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漫谈——写给双语儿童的家长/李会平

 

 

 

文/李会平

 

 

 

来到海外,许多父母一方面希望子女尽快精通英语,一方面又希望他们保留汉语。究竟孩子

们学习双语会经过那些心理活动?如何在家中培养他们的双语能力?

 

 

一、语言习得与心理活动

 

一种外语能力的提高,往往要对原有语言的提高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从提高应用水准上看,两种语言是相矛盾的。常常是一种语言的彰显造成了另一种语言的障碍。因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甚为密切,所以学习语言时不可不用 “心” 。用心可谓心动、心行。心行则生语言。故 “心行路绝” 之说,在语言习得中可以解释成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影响。一种能力的获得,对另一种能力的提高既影响又促进,这与教育学的正迁移论并不矛盾。可以进一步理解为相互排斥中的共同提高,即绝对提高,相对影响。

 

语言的转换过程

 

语言要通过大脑思考即思维活动形成,我们一般称语言为工具。用途是把思维转换成有形、有声、有意义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有很大的损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在转换过程中损失较小,反之则大。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感而不发、言而不尽之感的原因。没有形成语言之前的思维或意识,我们称之谓潜意识。潜意识经过分解、组合等复杂的转换过程,一部分可升成语言,另一部分则不能。而处于转化过程中的语言区域常被称为语言区。在此之前的思维活动区域可称为前语言区。

 

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语言的外部培养,这包括语法规则、语序、语态及习惯用法等。我们也常常称之为语言的技巧训练,其目的是让学习者的语言符合该语言的规则,以达到语言的总体标准化、规范化,使每个使用该语言交流的人都感到方便。另一部分是语言的内部训练,与外部训练比较起来,内部训练尚未受到充分的注意。也有人会识为内部训练过于微妙,很难收到明显的效果。所以内剖训练的教材、训练方法一直没有固定的形式。

 

语言内部训练的目的

 

语言的内部训练目的是,让语言和思维活动进一步紧密结合,充分地反映思维的原形,即尽量无损失地将思维转换成语言。思维是大脑皮层中几万个细胞周而复始地运动所致。这是万物中人类所独具的先天能力。然而这种能力还需要后天的训练,才能逐步完善。

例如 “美” 这个概念的形成,完全是后天习得的,而且自始至终是模糊的,标准也常常修正。站在银色的沙滩上面对蓝天碧海、白帆点点,我们会对孩子提到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孩子们接受这个概念也并不困难,关键是举一反三,进一步拓宽。不过如果瞬间发现海面上浮过一片石油,或脚被碎玻璃划破,这种美感会很快被打破。对孩子来说,有了这样一次经历后,下次遇到花红柳绿、乌啼鹤鸣,也会自然地提到beautiful这个词。而第二种情况不用教,一旦情况发生,他们都会自然地打破这种平衡,这就是感,或称悟性。这种平衡如被打破,思维都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的,每一个概念都附带有一些直觉,每一个直觉都与一些相关词汇相联系。内部训练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扩大这部分词汇量。当直觉得到尝试并被证实后,会马上用一个概念来解释、归纳或概括一件事或一种情况。对思维结合具体事件转换成某种概念的过程,以语言形式加以训练,是语言内部训练的主要内容。

 

内部训练的做法

 

对孩子语言内部训练要靠家长长期有意识地去做。语言的内部训练是和概念的产生有关系的。而概念是能较为准确概栝思维的手段。反映或再现思维只能是较为准确,如老子所讲的 “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说许多事物的本质是无法用语言来充分描绘的。如大自然的奇妙,上帝的伟大,一旦用语言去概括,就会有不足昭彰其意的感觉。

语言的内部训练就是要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并充实这些概念的内涵。这是一项家长们和教师可以大显身手的工作。比如上文中所举的例子, “美” 的概念可以引伸到形象、抽象各种欣赏角度,也可以从萧邦的音乐,罗丹的雕刻到毕加索的画。下一步要着手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例如revolution在中文和英文中的概念比较;又如innovation在两种语言中的概念。要经常留意什么样的汉语概念在英语中不适使用。例如,汉语中的望梅止渴,plum, cherry一类词,在英语感觉中没有酸味,产生不了口水,所以不能解渴,要小心使用。又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名句,在英语中只是两个简单的动作,没有什么意境和深厚的内涵,不能感动说英语的人。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知道许多汉语与民俗有关又大众化的概念,在英语中根本没有,也几乎无法表达。如 “缘” 、 “道” 、 “法” 、 “悟性” 等。而英语中的一些委婉语,在汉语中也很难找到用途。如:You are the last person I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我最不想见你);莎士比亚戏剧中的to be, not to be(生与死)。

