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的选择

 

 

 

文/史正闻

 

 

 

中国古书《列子》中,曾记载一位杨布和他哥哥杨朱的谈话。杨布问说,有两个人年龄像兄弟,面貌像兄弟,才干也相似;但后来一个富贵长寿,另一个却贫贱短命。他们的条件、背景都相同,为什么结局却那么不同呢?杨朱对他弟弟的困惑无法解答,只能说:“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

这段典故,令我想起去年8月1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报导一对亲兄弟Alex和Glenn的真实故事。这两位兄弟从小生长在同一个屋檐下,同样受大学教育,年龄只差8岁。45岁的哥哥Alex二十多年来在非营利机构服务,协助蓝领工人改善生活和工作品质,但平均年薪不到二万美金。而弟弟Glenn则是中型企业买卖专家,每年收入百万美金以上,不仅名利双收,也为总统助选。

长久以来,这两兄弟常有矛盾。因为Alex一向对他弟弟的行业痛心疾首,认为他们不择手段买进卖出,将周转不灵的公司或工厂先合并再分割,造成许多工人失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身为社会工作者的Alex却要替他弟弟所制造的问题收尾。Glenn则辩称,他并非缺乏同情心,他常捐款给慈善机构,但在事业上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不能不“公事公办”。他表示敬佩哥哥对理想的坚持与委身,但对两人收入和想法的悬殊,表示遗憾。

华尔街日报这篇报导,以两兄弟最后彼此谅解、拥抱而结束。但它让我们看到在一个拼命“向钱看”的改革开放社会中,两兄弟自己的“选择”,才是导致他们步入中年后境况不同的主因。哥哥选择了为理想而“随所不为”,弟弟选择了为谋利而“随所为”。他们的价值观导至了不同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然而目前两人收入地位的不同,就必然决定他们一生的“命”吗?二十年后,若有人再次采访这对兄弟,究竟那一位会自认为较快乐呢?他们仍然会对自己的选择无憾无悔吗?而当时的社会又将如何看待这两个兄弟的“成就”呢?这是一个耐人寻索的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