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金奇缘》的价值观与基督徒影评
[audioplayer file=”http://godoor.net/whjdt/CRA.mp3″ titles=”《摘金奇缘》的价值观与基督徒影评“]
基甸聊天2018/8/31
主持:基甸
文字记录:基甸
音频链接:http://godoor.net/whjdt/CRA.mp3
上周周六上午我去电影院看了Crazy Rich Asians这部电影(片名中文翻译为《摘金奇缘》),那时已经过了这部电影观看的高峰期,周六上午场的票价也特别便宜。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很多海外华人朋友赞赏、推荐这部电影。很多亚裔(特别是下一代)争相观看,甚至选在票价较贵的场次去看,为电影增添票房收入以表支持。这部电影得到亚裔(包括华人)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它不但拥有罕见的全亚裔明星阵容,而且非常难得地对亚裔族群有相当积极正面的刻画。
好莱坞电影历史上一直有“洗白”的问题(例如用白人演员来演亚裔角色)。近年来,随着种族问题愈发敏感,美国电影业的这个“洗白”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全亚裔阵容”算是一种矫正吧。我在去电影院的路上听收音机,电台正好讲到这部电影,说这是一部全colored people(“有色人种”)阵容的电影。进电影院后先得看一堆预告片,我发现所有的预告片也都是以“有色人种”——黑人或拉丁裔为主的电影。可见在一般美国人眼里,黄皮肤的东亚人跟黑皮肤的黑人和棕色皮肤的拉丁裔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叫做“有色”(不是白色)。
我对全亚裔阵容没有意见,但它也没有让我特别兴奋。看完电影,感觉在好莱坞的“rom com”(“浪漫喜剧”)中,质量可以算是中上吧。可以算是值回票价,但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出彩或者震撼人心的地方。很多华人出于身份认同的原因赞赏、支持这部电影,我可以理解。但我觉得单单因为族裔身份的原因来支持一部电影,跟美国近年的“身份政治”一样并不太理性。
不过这部电影背后的“三观”还是让我有点感叹。电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叙事方式,而好莱坞真地很擅长“价值输出”。虽然片名的中文是《摘金奇缘》(直译是“疯狂的亚洲富豪”或“富得不像话的亚洲人”),但这部电影并没有宣扬拜金主义。它推崇的价值观,是真爱比财富和传统更重要,加上女性应该自强、自尊、自信,两性应该平等,等等。当然这些也是很标准的好莱坞主流的价值观。与此同时,电影也的确对亚裔有一些相对清新的刻画,打破了一些欧美人心目中对亚裔的带偏见的刻板印象(比如亚洲女都缺乏独立人格或者都比较拜金,等等)。
而与这样的好莱坞主流价值相对的,似乎是一些亚洲人的价值观,包括亚裔对婚姻、家庭和财富的看法,其中也许隐含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不过两者“相对”不等于电影认为有绝对的孰对孰错。我感觉电影对这些亚洲价值也不只是批判,而是也带着同情心和同理心去审视、理解。尽管最后的结局似乎是偏“西方”的好莱坞价值最终胜出,但也并非是“西风压倒东风”那么简单粗暴。毕竟这类电影还要宣扬多元文化里的宽容,而那也是好莱坞或者说它所代表的当今欧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吧。
这让我联想到基督徒写影评,以及基督教信仰与文化的关系。去年我们OC出了本“基督徒看电影”的小册子,收集了《海外校园》历年发表过的来的一些优秀的基督徒写的影评。我也经常在基督徒的微信公共号上读一些影评(也包括对电视剧等的评论),很多时候都是评论正在热映的电影。蹭热门影视的热点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率,也许无可厚非。但基督徒如何用信仰的视角评论代表文化的电影,并且把福音带出来,帮助人认识基督,也是个满有挑战性的“技术活”。基督徒影评看得多了,我也常常会觉得有点“套路”化、公式化,跟信仰的联系比较牵强。
像这部《摘金奇缘》,虽然我知道好多美国华人基督徒朋友也去看了,虽然电影里面也有一点点“基督教元素”——就是男主的妈妈跟一帮富豪太太朋友一起查经(不是品茶,是学圣经),但我觉得电影跟基督教信仰并没有很多直接的关系(查经的桥段只是为了表现资产阶级阔太太的虚伪),非要联系到基督教信仰上,硬扯,就可能会比较牵强。
不过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就如曾任荷兰首相的基督教思想家凯波尔(Abraham Kuyper)所说,“全宇宙中没有任何一平方英寸的地方是不受基督管辖的”,没有任何文化或者价值观真地跟基督教信仰完全没有关系。比如一个人对爱情、婚姻和财富的看法,就是他的“三观”的直接体现,而基督福音对人的生命带来的改变,肯定会反应在基督徒的“三观”上。
因此,基督徒评论电影的挑战,并不在于有任何电影的价值观可能跟基督教信仰完全不搭界,而在于用基督徒信仰来观照文化的时候,如何能够在文化与信仰的张力之中保持平衡或者说“合乎中道”。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可能有“普遍恩典”的成分,因此可能有与基督徒的价值相符或至少暗合的地方,但同时它们也都有与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相左、相对立的地方。基督徒评论电影,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就像此前一些基督徒在为如何看待《血战钢锯岭》而在网上“血战”(争论)时表现出来的。要么我们是一味地否定文化,将之与基督教信仰对立,看不到普遍恩典,成为“极端基要主义”;要么我们对世俗文化中没有基督福音甚至与基督教信仰相反的“心灵鸡汤”缺乏警惕和批判,太过夸大一些文化里面看上去跟基督教信仰相符的成分,或者做出太过牵强的解释和引申。
在信仰与文化的关系上,我同意提姆-凯勒牧师的观点:基督徒一方面需要“进入文化、了解和尊重文化,按着基督信仰去肯定文化中值得被肯定的事物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需要“挑战文化,指出文化与圣经信息相抵触的地方”,并“在这过程中触动文化中的人们,帮助人们看到自己社会中最基本的文化叙事和内心深处的盼望,以及这一切惟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解答和满足。”(参董家骅《福音与文化》https://mp.weixin.qq.com/s/AlGskjrU-ycEew9_PnD2NA)
回到《摘金奇缘》,这部电影背后的好莱坞价值观也不是完全没有普遍恩典。“真爱比财富更重要”跟“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参《马太福音》16:26)好像也有一些相合。但好莱坞“爱情至上”的爱跟圣经所说的上帝的爱(十字架上基督的爱)毕竟不是一回事;女性自信和自强也许不是坏事,但无论是西方张扬个性的个人主义还是东方克己为家的集体主义,都可能有跟基督福音相反的地方(所以基督徒不认同好莱坞的价值观,不等于我们就认同与之相对的亚洲价值观);基督徒当然应该反对种族偏见,更应该对种族主义说“不”,但我们也知道,除非人的内心被上帝改变,光靠一部全亚裔阵容的电影打破一些刻板的成见,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种族的问题……
这是我观影后的一些杂感,算不上是影评,只能算是“借题发挥”吧。
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转自基甸聊天http://ocfuyin.org/category/jdlt ”)
发表回复