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帝的时间尺度》回应之二

 

 

 

文/李志航

 

 

 

在《上帝的时间尺度》这篇文章中(以下简称《上》文),作者认同“圣经源于神的话,是绝不会错的”,他同时愿意接受现代科学一部份的结论,例如像宇宙有数以百亿年的历史,所有生物都是进化而来(但不包括人类),宇宙存有不能直接藉电磁波观察的物质(所谓“暗物质”)等。但看了《上》文之后,笔者难以逃避以下的想法:

基督教正统的信仰,是认为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但圣经也常用“拟人化”的字句描述上帝的性格,他的活动作为,尤其用于说明他与人的关系。像“在园中行走”,“坐在宝座上”,“伸出他的膀臂”,都是例子。然而《上》文把对上帝的拟人化描写扩大了,例如推测“某时某刻上帝在哪里”,“当上帝在地球上时……上帝在太阳上时……”。或是,“第二天……上帝居于地球之外。”“第三天……上帝显然不是始终在地球上,而是在地球所在的某宇宙部分。”第五天,“此时的上帝在整个宇宙中无所不在。”

强调这种拟人法的思想,很容易导致无谓的辩论。借用作者的话,就是“人类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认识推广到上帝那里去”。

讨论上帝的大能,最忌用时间来衡量,这样也会导致无稽的辩论。《上》文说,“上帝要造一个新的宇宙……这是一个艰钜的过程,辛勤可知,头一日很长很长……”这实是一厢情愿的臆测。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文把这经文解释成明物质,(而非暗物质)的创造。暗物质是天文学家的理论,以便解释为何许多星系运行所显示的重力作用,远超过观察到的质量所能带来的。因此,一定有某些人类暂时不了解的物质存在着,而且可能比我们熟知的物质多十倍。把创世记第一章的光,解成明物质,有点牵强。而笔者更不同意圣经启示包涵了现代科技或理论的预告,像有人就说圣经早已预告有电报,坦克车等等。

《上》文在立论上应该更严谨周密一点。作者说:“(第三天)地球此时的位置大致在现在的银河系和附近星系所构成的总的总星系上。”还说:“数年前一批最富盛名的天文学家设想,宇宙之外还应是宇宙。他们的观点,即有可能受圣经的启示而萌。”这些见解,不知有何逻辑或根据?还有些说法,笔者更是不敢苟同。如“当一切物质都将被暗物质湮灭时,上帝就不能按自己的计划创天造地造星辰造万物造人。”又如“可能,较早创造的地球使用是较晚创造的星际物质……”

多年来基督徒对《创世记》第一章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都不是十全十美,都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在1982年5月份的《永世》杂志(Eternity Magazine,现已停刊)上的一篇文章里,就列举了至少十四种在细节上不同的看法。《上》文作者热心地为圣经辩护,可喜可嘉。但是他推出的离奇特异的解释,对难题的解决却似乎并无实际的帮助。

 

作者为美国Rutgers大学化学博士,长期从事食品化学研究,曾任美洲科学家团契会长,现住北加州,着有《科学对基督教的挑战》等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