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越
去年的感恩节前夕,一位洛杉矶中文报纸的记者,到市中心的美以美教会,采访有关主流社会的教会对少数族裔的关怀方面的内容。当他步出教堂时,已是正午,他看见路边有几百个美国人正在规规矩矩地排队。队伍的前端,是几张一字排开的桌子,上面摆着一盒盒的饭菜。一些黄皮肤的华人,正站在桌子后面快乐地递饭盛菜。记者上前打听,才知道那是圣迦谷罗省基督教会-—一个在洛杉矶的华人教会,在为市中心的穷人提供免费午餐。
“我们正试图突破教会的围墙,为社区服务。”圣迦谷罗省基督教会的主任牧师魏立健如此说。自1995年起,圣迦谷罗省基督教会在每个星期日的中午,准备四百份的午餐,送给在市中心露宿街头的人。这些无家可归者中,黑人占了较大一部份,也有白人、西裔和华人。每到星期日中午,他们便会自动聚集到分发食物的地方(有时还传告他人),安静地排队等候。
“开始的时候,我们担心安全问题。后来发现,这些夜宿街头者其实态度都很友善,也有感恩的心。”魏立健牧师说。有不少领过免费午餐的人,后来用各种方式报答。例如有一位黑人,在找到工作之后,就买了一袋米送来作为回报,并留下来做志愿服务人员。
还有一个黑人,也常常来帮忙。他总是一边分饭一边很起劲儿地大声喊:“你们要信耶稣!你们要信耶稣!”后来教会的弟兄姊妹们才知道,他是在监狱里信的主,因此也很受激励。
这些人吃完午餐后,愿意留下来的,便由教会的人带领,读一章圣经。“留下的人还不少呢。”魏牧师说。
有没有因为是少数族裔的教会,在那个区域受到攻击?
“几乎没有。”魏牧师说。“刚开始的时候,有人骂我们是‘yellowdog(黄种狗)’,我们对他们笑笑,不作声。后来他们明白我们所做的事,就再也没有谩骂了。时间久了,渐渐地竟成了朋友。”看来,从上帝而来的大爱,是可以消弥种族隔阂的。
像这样的社区服务,圣迦谷罗省基督教会还参与了许多。他们收集、赠送食品及衣物给社区的贫困者,开放教堂作为投票站或给成人学校使用。他们还探访老人院,在万圣节时组织了热热闹闹的集会,设置了几十个摊位,与社区同乐……1996年6月,他们更邀请了教会所在城市柔似密(Rosemead)的市长玛格丽特.克拉克(Margaret Clark),到教会讲她对青少年工作的使命感。当她讲毕,魏立健牧师即代表教会,将当日奉献的一半—-四五千美元,捐赠给她,表达教会对青少年工作的支持。克拉克市长甚为感动。不久后的一天,两位穿戴整齐的佩枪警察突然光临教会,把教会里的人吓了一大跳。问清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奉市议会之命,特意送来感谢状以示表彰。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使得教会对社区的参与,在当地市民的心中留下了印象。
“我们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做得还很有限。”魏立健牧师再三地强调。“我们罗省基督教会看到了两个异象:建立相爱大家庭以及扩大展开神国度。”那就是圣经所教导的“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4-35)“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使徒行传》1:8)因此,“成为服事社区及福音外展的教会”,便是罗省基督教会在公元2000年的努力目标。
1998年春季,在美国加州,有人在媒体上公开恐吓华人,并力斥华人自私自利,不知回馈社会。的确,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及华人团体,应当时常提醒自己,以来自基督的爱心和公德心参予社会,担负起社会责任。
“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耶》29:7),愿我们的华人社会中,再多一些这样的教会、团体和个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