦。每天带着疲倦身躯倒头便睡,梦,留待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去追踪吧。这亦是笔者以往的心态。

然而当白天生活更繁忙,人事关系更紧张,或是经济不景气、政局不安定时,人会开始向往苦干之后的睡梦憩息。甚至渴望今晚作个醉心美梦,去经历那畅快“实在”感觉。

与其每天偷偷渴想做个好梦,或彼此患得患失、互祝Have a sweet dream tonight(今晚做个好梦),倒不如名正言顺、切切实实地去研究能否制造“充实”的梦。因为梦的实用价值,不仅舒缓压力,更有启示作用。

笔者对充实的梦的期望,包括启发心灵方面能有启示性,意向分析性,舒缓身体。

 

 

二、建立充实的梦

 

1.心灵--寻出意旨:

笔者细读圣经,看到有关上帝多次利用梦向人启示,无论对敬畏者,或异教者(如埃及法老),可见梦自古对普世人类就有一定指示作用。故怀着信心写出此文,抛砖引玉,吸引读者多向此方面研究。

圣经例子如上帝在梦中,命外族的亚比米勒不要玷污撒拉(《创》20:6);在梦中对雅各应许赐地为业(《创》28:12);在梦中对法老预言七年饥荒(《创》41:1);在梦中对但以理呈现四兽预言未来战乱(《但》7:1);在梦中对博士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太》2:12);在夜间异象对保罗指示,转往马其顿传道(《徒》16:9)。

有趣的是耶稣养父约瑟,四次之多在梦中得上帝指示,要迎娶马利亚(《太》1:20);带耶稣逃往埃及(《太》2:13);回以色列(《太》2:19);往加利利去(《太》2:22)。这说明梦是有高度传通价值,人多在白天忙碌自我盘算,听不到上帝声音,惟有在入夜睡梦状况中,才全心全意见到上帝旨意显呈。

在初世纪,很多信徒及教父,都相信梦是上帝的启示方法。如在万顿.基士(Morton Kelsey)的《基督徒对梦的分析》及《梦,聆听上帝之途径》等书中,介绍信徒如何小心以梦去领悟上帝旨意。(注二)

再读神学家傅士德(Richard Foster)的《属灵操练礼赞》,更鼓励人用梦与上帝沟通。他说:“如果我们愿意聆听,梦能帮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健康。”他建议信徒明确祈祷,求上帝以梦指示。(注三)

当人日间生活忙乱,无暇安宁默想,当凭主赐信心,利用睡梦机会,接收上帝直接“单向”启示,不以己意在上帝说话时打岔。因为梦多是单向的接收,因人在梦中不易有自主的思维。

在此,笔者特别叮咛,信徒必须谨慎求上帝加倍保护,以免走火入魔,单顾追求灵界启示。圣经有提醒:“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或是作梦的起来,向你显个神迹奇事,对你说:我们去随从你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你也不可听那先知或是那作梦之人的话。”(《申》13:1-3)

由于梦的启示,是凭单一人的主观经验,较难引证,故第三者得小心分辨真伪,以防误信。上帝有否将同一梦显示于不同的人,以互相引证?在圣经有关例子极鲜有。纵使有多位博士一起来探望婴孩耶稣,但圣经记载上帝只以“一个”梦(英文本清楚以单数表示一个梦),博士不要回去见希律,其他众位博士皆乐意认同,一致行动(《太》2:12)。故此,人必须小心,有智慧,应用信心,接受他人梦中启示。

 

2.意向--觉醒观察:

进入中世纪以后,理性主义、文艺复兴,人对主观梦的属性,加诸理性分析。代表性的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他在经典名著《梦的分析》等书中,指出梦的思维类属于“基要思维过程”(primary thinking process),是人类纯真未经文饰的表达方式,而在白天的理性思维,则是“次要思维过程”(secondary thinking process),如写作言谈,多经搜索枯肠、人工文饰。