 

 

二、有目的培养

 

家长对孩子的语言培养一般会有两种主张。1,希望孩子完全忘记汉语,从语言上、文化背景上成为纯粹的美国人。2,希望孩子汉语与英语齐头并进,吸收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营养,成为名符其实的操双语者(bilingual)。

在语言学界对双语训练时有争论,尤其是对双语的定义规定的不很明确。实际上双语往往指操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同为母语,但不包括这两种语言的程度相等。如果把两种语言比成两条腿,那么实际上总有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粗一些。这并不违反bilingual的定义。

 

家长的工作

 

双语学童的语言习得与家长和学校环境有很大关系。家长要人为地控制家庭语言环境。多作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帮助孩子总结、分析语句。把一些零碎的语言现象归纳起来,便于孩子掌握、使用、记忆,例如有标记现象与无标记现象,汉语中的叔叔、舅舅、伯伯、姑姑、姨母、堂兄、表姐等为有标记现象,即用名词标出父系、母系、长幼关系。而英语中的uncle 、aunt 、cousin为无标记现象。让孩子知道这种现象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他们将来掌握语言,归纳语言现象打下基础。另如弱标记现象,brother, sister, brother-in-law, sister-in-law,而father-in-law,mother-in-law则不算在内。要向孩子讲清楚语言没有优越、低劣之分,在表达形式、观察、描绘事物的角度上各有千秋。将两种语言进行比较之后,有助于发现语言的表达方式,加深理解,悟出内在联系。人称代词的习惯重复也是一例。英语中的常用句子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Shedid not go to her school yesterday.  The ship was lost on her first voyage. 这里的重复在汉语中似乎不必要,但汉语并非没有这种现象。在提及较为不常用的名词还是要小心翼翼地加上人称代词。如:你是否已办理了你的签证延期?她昨日收到了她的报税单。Mr. Lee和他的监护人一同吃饭去了。这种相互间相似的语言现象,被称为共有现象,也是比较难以彻底用某种定义划分清楚的语言习惯。要培养孩子的正确语感,纠正孩子在说话时的错误。

 

如何纠正

 

一般情况下,小孩的语法知识不如家长,家长可以常常用语法来衡量一下孩子的语感是否正确。听到孩子口语中有错误,用不着大惊小怪的去改正,仔细观察一下是否合乎习惯用法,也可以问一下是什么人这样说话。纠正不当会使孩子对家长的语言能力产生怀疑。纠正时要讲清楚原因,然后造几个类似的句子让孩子重复,每天两三次,坚持三、五天自然会好的。也可以为孩子找语言程度好一些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长可以找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题目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假期到什么地方去玩?什么样式的衣服流行?让孩子无意识地加强语感。这样会更自然广泛地掌握语言。

 

英语的培养

 

在与孩子用英语交谈的时候,如果孩子用简体或省略语回答你的问题,不妨常常让孩子把整个句子重复一遍,即复原省略的部分。让孩子认识句子的本来面目,有助于培养孩子日后独立使用语言的能力。当孩子使用英语成语的时候,最好能立即给他们一个较为适当的汉语成语或熟语。如:1) 一箭双雕,Catch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2) 同舟共济,Cross a river in a same boat.  3)笑容可掬,all smilling.  4) Stop after getting a little knowledge of a subject. 浅尝辄止。5) Seeingthe name of a thing one thinks of its function. 顾名思义。6) Push one’s way by shoving, jostling andelbowing one’s way. 横冲直撞。例1)、 2)、3) 为英汉等同成语,这种成语比较容易记忆掌握。例4)、5)、6) 汉语是成语,英语不是成语,形式不固定。这种句子一般只有懂汉语的人才写得出,可以说这是双语中汉语丰富了英语。又如:7)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间潮水不等人。8) Move heaven and earth.竭尽全力。9) Give the mighty hand of fellowship. 接纳为友。英语为成语或熟语,汉语的形式较为松散,英语丰富了汉语。这样,说双语的孩子的语言当然要比说一种语言的孩子的语言要丰富。在写作中可以使用一种语言的概念来丰富另一种语言。另外,还有一些成语,英语和汉语从概念上和文字形式上极为相似,如:10) put down in black and white. 白底黑字。11) monkey with a long tail. 抵押。12) 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例10)、11)、12),从概念、思维角度上看较为相似,孩子们会因感到有趣记住这些成语或熟语。

 

本文作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英语副教授,出版《英语速记教程》系列及多种译作,现于美国加州进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