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信仰的名义相恨相杀,唯有各各他让人放下屠刀——观电影《沃伦》有感

 

文/郭为

 

电影《沃伦》由波兰著名导演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执导,讲述了1939年到1944年间,在波兰沃伦省(Volhynia)(现乌克兰西北部)接连发生的因民族仇杀导致的大规模屠杀。影片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悲剧。

 

仇恨所带来的毁灭力量

 

故事开始于1939年,在沃伦省一个村子里,举行一场喜庆的婚礼。一户波兰人家的大女儿嫁给了乌克兰人。小女儿索菲亚也有了自己的乌克兰心上人,可父亲为了钱和土地,急忙把小女儿嫁给了富裕的波兰鳏夫。预想的幸福并未来到,接踵而来的却是一个个苦难。

宗教领袖说:“对于其他民族和国家,须加以仇恨的力量”。

影片中,乌克兰的东正教领袖在讲台上煽动信徒:“所有的民族都是兄弟,每个人都有生存权,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但这是不允许的,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这把幸福从正义中分离出来,世界变得温和过度,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这样的奉献可以被肯定,对于其他民族和国家,须加以仇恨的力量。”

这种瞎子领瞎子的误导,埋下了乌波之间仇恨的种子,最终酿成了“兄弟相恨破山河”的悲惨一幕。1944年,一份乌克兰起义军的命令宣称:要清除所有与波兰人有关的痕迹,毁坏所有天主教堂和其他波兰礼拜堂的墙壁,摧毁果园和庭院里面的树从而使当地没有任何人生活的迹象。

影片中最血腥的片段是:1943年,乌克兰人对波兰人的大规模屠杀。乌克兰起义军进入天主教教堂,在教堂里砍杀信徒,刺死神父,连孩子也不放过。19世纪波兰著名的艺术家希米拉德斯基的作品《伊凡库拉拉节的前夜》(Night on the Eve of Ivan Kupala)描述的是,在库拉拉节的前夜,大家会围着火把搞恶作剧,这是许多斯拉夫民族(包括波兰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共同的民间节日,为了纪念施洗约翰。然而,电影中的乌克兰起义军,却举着火把屠杀狂欢。他们把孩子用禾秸包裹起来,处在惊恐中的孩子成了移动的火把。

 

种族大清洗

 

乌克兰起义军领导人深信,二战结束后,乌克兰最后的敌人将会是再度复兴的、不愿放弃东部领土的波兰国家。基于这点,起义军决定,在复兴的波兰展开军事打击之前先对波兰人展开攻击。而此时,德军因遭受重大军事打击自顾不暇,苏联红军尚未抵达沃伦地区,起义军正是在这一权力真空下发动了对波兰人大规模的种族清洗。

1943年2月8日,在沃伦省萨尼郡安托罗卡镇的波罗斯勒村庄,波兰居民热烈欢迎一群伪装成苏联游击队的乌克兰起义军。而正当夜幕降临时,乌克兰起义军包围了所有房屋并杀害了所有波兰居民,总共173人。仅有的几名幸存者是设法躲在一堆尸体中的2个男人和1个6岁男孩。

电影中说:“1920年的乌克兰军事组织以及后来的乌克兰国家民族组织发动了上千次攻击,纵火、袭击、处决。他们不仅杀波兰人,也杀想与波兰和解的乌克兰人。”据史料记载,乌克兰起义军对波兰人犯下的罪行,其暴力和血腥令人发指。这些在电影中都有触目惊心的再现。

 

最可怕的杀戮是以信仰的名义

 

更可怕的是,东正教的领袖在台上高呼:“我们需要血流成河,用波兰人的血,因为乌克兰必须变得纯粹,一个杯中要有一样的水。”说完,信徒手里高举斧头和叉子,并“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们”作结。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被乌克兰起义军推崇的弗拉基米尔,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公元980年,弗拉基米尔一世(即基辅大公)登上王位,逐步建立了基辅罗斯帝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都自称是正统的罗斯人,把弗拉基米尔作为精神领袖。弗拉基米尔大帝皈依东正教,从此东正教成为所有罗斯人的信仰。也自此,东斯拉夫人(主要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与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的西斯拉夫人(主要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彻底分家。他的宗教政策是,尽可能使人民的信仰对大公政权有利。