此外,他把人的生活分为三层面,潜意识(sub-conscious),如梦;意识(conscoius),如自觉言谈;前意识(pre-conscious)如记忆。梦是人潜意识思维,人不能自控掩饰,故能显示人的潜在意念(latent content)。发掘梦中涵意,可窥见人的心底,但并非绝对标准(注四)。但于佛氏分析,太侧重性欲驱策梦,故后世并不能全套接受。

心理学家认为佛氏对心理学有极大的贡献,因为他发现了梦能反映人主要的欲望及欲望的满足程度(注五)。“欲望的满足”,是不少人一生不可达的境地,然而在日常的睡眠中,欲望却可满足。梦,每夜确实抚慰了不少焦躁心灵。

美国作家吉提士.米勒(Gustavus H. Miller),着了《一千个梦的分析》,指出梦中有着某些约定俗成的表征,如见到鹿代表想望平静。有兴趣的读者,大可尝试将梦记录,加以分析,或可发现自己潜在的意向(注六)。

庄子在《齐物论》对梦的分析中说:“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人必须常有觉醒的心,分别是觉与是梦。而且更要进至“大觉”,理解人生并不是一场“大梦”。

梦,虽然可以是幻化多姿、具启示性,但人必须有梦后觉醒时,才能分析梦的意义与价值。圣经说:“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里行。”(《传》2:14)人须经常有光明觉醒状态,才找得到在梦的智慧启迪。

 

3.身体--交托主宰:

梦并非纯精神范畴活动,它与人的身体亦有相互影响关系。中国学人朱熹分析梦中的精神与身体关系说:“神运魄随而为寝,魄定神蛰(藏)而为寐”,指觉醒时,大脑精神带动躯体行动;睡梦时,乃躯体安定,大脑精神运作伏藏(注七)。

王夫之解释二者关系说:“神退听于形。”(注八)指睡梦时的脑神经思维,反受形体带动。如身体饥饿,会梦见宴席场面;需要排泄,会梦见如厕现象;心脏受压,易有紧张恶梦;男性储精过多,则多有绮梦泄欲景象。

圣经说:“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传》2:2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众多事务,心里思念烦躁,令人晚上多梦不宁。要建立充实的梦,白天妥善调理身体,能助晚间安享祥和的睡梦。

朱熹分析梦的控制说:“寤(觉)有主而寐(梦)无主”,指觉醒时,人能控制主宰思路;但睡梦时,则不能在此“无主控制”情况下,人要将身体与思念交托上帝,作为我们的“主人”,当人在不能自控情况下,神必施行保护与指导,战胜恶梦势力。

 

 

 三、享受生趣

 

圣经说:“事务多,就令人作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传》5:3)一般来说,作梦与愚昧虚幻相近。笔者不鼓吹人只作梦,却劝告人小心从事(《申》13:1-2),更要准备可能上帝会以梦予人特殊经历。从虚幻中得充实的体验,并不易有,但却珍贵。

大部份现代人终日为生计忙碌,绝无空暇书写日记,生活精华匆匆掠过、再淡然消失。一般人倘若有空书写日记,多记下白天生活要事,及感受体会,不会将梦记下。于是潜在思维、甚至是上帝指示,亦完全随黑夜退去。

笔者近年,每早刻意记忆昨晚的梦,体会梦中经历是如此丰富多姿,亦在其中曾见上帝荣光美景。只要再作分析,更了解自我强弱及企求,及与他人关系。笔者并不鼓励人人要大胆作梦的分析家,或追求神明报梦,而是建议现代人,要把握这久被忽略的思维方式,从期盼、经历、回想,去享受上帝所赐的另一面人生丰富阅历。

圣经说:“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传》5:7)睡梦不能比觉醒更多,言语也不能比实践更多,适度的感性睡梦与理性言语,是可以将人带近上帝所创之丰富世界,叫人更惊叹畏敬。

于是今夜,作过信心祈祷后,迫不及待去建造另一个“充实”的梦。明早醒来,赶紧把梦记录,谱成另一篇人生阅历。

 

 

作者任国际市场拓展高级经理。现居美国华盛顿州,亦为中国神学研究院美国拓展主任,着有《从城市文化找完美》、《突破科技文化感染力》等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