弗拉基米尔曾试图统合东斯拉夫人普遍信仰的多神教,下令搜集所有多神教诸神的神像,但没有成功。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决定选择东正教为基辅罗斯的唯一宗教,并成为国教,命令百姓必须信奉东正教。这种藉着宗教信仰为自身恶行背书的行为,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主耶稣所指责的那群傲慢无礼、自私自利的法利赛人士,用宗教来垄断人心。

曼宁曾在《衣衫褴褛的福音》一书中写到,人为的宗教会带来道德上的麻木不仁。“真诚的信心使我们以绝对认真的态度,为上帝创造人性的奥秘而发出崇敬的赞叹。真正的基督教应该会领人进入成熟、建立品格、面对事实真相,并且应该会塑造每个人的生命,能彼此坦诚相爱、亲密相交。反之,由人所推动的宗教会产生反效果。每逢宗教露出蔑视的态度,或是不理会人权,甚至用高贵的托辞的时候,这种宗教就让我们脱离现实、远离上帝。颠倒宗教教义,以宗教名义逃脱真正的信仰。”

就如影片中,在索菲亚姐姐的婚礼上,波兰天主教的神父所说:“谨防假先知,他穿着羊皮来找你,实际上是残暴的狼,他们不讲上帝的国度,他们只讲乌克兰的王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到处搞破坏,甚至残杀波兰人。波兰和乌克兰,没有了兄弟之爱。”其中,有一幕神父被狼咬了,这也是乌克兰将要施行屠杀的预兆。“只要他们尝到血腥,就不会停止攻击。”

 

 

各各他的十字架带来和解

 

电影《沃伦》也叫《仇恨》(Hatred),片尾介绍说,1943-1945年期间,乌克兰对波兰无差别大屠杀造成8到10万波兰人死亡,其后波兰报复性屠杀乌克兰1.5万人左右。可见,仇恨能衍生仇恨,无数生命因“仇恨的力量”而毁灭。

自该隐动手杀哥哥亚伯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杀戮。就拿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来说,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斯拉夫民族,是兄弟一家,但是刀剑却阻隔在他们中间,使他们无法相爱。

1940年,约2.2万名波兰军人和公民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州以西的卡廷森林被苏联人集体屠杀。仇恨只能倍增更多的仇恨,而唯有爱能止息纷争。这终极的战胜仇恨的爱,只有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找到。乌克兰起义军喊着:“怀着满腔仇恨”;而两千年前十字架上的耶稣却喊着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苏联入侵波兰后,他们在波兰关闭天主教教堂,宣扬无神论教育。影片中,出现了这样一幕:新来的苏联女老师把挂在墙上的十字架拿下来,说:“我们不需要这个,这是迷信,就像你们的小十字架和大奖章。谁还戴着它?举手,摘下它们,放在书桌上。”在世人的眼中,十字架的道理是愚拙的,然而,上帝却使十字架成为了拯救人的记号。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惨案不是发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而是来自各各他山上,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桩惨案的制造者。唯有透过十字架,我们才能与上帝和解。所以他甘愿默默承受一切,为了拆毁人与人之间的围墙。他的死是一笔赎金,将被绑架的我们从绑匪中救出来。

论到饶恕的力量,坎特伯雷大主教罗云·威廉斯曾写道:“饶恕,在人的角度看,是恢复关系,无论过失大小;也是与上帝恢复关系。当我们按信经宣告,相信罪得赦免,我们不是说过犯是小事,关系也容易修补,只是说弥天大罪也不能把上帝的门关上。不是我们能把过犯伤痛扭转过来,乃是上帝能,然后我们才能。”我们这些天生心胸狭隘,单顾自己的人,因着上帝的怜悯和慈爱,我们才愿意选择饶恕,给人恩典。

乌克兰士兵会借着天主教和东正教画十字的不同手势,来辨识波兰人和乌克兰人,以便杀害他们。此时,十字架成了仇恨的记号。然而,十字架最大的吊诡就是:败也十字架,成也十字架。败是因为世上的十字架,只能带来更多的仇恨和杀戮,循环往复,没有止息。成是因为主耶稣所受的十字架,为我们带来和平的盼望,主在十字架上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成了”。各各他的十字架带来和解,就像电影中的神父所盼望的:“让我们以同样的信仰相爱”。各各他山上只有一位救主,那就是我们信望爱的源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